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上智生技創投總經理張鴻仁寫了一本新書,書名是「生技大大可為:一位健保醫藥專家的生技創投驚異奇航」,很感謝張先生在書出版後立即送我一本,我也利用出國旅途期間,寫下我讀後的心得,還有對投資台灣生技股的幾點感想。
忙碌的張鴻仁先生,去年才出版一本書「關鍵戰役-台灣傳染病的故事」,介紹台灣近代重大傳染病與公共衛生發展的影響,沒想到才一年,他又很快寫出這本大作,可算是很多產的作家。
在「生技大大可為」這本書中,他談到自己親身經歷對台灣生技產業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如世基、宇昌(現已改名中裕)、基亞及浩鼎等,也參與投資了太景、藥華、台微體、益安等公司,可以說是無役不與。從一則則生動有趣的故事,深入淺出地從科學、臨床、司法、資本市場等面向,探討生技醫療產業發展的問題及困境。整本書記錄了張先生從一個生技創投的菜鳥,蛻變為生技大老的過程,也得出台灣生技大大可為的結論。
張鴻仁先生雖然原本完全不懂投資,但如今成為傑出的生技創投高手,原因在於他學習投資前,就已累積豐富的專業知識與經驗。
早年張鴻仁先生從陽明醫學系畢業後,轉念公共衛生,取得台大及哈佛公共衛生碩士,後來歷任許多重要公職,包括藥政處副處長、疾管局局長、衛生署副署長以及健保局總經理。2004年他離開公職後,隔年在永豐餘集團董事長何壽川的邀請下,擔任其集團旗下上智生技創投的總經理,又開啟他在生技投資領域的生涯。也就是這樣的「驚異奇航」,讓他成為國內很少數可以集產、官、學、研,並橫跨投資的生技醫藥專家。
新書最沈重章節:
揭司法「國家機器」介入產業問題
張鴻仁在生技創投的歷練,從2005年開始,雖然經歷了2008年至2009年的金融海嘯,讓上智在美國的投資案全部陣亡,但2009年3月,行政院發布了「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台灣生技股卻展開五年大多頭行情,這段生技狂飆的年代,讓上智許多投資案都以獲利數倍出場。
書中還有一段沈重的章節「國家機器」,描述司法對生技業的不了解,讓他義務為兩位無端被捲入官司的醫師奔走,其後又在世基案中成為受害者,被檢察官起訴違反公務員旋轉門條款。至於其後發生更大規模的浩鼎案,張鴻仁也對事件原因及影響做了深入分析。
張鴻仁認為,司法是國家機器的一部分,一旦被調查或起訴,常常造成很大傷害。他從個人經驗出發,深知司法涯門一入深似海,冤案發生往往來自檢察官是錯的、但還是硬拗。他也認為,醫藥與法律有很大差別,前者以科學證據為前提,後者則以法律條文為前提,他認為,醫藥與司法界要互相學習,也可以模仿飛安行業「追錯、不追責任」的作法,把問題徹底解決。
這本書相當精彩好看,完全不輸他一年前寫的防疫故事。不過,張先生也強調,看這本書不一定能幫讀者賺錢,我也要提醒大家,張先生「生技大大可為」的說法,對他來說,是一輩子職場生涯累積下來的專業判斷,但對於沒有如此特殊歷練的一般投資人來說,就不一定是如此了。
在閱讀過程中,千萬不要誤以為自己就是張鴻仁,他能做到的事,平常人不一定做得到。以張鴻仁先生過去累積的豐富閱歷及人脈,即使他有不知道或不懂的事,想必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打幾通電話,找到有能力解答的人,釐清問題癥結,迅速把事情搞清楚。但是,一般人沒有這種人脈與經驗,實在無法模仿,很難「有為者亦若是」。
投資生技股以獲利公司最優先
避開燒錢新藥股
其次,我提供一些個人投資生技經驗談。一般人投資生技股還是要選擇有營收、獲利的企業為優先,儘量避開燒錢的新藥股。因為回到很殘酷的現實情況,目前國內55家生技股中,已有33家每股淨值低於十元,其中還有五家低於五元,被列入較難交易的全額交割股。這些企業若無法在短期內進行增資,恐怕連存活都有問題。
此外,若一定要從這些公司中挑選,也要尋找股東結構較佳,有能力在增資時找到大咖背書的公司,股東中若有國發基金、台杉,或國內外的大型企業或創投、大藥廠等最好。
不過,即使有大資金或大股東支持,但企業若出現臨床實驗失敗,遲遲無法拿出績效或取得授權,大股東也會衡量輕重,不一定出手相救,最後公司可能也難逃破產或下市等命運。
就像張鴻仁先生在文章最後所說的,「這本書不一定可以幫你賺錢,但至少買本故事書看看總可以吧!」投資生技就像預測颱風一樣,是有很大風險的事,所以,賭也要賭「安全的一把」,至少要知道什麼是風險,什麼地方比較安全。
如今,美中貿易戰持續,全球金融危機不知何時會來,專家常說的危機入市,也因為人性的限制,能夠做到的也是少之又少。但機會永遠是給準備好的人,就像張鴻仁在台灣生技起飛前,已做好人脈與經驗的準備,這是我在讀這本書時最大的體會,至於是否也會期待自己投資生技股也可以大大可為呢?我想我應該不會有這種奢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