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的「隱形冠軍」遍佈世界各產業,其優勢在於彈性及靈敏,不少企業在邁向工業4.0的轉型,選擇與學界豐沛的科研成果進行產學合作,以協作、結盟策略來因應未來產業變化。國立勤益科技大學運用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 EcoStruxure™物聯網架構和平台,針對工業4.0與物聯網趨勢提供智慧解決方案,從教育扎根研發智能化機台並針對產業需求培育出種子教官,為企業轉型打下良好基石,提升台灣產業與人才競爭力。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校長 陳文淵
2012年德國率先喊出工業4.0後,各國政府積極跟進,台灣隨之聚焦在機械領域上推出生產力4.0,並於5+2產業創新計劃中納入智慧機械,延伸出智慧製造。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校長陳文淵指出,產業痛點往往在於由「人」來做技術傳承,但師傅會退休新人難留住,容易出現人才斷層,降低產業競爭力。
因此,施耐德電機提供EcoStruxure™ 三大解決方案,首先透過Augmented Operator Advisor (AOA) 工業擴增實境顧問服務系統將傳統SOP流程數位化,可縮短操作人員50%的教育訓練時間,並透過AR虛擬擴增實境技術來解決過去複雜冗長的控制器程序流程,以指引步驟的模式快速讓新人上手並達到快速維護目的;接著結合Machine Learning刀具壽命預測系統,提升耗材使用率;最終透過Machine Advisor機械雲讓現場關鍵加工的參數、機台稼動率、即時刀具壽命等等數值上雲,讓操作人員可在雲端看到設備運載情況,而下一步施耐德電機將運用在超音波加工領域,廣泛用於難加工的物件,以上等等都是產學合作的驚喜與創新。
產學聯手推機械雲解決方案 提升產業效能
校長陳文淵表示,開辦大學在於回饋,結盟施耐德電機共同擔起社會責任,為台灣產業轉型打好基石;校長指出,勤益科大光是今年投入工業4.0的資金就累計超過4千3百萬台幣,將在工具機大樓打造類產線,預計明年一月建置完成。另外,與施耐德電機EcoStruxure™ 平台合作成立物聯網、智慧產線、人工智慧共12支產學合作團隊,由老師帶領學生動手做,成功後再套入市場,透過產學研更貼近產業需求,也讓國立勤益科大與施耐德電機成為企業轉型的最佳夥伴。
近年在貿易戰下,加速各國製造業轉型與升級趨勢,智慧化科技的創新應用效益更值得關注。施耐德電機指出,CNC銑床加工是個較為獨特的產業,透過產學合作由施耐德電機提供技術與平台,結合勤益科大的師生與設備,成立跨領域團隊量身定做產業解決方案,不只吸收本地學生也廣納國際優秀外籍生到勤益科大做人才培育與交流,包括印尼、越南、泰國等;另外明年預計將有40位印度學生來台針對產業進行產學合作。
然而,生態圈形成有賴於產業與學界追求共同目標,施耐德電機協同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培育種子教官,透過產業供給與需求橋接產生經濟效益,也讓台灣人才與技術透過產業鏈接世界舞台。
施耐德電機藉由AI將技術永久保存,並透過AOA縮短教育訓時間,透過產學研攜手並肩,引導產業再創價值,讓國立勤益科大與施耐德電機成為企業轉型的最佳夥伴。
進一步瞭解EcoStruxure™ Machine Advisor機械雲
https://www.se.com/tw/zh/work/services/field-services/industrial-automation/oem/machine-advisor.jsp
探索施耐德電機EcoStruxure解決方案
https://www.se.com/tw/zh/work/campaign/innovation/overview.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