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長林佳龍今(22)日表示,在數位化浪潮下,政府也要跟著轉型,過去著重監理業務的交通部,未來將朝「智慧公共運輸服務」方向發展,讓交通轉化為台灣「最大的服務業」。
林佳龍今日出席由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和《今周刊》共同主辦的「智慧移動X未來科技 智慧公共運輸服務科技創新研討會暨高峰論壇」,他在致詞時指出,根據國際機構估算,2022年,智慧公共運輸產值,上看160億美元,由此可見其影響深遠。
除林佳龍外,包括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執行秘書蔡志宏、中華智慧運輸協會理事長張永昌、公共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李博文、一卡通董事長張修齊、台數科董事長廖紫岑、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以及歐洲在台商務協會總監林曉汶等人,皆出席論壇,分享對智慧公共運輸服務的看法。
▲「智慧移動X未來科技 智慧公共運輸服務科技創新研討會暨高峰論壇」,由《今周刊》研發長王之杰(右一)擔任主持人。
智慧運輸走入生活 業界聚焦支付工具
林全能認為,服務科技必須整合硬體、軟體和營運模式,並建構實驗場域,才能創造可行的商模,「智慧運輸絕對是Total Solution」,這方面,經濟部早在5年前,就和交通部合作,執行智慧公車、智慧站牌業務,「以前等公車,不知何時車才來,現在看App就知道了。」
「未來,智慧運輸一定是生活中的一環」,蔡志宏說,政府在交通運輸科技領域,還有幾項基礎功夫,有待努力;例如,公部門之間的資料串接、虛實空間整合和人機互動,「從身分認證到金流支付、票證取得,需要很強大的系統整合。」
產業界對智慧運輸的期許,主要集中在支付工具上;李博文稱,若外國觀光客來台,能用LINE Pay搭車,會讓旅遊更方便,「希望未來一個支付工具在手,全國通用,這是理想目標。」
張修齊也說,期待交通部一次到位,將多元支付導入台鐵、高鐵、捷運、公車等交通系統,「以人為本的交通,就是以手機為本」,若能落實多元支付,來台觀光會更便捷。
▲交通部長林佳龍與論壇來賓合影。
交通面臨數位轉型 相關產業可望受惠
「傳統交通運輸,在2019年,不得不面對數位轉型大趨勢」,張永昌強調,當前行動服務有4大主軸,分別是自駕車、電動車、車聯網和共享服務,對台灣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建立相關商模。
林曉汶表示,未來的大眾運輸,不只是巴士、鐵路,新興的共享模式,讓一般小客車,也能成為大眾運輸的一環,發展智慧運輸,是台灣的好機會,「台灣有很棒的IT產業,遇到產業變革時,就有機會。」
杜奕瑾說,談到智慧交通時,必須跳脫過去的觀念,現在每個人的行為(例如消費),都可以回饋到系統中,若能透過人工智慧、新科技,去落實「交通是最大服務業」這件事,將可帶動相關產業轉型。
廖紫岑認為,政府願意透過跨部會合作,促成智慧交通發展,業界樂觀其成,但「能落實,才是企業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