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電視產業肉搏戰開打,從人才、內容到資金,台灣從領先到幾乎居於劣勢,還有沒有反敗為勝的機會?這場攸關下一代文化與認同的大戰,台灣沒有輸的本錢,徐偉峰的第一手觀察,給台灣電視產業從主管機關到業者一個警惕。
近幾年來,兩岸電視產業競爭,從搶人才、搶內容,到搶資金,幾乎處於肉搏的競爭態勢。台灣從開始的遙遙領先,到平分秋色,如今逐漸淪於挨打局勢,究竟問題出在哪裡?面對中國內容產業的步步進逼,這場攸關華人下一代文化與認同的掌旗手大戰,台灣要如何勝出?
和多數資深媒體人比起來,區區六年媒體資歷︵PP S二○○六年才創辦︶的徐偉峰也許﹁不算什麼﹂,但他特殊的市場定位,尤其在PPS網路電視上,可以看盡兩岸三地、甚至包括歐美日所有精采的電視節目,包括影響年輕人甚巨的︽康熙來了︾、最夯的︽醉後決定愛上你︾,當然也有中國收視率最高的︽宮鎖珠簾︾、中央電視台的春晚特別節目等,應有盡有。
兩岸的電視大戰,不只在PPS上開打,PPS等新躥起的網路電視,更是強而有力的競爭者,直接挑戰既有的收視習慣。根據︽今周刊︾的民調顯示,已經有超過六成以上的收視人口,有定期收看PPS的習慣。
談電視產業 培養好人才 都是台灣的價值
而這僅僅只是第一回合的成績,六年下來已是成績斐然,下一個六年,戰況會如何?徐偉峰有其特殊的觀察。
曾經精準預言網路發展史的知名網路趨勢大師凱文.凱利︵Kevin Kelly︶曾經在著名的演說﹁網路世界未來的五千天﹂︵Predicting the Next 5000 Daysof the Web︶中說過:﹁以前的人以為網路像是更好的電視,但結果,它完全超越電視。﹂徐偉峰說,﹁未來所有的內容都在網路上。﹂這是電視發展的終極目標還是末日?
以下是訪談內容:
問:你觀察台灣的電視產業發生了什麼問題?
答:我必須說,我實在不夠資格評論。
但僅從一個視頻行業從業者的角度說好了,根本的問題是:﹁缺乏投入﹂。
我記得小時候,台灣有很多大製作的電視節目,像是︽一道彩虹︾,大牌如鳳飛飛帶了五位知名主持人的現場節目,光這些主持人就很貴的,加上現場節目的製作費用,是很驚人的製作費,但這樣的節目早就沒有了。
其實台灣現在已經是沒有綜藝節目了,只能勉強維持一個樣板,︽康熙來了︾算是其中一個,兩個主持人的主持費加起來,在台灣電視節目中算很高的,但和中國完全不能比,這是一個﹁投入減少﹂的問題。
為什麼?因為廣告總營收雖然有成長,但被更多電視台稀釋了,電視台的固定營收就是從﹁六百元吃到飽﹂( 有線電視月費) 來的,這是一個超級不健康的結構,除非打破目前的收費結構,否則難以扭轉目前的劣勢。
問:在這樣劣勢下,你看到什麼現象?
答:很簡單,目前在大陸最火紅的台灣明星,還是周杰倫和蔡依林,但如果只看到他們兩個受歡迎的程度,那恐怕就錯了。
你知道,這兩個人出道時間多久?大概都有十年了,換句話說,這十年來,台灣沒有培植出更紅的明星來,出現斷層的現象,沒有大明星,就很難有好看的內容,沒有好的內容就培植不出大明星,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也是台灣很大的警訊。
兩岸的電視大戰,已從電視機打到網路上。電視產業的興盛,也關係著文化實力。(攝影/林煒凱)
談網路未來 透過機器選擇想要資訊是趨勢
問:台灣還有機會嗎?
答:機會當然是有的。例如台灣人的創意很好,這是教育的問題,台灣的教育制度比起中國沒有那麼多限制,所以培養出很多創意的人才。
但這些人冒出頭來,卻沒有一個好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去引導,會被埋沒掉,政府應該趕緊提出一個有遠景的產業政策,把這些人的價值發揮到極致。簡單地說,就是鎂光燈打下去,讓這些創意的腦袋發光發熱,不用擔心他們到中國還是哪裡去發展,不要有地域觀念,只要把人才培養出來,最後都是台灣的價值。
問:網路電視與傳統電視的發展最後會如何?
答:未來所有的東西都會在網路上,包含PC、iPhone,都在網路上傳輸,只是數據、Data︵資料︶不一樣,打電話是聲音,電視是影像,MSN是文字,但所有的東西都在網路上傳輸,而你只有一台機器,這機器叫作電視還是電話,或任何名稱都可以,因為這機器是空的,透過機器自由選擇影像還是文字,得到你想要的資訊,這是必然,而且已經在形成中的趨勢。
談中國市場 要有﹁不可能完全融入﹂態度
問:就時機上,你其實不算最早到中國發展的,台灣有許多年輕人現在還是很想到中國市場就業,你怎麼建議?
答:是不是最好的時機,要看各產業的發展而定。
我進來的時候,正是中國網路快速發展的時候,這個時間已經回不去了。但台灣年輕人現在要來中國,我還是鼓勵,只是可能不僅僅是網路業。但無論進到哪個行業,態度才是最重要的,哈,我這樣說像不像老人?
但這真的是最重要的,除了我一再強調對工作的熱情,我覺得﹁融入﹂更是進入中國市場就業的關鍵,很多人來都覺得自己很融入,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應該要有體認自己﹁不可能完全融入﹂的這個態度。
問:你自己有親身體會?
答:可多了!我在PPS之前,在一家音樂下載的軟體公司服務,當時這個公司在雅虎網站上有很多的廣告,我自認是非常會下廣告關鍵字的行銷人,我剛到中國公司工作時需要登廣告,但我下的文案卻怎樣都不行,點閱率就是不高。
後來我請我們的行銷主管來下,他一下,點閱率是我下的好幾倍,後來才知道,他提出的文案,是當年領導人鄧小平提出的口號改編,我印象很深刻,叫﹁免費才是硬道理﹂,你說這種文案我們下得出來嗎?這七個字是文化的差異,也是難以跨越的鴻溝,直到今天,我都不再下文案,我知道這不是我的專長。這其實是另外一種層次的﹁融入﹂,知道自己的欠缺和不足。
問:你願意把你的中國經驗與台灣年輕人分享?
答:我非常、非常願意。
我自己是一路跌跌撞撞過來的,工作換來換去,和很多年輕人一樣。
我常說,失敗的方式千百種,成功的方法只有一種,你儘管勇敢去試,只要夠認真,老天不會關掉所有門的,只是你還沒找到那扇門而已。我也藉此鼓勵大家,絕對不要放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