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都籠罩在投資太多,產能過剩的情境。資訊電子產業也是如此⋯⋯,本公司的原有產品自然會有價格壓力,且產品生命週期短⋯⋯。本公司充分了解此一生態,也保有半數以上的人力為高級研發人才,積極研發新產品,提高競爭力,認知與體質上,均為變動做好最佳準備。」這段話,來自聯發科在二○○一年股票掛牌上市用的公開說明書。
上市公開說明書的內容本來就會包含產業不利因素,這段話在當時看來,或許只是一段行禮如儀的格式化文字。但十八年過去,回望聯發科一路走來的跌宕起伏,再看這話,其實已經不再八股:「認知與體質上,均為變動做好最佳準備。」原來真有點像是聯發科的DNA。
本期封面故事,我們報導聯發科與其董事長蔡明介,今年以來公司股價大漲自是原因之一;5G浪潮下,這家台灣手機晶片龍頭如何揮動起手式,必然也是讀者關心。但在股價與產業風雲之外,我們更透過許多熟識蔡明介的受訪者口中,參透他何能帶領聯發科擺脫「一代」拳王的IC設計業宿命。
老友說他並非強勢CEO,更願謀定後動。這或許解釋了聯發科十多年來雖幾度被對手壓制,但總能精準找到逆轉機會的原因。他很低調,不打小白球、不在意穿著,友人曾建議他買戶帝寶豪宅,被他一句「太高調」斷然拒絕。
5G時代的後續戰況仍待觀察,聯發科還有硬仗要打。但放大來看,數位浪潮快速推進、大國博弈方興未艾,無論哪個產業,也都在面對巨變環境。而低調的蔡明介,和他那句「為變動做好最佳準備」,或許是所有經營者現在最該溫習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