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台灣晶技董事長林萬興觀察到智慧型手持裝置,包括iWatch、iPod、iPhone等產品越來越多,市場上對光感測器的需求很大,為了能切入這塊市場。向工業局申請光感測元件相關計畫,成功推出全世界最小的光感測器,體積小一倍以上、厚度只有0.8公分,甚至於2015年成功打進華為,帶進約十三億的營收。
光感測器的用途包括手機會自動調節明暗度、用手機接打電話時畫面會自動關機等,它的應用很廣、市場很大,「所有的智慧型手機都要感測器元件,從智慧型手機的數量就可以得知,從過去一年12億支,成長到2018年將近16億支。」
林萬興說明:「光感測器裡面有兩個部分,一是環境光的感測器,一個是進階感測器,要將二個感測器組合在一個產品裡非常麻煩。所以,過去都是分離式,因此也萌生出把這兩個產品結合開發為一個ASIC(特殊應用積體電路)的想法」
決定投入這項計畫後,台晶向經濟部工業局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提出「智慧手持裝置用微型整合全半導體式光感測元件」研發計畫,構想是將產品以陶瓷封裝,「它的好處是體積可以縮小、產品設計可以立體化;產品縮小符合電子產品朝『短、小、輕、薄』的方向發展。也因為工業局對產業的關注,知道這個產品都是進口、且大多是歐美廠家做的,台灣還沒有人做,因此決定支持我們。
台灣晶技董事長林萬興
突破新進者的困境
親自帶領團隊研發的林萬興坦言:「台晶在石英頻率控制元件的產量、產能規模已經做到全球前五名,包括產品的封裝等都是我們的核心技術。但在光感測器我們是新的進來者(New Comer),一切從無到有,投入的過程很辛苦,尤其我們賣的產品主要聚焦在智慧型手機,開發一個產品時程將近一年半,但是電子產品的生命周期也只有一年…」
林萬興苦笑:「每一年都有新手機推出,換句話說,產品的生命周期必須不斷推陳出新。不僅如此,光感測器不只是硬體,還牽涉到韌體(應用軟體的搭配),以及開發模具的搭配,在初期開發時,以一個新切入者來說,根本趕不上產品應用需求的變化。」還好工業局有那麼多專家來幫我們審視一個專案,讓我們可以得到更全面的視角,在投入程度、計劃進度和掌控上來說,真的給予我們莫大的幫助。
2014年,我們成功開發出第一代產品,但因為知名度不高,無法打進華為、蘋果、三星等主流品牌,只能針對二、三線如魅族(MEIZU)等小規模品牌合作。」但也因為台晶的產品體積最小,也造就魅族設計出外型很流線的產品,讓第一代的產品一炮而紅。」
企業和人是一樣,人的發展過程要遇到貴人,企業發展也要人家願意和你合作。2015年華為找上我們,它看中我們的封裝,我們提供的是全世界最小的光感測器,市場上假設很多人用4025尺寸的感測器,我們的尺寸叫2520,體積小一倍以上。華為認為我們的產品符合未來要設計的窄邊框、流線型、全屏幕的新手機,因此便決定採用我們的方案,並用我們的概念去衍伸想要的產品,甚至共同開發。
自此之後連續2~3年,總計出給華為1.6億顆產品,為公司帶來營收將近13億元,這也是因為工業局的補助計畫帶來的基礎,更提升我們產品的層次。」
林萬興感謝道:「任何產品在開發初期投入的資源力度大、時間長,相對性的風險會比較高,我們不是資金很雄厚的企業,相對會比較保守,有政府主導性的研發計畫,或科專技術的引導,提供資金補助及資源,加速企業的勇氣及信心投入開發,還能降低風險。」
5G不可或缺的供應鏈
對於未來,林萬興強調:「5G絕對是未來十年的發展大方向,它對我們的產業來說絕對是『拐點』,4G轉5G的『拐點』勢必在明後年就會出現。」
如果說4G正式轉變人的生活方式,5G帶來的應用端領域更是很多人想像不到的,像是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生活中所有東西都是VR+AR,像蘋果、華為、三星、小米等品牌,會希望能追求更好的材料,所以,大家都擔心明年在應用領域一定會大缺貨。。
「這2~3年台晶大力推動產品研發,不斷建構開發端與應用端領域,也因為5G產業領域的帶動與爆發,未來台晶肯定會是5G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供應鏈。」林萬興自信滿滿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