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大陸科創板,12日又有一家重量級企業上市。首家掛牌的新藥公司微芯生物(688321)首日開高511%,本益比達467倍,再度刷新科創板首發記錄。在美中貿易戰將許多產業與股市都打趴,但科創板掛牌個股表現仍一支獨秀,未來這些企業的發展動向,很值得台灣解讀分析。
微芯生物是2000年創立於深圳的新藥研發公司,創辦人魯先平也是大陸所稱的海歸,從美國Galderma藥物公司離職回國創業,研發的新藥「西達本胺」有兩個適應症,第一個是用於治療外周T細胞淋巴瘤,已於2014年取得中國一類新藥藥證。
至於「西達本胺」第二個適應症,是聯合諾曼癌素(aromasin)用於既往內分泌療法失敗或復發的ER+/Her-2-晚期乳癌,預計在今年底前有機會獲批藥證。
此外,微芯生物還有第二個研發中新藥胰島素增敏劑西格列他納,用於第二型糖尿病患的治療,目前也預計明年獲批藥證。
連續4年獲利
掛牌時已取得藥證
另外,若從財報數字來看,微芯也是一家連續4年獲利的企業,從2016年至2018年間,微芯營收分別是8536萬元(人民幣,以下同)、1.11億元、1.48億元,淨利潤則為524萬元、2407萬元、3116萬元,至於今年上半年營收是8191萬元,淨利潤為1751萬元。
從微芯列舉的產品線進度與財報數字來看,股價如此受到追捧就不足為奇了。因為微芯不僅成功證明自己有科研及取藥證的實力,更是連續獲利、管理上軌道的企業,嚴格說來,微芯早就是新藥產業的重磅企業,5年前取得藥證時,公司應該就有能力掛牌上市,拖到現在才掛牌,算是很委曲。
若對比過去台灣獲准上市的新藥公司,幾乎都是還未取得藥證、甚至連營收都沒有,從這個角度來看,微芯做為第一家科創板掛牌的新藥公司,顯然已為科創板設定一個超高門檻,未來想要送件的企業,都要先掂掂自己是否夠份量。
科創板掛牌企業品質超優,從上市審核標準也可以看出一些線索。科創板規定上市企業需符合市值及財務標準,市值低的企業需有營收及獲利,例如市值10億元以上的公司,最近兩年淨利潤均需為正,而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5000萬元,另外市值15、30億元以上的公司,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2億元及3億元。
另外對市值較高的企業,就另訂其他審核標準。例如市值40億元以上的企業,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其中對醫藥企業特別規定,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准開展二期臨床試驗,至於其他行業則需符合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並滿足科創板其他相應條件。
從這些上市條件來看,以「中國納斯達克」為發展方向的科創板,除了參酌歐美資本市場作法外,顯然也大量學習台灣、香港的作法,例如市值標準及二期臨床等條件應該是以香港為準,至於需要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的規定,又類似台灣需取得工業局出具科技事業意見核准函等作法。
其實,科創板以科技與生技企業為重點,台股在這兩大產業發展都走在前面,本來就是最佳參考樣板。6~7年前台灣生技股大量掛牌,一度引發資金熱潮及後來暴漲暴跌現象,台股因此對生技醫藥類股的上市條件做了許多修正,後來香港跟進台灣經驗核准新藥公司掛牌,如今科創板又循著台灣、香港的軌跡,對生技新藥股開了方便之門。
醫療需求大業績成長可期
新藥研發風險高
不過,若比較台灣與大陸生技股的異同,也是投資人不應忽視的參考重點。兩岸的差異在於,台灣新藥股沒有本地市場的優勢,但大陸人口多,民眾醫療需求大,加上醫藥支出年年增加,取得藥證後業績成長相對有機會,因此若是像微芯這種萬中挑一的優質企業,確實可以享受高本益比。
只是,兩岸生醫股也有一個相同點,由於新藥及醫材產業研發時間長、失敗風險高,仍然要慎重提醒投資人,就算科創板掛牌企業品質不錯,但大陸投資人瘋狂追漲的力道,絕對也是世界第一,本益比可以追到超過四百倍,實在不能說是正常合理的估值,未來在熱潮散盡後,績效還是會被嚴格地檢驗。
如今大家勇敢追捧科創板,幾年後再回頭看,說不定也會很像過去五年台灣新藥股的走勢,不管是基亞或浩鼎,股價怎麼上去就怎麼下來,幾乎可以說是放諸四海皆準,你千萬不要不信邪!
▲左為微芯生物創辦人魯先平,右為上海證券交易所監事長潘學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