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企業創新大致可分成四個階段,先作調查研究,再確認概念是否可行,然後開始小規模商轉;過了這一關,接著就有機會大規模商轉。」一場會議中,負責本期封面故事的同事,用這樣一個四階段的創新周期作為開場。
如此鋪陳,是為了說明「區塊鏈」已經悄悄走到了一個值得被高度關注的新階段:今年下半年以來,一樁一樁的落地應用陸續登場,喊了好多年、對多數人而言卻仍諱莫如深的「區塊鏈」技術,終於來到了「小規模商轉」的階段,開始向著市井民生初步探路。
再往前一步,便是魚躍龍門的「大規模商轉」。但也正是在這個分野,最容易裹足不前。
裹足不前的原因有很多,但若論關鍵,無論再美好的願景、再新穎的點子,最終都得要市場買單,才能蛻變。
二○一七年底,加密貨幣曾經迎來一股爆炸性的熱潮;如今,事隔近兩年,《今周刊》選擇在此時推出這一套關於「區塊鏈」的封面故事報導,不為別的,正是為了這一群終於逐漸探出頭的鯉魚。他們能否通過市場考驗,真切解決既存痛點?某種程度,關係著區塊鏈改變世界的進程。
從過去幾個月,來自不同源頭、不同領域、不同產業的發布動作,可以明確地感受,水面上漣漪漸起。在醫療現場,高雄榮總與台灣人壽合作,讓保險理賠的作業時間從原本的兩周左右縮短至三到四天;在企業端,中國信託與奇美實業,也已成功運用區塊鏈,讓跨國貿易的紙本流程縮時八成。
魚是否能躍龍門,仍未可知,但對於魚的動向、對於即將席捲而來的科技浪潮,我們作為觀潮者,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