德國公司不斷將資訊科技與老式機械工程整合,帶動工廠轉型,而這項轉型正是這一波成長的主要來源。
在德國,敲銅打鐵從未失其流行,或許這是一件好事。近年來,美國全力發展軟體、電子商業這類迅速成長的產業,德國卻固守製造業堅持不退。車間與工廠仍在德國國內生產毛額占有四分之一的比重,與三成就業市場,在美國則只占二一%的就業比重。
現在,德國可能憑藉這項製造力,推動歐洲經濟復甦。由於復甦腳步快過已開發國家,中國、印度、巴西等開發中國家,現在需要特殊製造系統,這些系統主要來自德國,以及其他一些國家,例如以風力發電領先的丹麥,或以紡織機械出名的義大利。
德國公司不斷將資訊科技與老式機械工程整合,帶動工廠轉型,而這項轉型正是這一波成長的主要來源。他們非這麼做不可:迫於高昂的勞工成本與高稅率,歐洲公司不這麼做無法生存。
善用創意於機械電子
在德國工程聯盟(German Engineering Federation)負責推廣「機械電子」(mechatronics,一種整合電子與機械零組件的科學)的彼得麥克.史尼克(Peter-Michael Synek)說,「德國公司必須非常有創意才能生存。」
就這樣,歐洲開始生產具有電腦能力的機械。西門子(Siemens)最近推出一種無人駕駛的叉式升降裝卸車,能用雷射在廠房裡自己找路。德國工業用自動機製造廠商Kuka,已推出所謂自動雲霄飛車(RoboCoaster),進軍娛樂事業。丹麥樂高園(Legoland)與其他遊樂場的遊客,現在可以坐在座上,由巨型機械手臂抓著座椅,將他們拋向令人難測的方向。荷蘭雷里集團(Lely Group)也發明一種無需人工、自動擠奶的機器。
雷里已在全球各地賣了七千部這種機器。乳牛學會在乳房脹滿時,自己走向這種造價三十多萬美元的裝置,在特製乳棚內放奶,然後自行離去。自有家畜以來,農人首次無需黎明前起身擠奶。
德國在高科技機械方面的專長,使若干產業在這波全球不景氣聲中逆勢成長。儘管全球太陽能產業因供應過剩與價格暴跌而受創,在今年第一季,德國太陽能零組件製造業者的銷售業績,卻較一年前成長了六成。
原因很簡單。以製造太陽能電池用精煉矽的中國亞洲矽業公司為例。這類公司為削減生產成本,開始向Centrotherm 光電等德國公司訂購先進機械裝備,甚至引進整個生產線,因為使用Centrotherm造的機器,在生產太陽能電池時,需要用到的原材料較少。部分憑著亞洲矽業公司的大單,Centrotherm 光電業績在今年第一季幾乎增加一倍,達到一億八千五百萬美元。
不過,仰仗工廠機械與其他資本財的出口,對德國而言未必一定是優勢。拜金融危機之賜,製造業者已經削減對這類項目的採購,在今年第二季,德國各類機械產品的訂單較一年前銳減六五%就是例子。此外,德國製造業者雖以找出利基市場、進而加以壟斷而出名,但這種專精化作法,也使他們的出量大幅縮小。
慕尼黑魯威-馬西米連(Ludwig-Maximilians)大學創意研究、科技管理與創業研究所教授戴瑪.哈郝夫(Dietmar Harhoff)說,德國的官僚體制過於繁複,創業率過低,也可能損及它的競爭優勢。但他說,就目前而言,「德國很有可能憑製造實力,把歐洲經濟拉出這團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