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3方向導引台商資金變投資活水

3方向導引台商資金變投資活水

林文義

產業動態

財訊雙週刊

2019-07-18 15:49

立法院通過《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正式開啟政府迎接台商境外資金的序幕;這不僅是所得稅制的新變革,更是國內總體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新局面。

立法院7月3日通過的《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即一般指的吸引台商境外資金回流的專法(以下簡稱專法)。這項專法雖是課稅的法案,同時牽涉到財政部、金管會、中央銀行、經濟部、法務部5個部會,自然也受到中央銀行高度關切。

 

甚少對外公開發言的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最近卻罕見地在1場公開演講中,大談台商回流的資金應如何以戰略性思考加以運用,以達到提高薪資、推升經濟成長、增加稅收,以及協助金融業發展4大目標。

 

金融業高層透露,台商境外資金規模龐大,一旦回流若未適當管理,將直接衝擊央行利率與匯率的雙率政策;若這些回流的資金停泊在金融市場,將使市場游資更多,進一步壓低利率,同時如果短期內大量匯入國內,對新台幣需求增加,又會使新台幣匯率面臨升值壓力,央行對此當然非常關心。

 

台商稅率優惠加碼 第1年8% 次年10%

 

中國一向是台商投資重鎮,但最近有3股推力,令台商開始考慮新的資金去路及產業布局。

 

第1個推力是中國實施的「騰籠換鳥」政策,即中國鼓勵當地製造業升級,並執行進口替代政策壓縮台商空間,且環保法規趨嚴,營運成本快速上升,迫使台商離開中國往外布局。

 

第2個推力是美國喊出要求製造業回流,並形成美中貿易大戰,部分台商為避免被貿易戰火波及,也想離開中國。第3個推力就是目前全球各國在推行的「共同申報準則」(CRS),要求各國稅捐機關須合作交換課稅資料。這3個力道都迫使台商想將過去囤放在境外的資金匯回台灣。

 

財政部次長吳自心指出,由於台商確實有資金回流的需求,且友善的租稅環境,也是協助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跨部會協商後,財政部推估台商境外資金的獲利率是50%,用50%乘上海外所得稅率20%,就得出10%的稅率。

 

當台商響應政府政策,在專法實施後就把資金匯回來者,再給一點優惠,所以台商在專法實施第1年匯回境外資金的稅率就訂為8%,第2年才匯回境外資金者稅率就訂為10%。

 

此外,這項專法要吸引的台商包括法人及個人,台商法人境外資金只能循專法途徑回台,但個人的境外資金則還有另一個管道可回台。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洪連盛指出,當台商個人境外資金屬於投資本金,或雖為海外所得,但過去已繳過稅款,以及已超過稅捐核課期間7年者,都屬於不用課稅的資金,可以和各國稅局窗口洽商回台,提供相關文件,只要符合規定,就不用課稅了。

 

吳自心指出,財政部推動台商資金回台並沒有稅收損失,因為這筆在海外的資金本來就不太可能回來,財政部原本就課不到稅,現在有了專法後,台商願意將海外資金匯回,財政部還可增加稅收。

 

財政部指出,在較樂觀的高推估下,估計台商1年回流資金可達8907億元,可增加稅收592億元,並創造4207人的工作機會。

 

楊金龍點出3大投資方向 併購、長照、財富管理

 

吸引海外資金回台,除了可增加稅收外,對台灣最大的貢獻就是提高國內投資,解決低薪以及經濟低成長率的困境。

 

楊金龍指出,台灣目前的經濟困境,主要原因是投資不足,以往以家戶儲蓄為主,現在則連企業的投資率也低於企業儲蓄率,形成企業的超額儲蓄。截至2017年,台灣企業超額儲蓄率達到7.4%。因此,有必要利用這次台商境外資金回流的機會,將回流的境外資金導向3方向投資。

 

第1、協助企業併購取得關鍵性技術;這樣可提高台資企業在上下游整合,在因應美中貿易大戰時也會更有彈性。第2、投入長照產業;這既可因應國內人口老化問題,同時長照也是具有未來性的產業,可提振內需。第3、協助金融業發展財富管理業務;由於國內金融業的財富管理業務規模不大,且投資人理財偏向低風險低收益商品,若能趁台商境外資金回流的理財需求,應可引進國外優秀財富管理的技術及經驗,提升金融業的財富管理能力。

 

對此,眾達國際律師事務所律師黃日燦指出,台商從海外的錢回來很多用途:第1種是放在本業上擴大投資;第2種是進行異業的投資,這可能是直接開發新事業,或是透過參與創投找到新事業;第3種是進行財務性的金融投資,例如像是股票、基金等。

 

政府須配套導引適當用途 擴展本業 也可參與創投

 

其中參與創投(VC)又有3種模式:第1是加入別人的VC;第2是成立自己的VC;第3種就是打群架的概念。有相同想法的人聚在一起,可以提高能見度,至少3億至5億美元,最好是10億美元。

 

