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令人稱羨的公股行庫,捧著宛如鐵飯碗的廖炳榮,因為岳父的請託踏入紡織業,這項決定從此改變他的命運⋯。
位於桃園中壢工業區內一座強調流線現代感的褐色大樓,與周圍矮牆鐵皮工廠形成強烈對比,褐色大樓牆面掛著Little King招牌,一時讓人摸不著頭緒。走入一看,工人們正仔細地檢查一整面布料,旁邊堆放著即將出貨、已打包成捆的布料,外界不知道的是,這些都是一線國際運動品牌準備在明年東京奧運上強力宣傳的祕密武器,幾乎都是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
Little King,中文名稱為立肯,一般人聽來陌生,不過在紡織業界無人不曉,據悉,立肯是UA(Under Armour)在台採購最大針織布供應商,年營收40億元,也是現今在國內擁有產能的前6大針織布廠,規模僅次於儒鴻、旭寬、遠東新世紀、裕源與綿春。
過去從未曝光的立肯創辦人廖炳榮在接受本刊的獨家專訪時,手中拿著記者事先寄來的採訪大綱,上面寫滿資料,如同準備「小抄」般,怕自己漏講重要環節。
紡織奇兵排前6 資本額巨幅成長500倍
廖炳榮讀的是會計系,捧著公股銀行鐵飯碗,有著穩定體面的工作,卻選擇離開舒適圈;一個門外漢跳入紡織產業,初期公司資本額100萬元,如今成長500倍,現在立肯國際資本額已達5.2億元。
「1978年岳父與朋友合夥開工廠生產沙發布,但是生意不如預期,賠了3、4年,岳父看我懂財務會計,一直跑到我家叫我去接,前前後後來了30多次。」雖然對岳父的提案有點心動,但廖炳榮考慮在彰化銀行薪資待遇優渥,後來只有拿出10萬元入股,「沒料到,連我的股本也都賠光了,又碰到岳父工廠突然被人倒帳,幾乎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才會下定決心跳下來幫忙。」廖炳榮回憶。
整頓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帳本。廖炳榮發揮在銀行工作時對數字的敏感度,仔細盤點庫存、成本、售價與利潤,先將庫存出清換取現金,節省開銷與拓展新業務,僅花3年就將沙發工廠轉虧為盈,就連岳父也很意外。
對商機很敏銳的廖炳榮,以前在彰銀上班時,記得一家布廠老闆曾經聊到,工廠布料要交給剪毛廠剪毛時,一定要先去拜託師傅,當時剪毛廠生意接不完,訂單都要排隊。這些話讓廖炳榮深刻印象,在評估沙發布工廠的利潤將愈來愈低後,便順勢將沙發布工廠轉型做起剪毛廠。就是這個念頭,不僅讓岳父的工廠賺錢,也讓他自己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貴人相助拉一把 認真筆記猶如武功祕笈
後來廖炳榮小舅子接下岳父的生意,他便自立門戶,在1982年成立立肯,切入鞋用、帽用網布,一開始鎖定當年台灣最有名的製帽大王─全成製帽合作;那時候全成已具一定規模,專做日本客戶,「第一次拜訪的時候,廖老董(廖樁昭、台中三信董事長廖松岳之父)待人親切,看我也姓廖,本家宗親,就很慷慨先給我小量訂單,後來每回他要陪日本客戶打小白球,也會叫上我一起去」。成為立肯草創期重要訂單來源。
由於不是紡織本科系出身,廖炳榮需要比競爭對手更認真,白天開著小貨車載著樣品網布勤跑客戶,晚上則是留守工廠熟悉製程與生產變化,例如,各家原料廠的纖維下水後產生何種化學反應、一塊布料染整後會縮小多少面積、染整升溫速度該如何控制、一個染缸染幾次最恰當等,一一做成筆記,宛如是一本武功祕笈。也因為他的土法煉鋼,找到各家纖維廠的優缺點,透過纖維特性變化出各式各樣網布,逐漸在紡織業打出知名度。
有一次,祥康成衣廠採購主管找他去,開口就說:「外面的人說,有個很會做網布的人。」隨即拿出一塊布料,要求廖炳榮做出相同手感與外觀。廖炳榮一聽就知道,機會來了,因為祥康背後的客戶正是耐吉(Nike),一旦可以達到祥康的要求,意味著拿到耐吉供應鏈的門票。
只不過從帽用、鞋用網布要進入衣服用布料,必須通過拉力、扭力與色牢度測試,還要符合空氣在布料快速流動的特性,客戶各種測試與要求接踵而來,一度讓廖炳榮受挫。但他想到,過去吃了貿易商很多悶虧,唯有直接對上品牌才能讓公司永續經營,而且,衣服用料量比帽用與鞋用多,能帶動營收成長,眼前雖是一道障礙,但只要克服了,往後的日子可望輕鬆許多。
整理頭緒後,廖炳榮再度拿起布料測試,若扭力測試未過,就檢討原料纖維的特性,拉力測試不符合,就換另一種編織方式等等,更換上百種方式,歷經10個月時間通過耐吉驗證。
接下UA大挑戰 刷毛布料熱銷一炮而紅
1988年,立肯正式接到耐吉訂單成為其供應商,「我那時候比中大獎還要高興,一生難忘呀!」廖炳榮回憶。那一年,對立肯有兩個意義:1、營收順利站上1億元大關;2、首度成為品牌指定供應商。
慢慢地,立肯手上品牌客戶名單從耐吉、Patagonia、adidas、The North Face等不斷擴大,不過,真正讓立肯在國際品牌圈一炮而紅是在10年前,當時UA採購人員找上廖炳榮,希望可以開發特殊收縮刷毛布。
那時候許多布廠不願意接這份訂單,因為在染整過程,紗線收縮恐造成上色不均勻導致良率下降,布廠老闆評估不賺錢而婉拒UA,不過廖炳榮選擇接下挑戰。為何會接別人不願做的單子?他快人快語地說:「我有直覺,覺得這塊布會成功(市場熱銷)!」
雖然豪爽接下訂單,但是挑戰還在後頭,第一次染出來的布料,顏色如同皺皺雞爪般根本不及格,產品良率低於7成,「傳真單一來,上面寫著120萬元的賠款,小姐一看腿都軟了,慌張問該怎麼辦,甚至有同仁建議我不要接了。」廖炳榮說。
接單第一年就賠2000多萬元,但是他相信自己的直覺,持續測試各種染整加溫曲線以及染缸配比,終於抓到特殊收縮刷毛布料生產「眉角」,最後這塊刷毛布如同他預料成為市場熱銷品,不僅讓UA擠進北美前3大運動品牌,立肯也從此一炮而紅。
配合國際環保風 輕量新材質考驗技術力
近年來,立肯也配合國際品牌走向綠色環保題材,針對回收聚酯布料開發新一代高彈力、高扭力以及收縮力兼具的針織布,並因應耐吉等一線品牌廠要求,特別強化「輕量」功能,讓運動選手在競賽過程不會感到「卡卡」,不僅要輕如羽毛,還要有張力對抗拉扯,色澤要更精緻,每一項等級提升,都在考驗生產技術。
因此,廖炳榮已將海外業務拓展任務交給兒子廖碩彥,自己則是留守工廠顧生產,遇到工廠出差錯,一通電話來,他還是會連忙趕到現場了解找出癥結點,親力親為的習慣,猶如當年創業之初,每天戰戰兢兢守護著事業。…(本文節自財訊593期,詳全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