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點子也能成為改變家鄉的大創意,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長期關注在地,持續舉辦「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邀請更多來一起發掘台灣368鄉鎮的需求,以科技翻轉生活。
台灣四面環海,不只近海漁業蓬勃,近年來海上休閒活動也更加頻繁,一群帆船好手看見水上活動與近海漁業的小型船隻面臨到碰撞、暗礁等安全威脅,因此他們結合了手機APP與雲端軟體,把大型船隻才有的自動識別系統加以行動化,還和當地的漁會、媽祖廟合作,吸引漁民與一般民眾下載使用,讓回家的路更安全。
科技創新不僅於此,比方說利用類神經網路,能幫助農民快速篩選芒果等級;還有由中學生一起參與的「智慧物流箱」程式,能用APP解決家鄉剩食浪費的問題。
這些因應在地需求、把科技點子帶入生活的創新運動,在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的支持下,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台展開。
鼓勵發掘、解決社會的問題
「教育基金會是在2001年的時候成立,當時成立的初衷是以長期的學術研究和人才培育為主,因為我們認為建立台灣軟實力比捐助硬體還重要。」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張垂弘董事表示。
雖然長期聚焦在高科技產業,張垂弘指出:「科技在社會創新應該只是輔助的工具,我們不希望科技好像遙不可及,所以從去年開始展開『智在家鄉』的行動,主要希望透過競賽來徵求社會創新的點子,把科技更親民的推廣到全台灣368個鄉鎮市,幫忙解決大家生活周遭的重要議題。」
2018年的首屆「智在家鄉」吸引了無數隊伍參加,所關注的領域從農業環境、社福流程、社區互助、航海安全、空氣汙染、食品資源,還有科技防災,參賽隊伍運用各種創新想法,融合AI、AR、VR、大數據、物聯網等創新科技,展開各種美好的想像與實踐。
小村子 MaMa Team up 打造社群平台 作媽媽的後盾(圖片來源/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提供)
讓創新體驗貼近在地生活
延續去年的熱情,今年第二屆「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也從「每個人都應該為家鄉做一件事」的思維切入,邀請大家從腳下的土地向世界出發,以台灣368鄉鎮區為關注對象,希望創新的體驗能與在地生活更為貼近。
參賽提案除了量與質的全面提升,今年參賽團隊所關注的議題更貼近生活的需求,包括有長照醫療、新住民、環保教育、地方創生、急難援助、災害應變等,以簡單的科技改善問題,創意非凡。
而入圍決賽的二十組團隊也將透過參加工作坊培訓,由聯發科技高階主管加入幫助團隊進行提案優化,除了創造更多落地實踐的可能性外,更可以在十一月的決賽上爭取首獎一百萬元獎金的榮譽。
持續深耕教育,關心你我的家鄉
期許以知識驅動更好的未來,「科技軟實力向來是台灣的重要競爭力,我們希望提供一個創意、關懷在地以及科技應用彼此接軌的舞台,展現台灣充沛的社會創新活力。」張垂弘如是說。
展望未來,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也將持續科技教育紮根的行動,張垂弘指出,「像是支持全國的科展,還有和各縣市教育局攜手合作推動程式教育,每年更透過經費贊助偏鄉的科技與創客教育。」值得一提的還有協助改造原來的世博台灣館為「新竹市兒童探索館」,陪伴孩子探索感受知識與創意。
關心家鄉的人無所不在,聯發科技期許透過科技的力量,讓每個人都受惠,現在就開始為你我的家鄉做一件事,用創意與科技,改善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