「大家一起投資,一來可以分散風險;再者,夠規模的基金,才能直接投資國外知名的各種基金,這等於是雙重槓桿的力量,借重全世界最棒VC基金,才能擴大影響力。」黃日燦指出,「台商只要換個角度來看問題,其實去投知名的基金,說不定才是最穩當,而且可獲取不錯報酬的方式。」

 

台商境外資金回流若能順利導入投資,不僅可增加企業投資力道,增加就業需求提高薪資,對台灣經濟有正面幫助。但若無法有效導引到投資,將可能形成另一場災難。台商境外資金回流到底是機會還是風險?就看政府未來的配套政策,能否有效讓這筆境外資金成為台灣投資的新動能。…(本文節自財訊585期,詳全文)

 

延伸閱讀:

台商資金回流 資產股重現生機

台商資金回流兩條路 3種狀況不課稅

 

 

「焚化廠政策是,不是不能蓋,但是因為民意,現在要蓋比較難;就算縣市沒辦法蓋,也要有規畫,你的垃圾要怎麼處理。」環保署長張子敬接受《今周刊》專訪時,一語道出政府面對的兩難。

 

垃圾處理

 

焚化廠

焚化廠整改時更換中控設備,至少得停爐近一個 月,將對垃圾調度產生挑戰。圖為新店廠控制室。(攝影/蕭芃凱)

 

 多元處理垃圾   整改焚化廠

 

「七、八年前開始,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討論,台灣有沒有更好的垃圾處理方法?是不是繼續使用焚化爐?前兩任署長時期,我們花了很多精神到世界各地去找方法。但其實,現在還沒有比焚化更可靠的方法。我們不得不回頭討論,是不是要面對焚化爐的整改(整備改建)?」張子敬接著解釋。

 

一七年提出的「多元化垃圾處理計畫」,就是環保署面對問題的解答,這項計畫除了尋求新的垃圾處理方案,也著手籌畫台灣各地老舊焚化爐的升級整備工程,企圖以整改延長焚化廠壽命。

 

張子敬指出,由於垃圾量不斷增加,國內每座焚化廠都肩負所在縣市、甚至外縣市垃圾處理的重擔,一時難以除役或拆除重建;環保署除了協助縣市升級整備焚化爐,也要求沒有焚化爐的縣市須建置多元自主處理設施,例如沒有焚化廠的南投市,便規畫以生質能源為主的綠能永續發展中心。

 

張子敬認為,多元垃圾處理方案能同時達到「恢復焚化爐原來處理量」,以及「盡量減少要進去燒的垃圾」兩項效果;而整備引入的新設備,除了能強化舊有焚化廠的汙染防制技術,減少排放有害氣體,也可以妥善再利用垃圾焚化後所產生的底渣。

 

目前,環保署已補助各縣市政府十七.六二億元,進行焚化廠相關評估及升級整備工程。其中,台北市北投廠、木柵廠及新北市新店廠、八里廠,都已執行整改,另有八座廠正在進行規畫設計與發包。

 

一九年十一月,位於新北市安坑山區、已啟用二十六年的新店廠,成為台灣最早完成升級整備的焚化廠之一。此案以《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ROT(整建—營運—移轉)方式進行,由民間業者達和環保公司全額出資,規畫並執行升級整備工程;整改完成後,達和環保負責管理操作,並可取得焚化廠售電盈利收入。

 

三月中,《今周刊》記者實際走訪新店廠,雖然在腹地狹小的園區裡,連垃圾車進廠都無法迴轉,但達和環保公司、新店焚化廠操作課長楊世豪解釋,新店廠在整改過程中,投入不少心力更新空氣汙染防制設備,針對焚化垃圾易產生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戴奧辛及氯化氫,也採取比法規更嚴格的標準處理。

 

例如,為了降低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硫氧化物及氯化氫,新店廠是台灣唯一一座廠,將過去以噴硝石灰為主的除酸設計,替換為成本較高的小蘇打粉(碳酸氫鈉)。除了能更有效去除酸性氣體,也降低飛灰產生量。

 

另外,控制戴奧辛汙染方面,新店廠也於焚化爐裝置觸媒濾袋,取代過去噴灑活性碳的處理方式。不同於活性碳將戴奧辛氣體抓住、固化,轉為飛灰掩埋;觸媒濾袋則根本性地破壞戴奧辛氣體,這種汙染處理方式不僅更有效,產生的飛灰毒性也較低。

 

有效改善空汙   才能消民怨

 

楊世豪強調,新店焚化廠是台灣第一座改裝觸媒濾袋的廠,一條觸媒濾袋就要價一千多美元(約新台幣三萬多元),成本是過去的好幾倍,但如今,他們已經可以控制硫氧化物的濃度降低至十五ppm,為法律規範一五○ppm的十分之一;據環保署一九年最新統計,新店廠硫氧化物排放量的年平均值,確實在全國二十四廠中,表現特別突出。

 

