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地到餐桌,每年台灣有275萬噸的食物被浪費,如何面對持續加劇的剩食問題?提供人們安心的食物,並將食物送到有需要的人們手中,是社會企業鄰鄉良食持續持續努力的目標。
關注食品安全與減少食物浪費,鄰鄉良食結合了農產採購與企業社會責任方案、企業發展策略,為農村與企業搭起永續連結。
「鄰鄉良食不是在賣東西,我們是和企業一起合作,依照他們的需求量身設計完整的農產品採購方案,來幫助特定對象或小型的生產者。」鄰鄉良食創辦人譚景文如是說。
與企業攜手,促使食物不被浪費
每年,鄰鄉良食會與企業夥伴一起合作,捐贈安心食品及食材給弱勢家庭或社福機構。這樣的模式獲得許多企業的認同,包括王品集團石二鍋、中強光電、青松樂活、中國人壽、家樂福、神基科技、摩斯漢堡等都一起加入捐贈或是剩食再利用的行列,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譚景文分享,「當我們在促成食物被捐贈、不浪費這件事時,不僅讓通路的員工感覺自己的工作有意義、滿意度提高,也促使通路或捐贈者重新檢視自己平常有多少浪費或是報廢的情況產生,促成改善,甚至對營收帶來幫助。」
而鄰鄉良食之所以和遠東集團下的超市通路city’super展開合作,正是著眼於當前全球剩食問題。
據統計,台灣一年扔掉的食物數量達275萬公噸。食物浪費的情形在上游的生產與儲存,中游的加工與包裝,下游的批發、零售與消費等,都有可能產生。這些賣相不佳、過期淘汰,甚至吃不完的廚餘,都會成為環境的負擔。
「企業的生存有兩件事很重要,一個是你要賺錢,另外一個就是CSR。」city’super營運長劉朝雄如是說。因為重視環境永續,多年來,city'super積極倡議綠色消費,提供消費者健康無毒、環保安全的產品,同時推動如蔬菜裸賣、減少包材,鼓勵消費者使用環保購物袋等活動,秉持「友善環境」的概念來落實企業社會責任,也藉此創造綠色消費及綠色採購的影響力。
從產地到餐桌,讓剩食成為盛食
早在2016年開始,city'super與石門嵩山社區合作推動「石門百年梯田復耕專案」,邀請員工一起從食物供應鏈源頭就做好生產管理,並減少不必要的包裝與浪費。直到2018年,則開始和鄰鄉良食共同朝向讓「你的剩食=我的盛食」的惜食計畫,每週將city'super門市的即期品與食材,捐贈給有需要的社福團體。
「這個食物或食材雖然快到保存期限,但是事實上並沒有過期,它的品質還是很好的,能夠交給相關單位去做再利用,真的是很好經驗。」劉朝雄笑說,city'super期望從產地到餐桌,由守護農村進而關懷社會。
經過一年的合作,city'super已累積捐出市價數百萬的食材,其中許多是進口品牌烘焙食材,透過新北市家長志工教育成長協會的烘焙坊作為樂山教養院院生的教材、製成糕點及餅乾,不僅減少大量食物的浪費,讓有需要的人獲得溫飽,更讓孩子從手作中建立自信與食育觀念。
「每一家企業都有不同的執行方式,」譚景文指出,city’super對惜食計畫的參與度相當高,甚至在他們的ERP系統裡面導入捐贈選項,讓他們要能夠做好全程的追蹤,相當有心。
新北市家長志工教育成長協會理事長何若萍也分享,「我覺得city’super在捐贈上其實是很有原則的,商品一旦過期,他們就是無條件丟掉。」加上由於city’super的產品大多是高級食材,烘焙志工們拿來製作成美味的糕點餅乾,或是帶著樂山教養院的孩子們一起動手做,從體驗中學習。短短一年內,這些食材與物資竟服務了十五萬人次,幫助了許多人。
以新思維開啟幸福惜食
「我們覺得最難過的,就是看到食物沒有辦法被消費者吃到肚子裡,反而是被丟棄。」譚景文其實多年前就因為接到農民的求援電話,表示颱風過後的文旦掉在地上該怎麼辦,因而促成第一批的水果加工產品。
未來,他希望邀請更多和city’super一樣在食物供應鏈上的企業一起加入,透過關注進而減少剩食,促成更多創新的合作模式,為生產者農夫與消費者一起開啟更多幸福的可能。
譚景文(中)帶領「鄰鄉良食」團隊,為有機小農建立可穩定產銷的管道。(圖片來源/鄰鄉良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