「為了讓大家慢慢喜歡我們,不要排斥我們,我們的資訊數據都公開透明在網站上。鄰近居民願意相信我們一直不斷在改善、排氣也一直愈來愈低,我相信他們就會去接受焚化廠的存在。」楊世豪說。

 

然而,地理環境及廠區條件的先天限制,仍是焚化廠整改難以克服的挑戰。例如,國外先進焚化廠都在使用、可還原八○%至九○%氮氧化物的觸媒反應器(SCR),就需要較大安裝空間;新店廠腹地小,只能用還原效率僅三○%至四○%的選擇性非觸媒還原系統(SNCR),讓防制空氣汙染的願景打了折扣。

 

更重要的是,老舊的焚化爐不會因為整改,而成為新的焚化爐。

 

「大家認為整改完後,這個廠就像新的一樣,不是這樣,能改的東西真的有限。車子再怎麼樣保養,也不可能是一輛新車啊!」楊世豪解釋,新店廠藉更新中央儀控系統(DCS)、更換舊管線及附屬設施,降低非計畫性停機次數,使得焚化率操作穩定,雖能提升運轉率、妥善率,讓垃圾處理量增加五%、一天能處理約六三○公噸,但距離原設計的九百公噸日處理量,仍有不小距離。

 

再者,依焚化爐必須「火力全開」,才能應付日常垃圾的現況,許多焚化爐根本沒有停機整改的喘息空間。楊世豪坦言,「我們新北市還有兩座廠可以負擔,如果只有一座廠的縣市怎麼辦?這應該要中央努力協助,不然整改要推動,會有一定難度 ⋯⋯。」

 

「我們最新的一個爐,都已經用超過十年了,內湖焚化廠從一九九一年開始運轉,如今已經二十九年⋯⋯,新的爐體、技術進不來,整改也只是穿西裝改西裝。」

 

環保署焚化廠評鑑委員、中央大學環工所特聘教授張木彬直言,過去焚化爐設計只考慮焚化垃圾,與國際新建焚化爐兼具「能源產出」功能不同,目前台灣爐體發電效率只有十九%,遠低於先進國家的二五%至三○%。

 

張木彬認為,環保署應該更大膽、前瞻地思考台灣垃圾處理問題。除了要持續引進新技術,也得汰換老舊焚化爐,持續籌畫興建新的焚化廠。

 

焚化爐

▲點擊圖片放大

 

焚化廠可滑雪   效益更放大

 

隨著相關技術及空氣汙染防制設備的改善,在國外,焚化廠已不必然是民眾避之唯恐不及的鄰避設施。

 

一七年,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便啟用了一座全新、外觀前衛的垃圾焚化廠,丹麥政府與當地知名建築師合作,耗資五億美元(約一六○億元新台幣),將「ARC焚化廠」屋頂打造成人工滑雪場,一年得以吸引超過六萬名滑雪愛好者。

 

對哥本哈根多數市民而言,ARC焚化廠不僅打造了獨特的城市景觀、帶動觀光,最重要的是,這座焚化廠達到零碳排放,並帶來龐大的發電效益;新焚化廠不僅能夠處理哥本哈根六十萬居民,以及六萬八千家企業所製造的垃圾廢棄物,焚化燃燒轉換成電力,更可提供當地七萬兩千戶家庭使用。

 

然而,ARC焚化廠至今也招致不少質疑,除了過高的成本及科技投入外,主要的批評則是,哥本哈根當地沒有足夠多的垃圾提供焚化廠處理,不需要如此大型的焚化廠。

 

張木彬認為,台灣若要蓋新焚化廠,不必全然複製外國經驗,但必須引進最先進的空氣汙染防制設備、有效處理底渣,爐體設計則須隨著台灣燒更多事業廢棄物、燃燒所需的熱值提高而調整。

 

他強調,焚化廠作為能源發電的角色很重要,新廠的能源轉換效率,至少要達到《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二五%的規定。

 

長期關注焚化爐議題的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謝和霖則強調,焚化並非垃圾處理的唯一道路,政府不該只想著蓋焚化廠,更該落實資源回收、垃圾減量,並妥善處理廚餘,「雙北的垃圾成分中,仍有三四%是廚餘,因為縣市沒有自己的廚餘處理設施,政府也沒將心力放在這裡,垃圾量才一直降不下來。」

 

謝和霖認為,政府各部會如經濟部、農委會,都應更嚴肅面對事業廢棄物處理情況。全台灣焚化爐四分之一的處理總量在燒事業廢棄物,在原本設計熱值不足的狀況下,一旦燒了熱值更高的事業廢棄物,無論如何整改,都將壓縮垃圾日處理量,並造成空汙,更容易燒壞爐子、破管。

 

要解決台灣的垃圾危機,沒有單一解方。從垃圾源頭減量、新建焚化廠到末端的汙染處理,都須跨部會進行總體評估,而非偏重或完全排除特定項目。但無論採取何種方案,都是中央與地方須攜手合作與民意溝通的重大信心工程。

 

環保署長張子敬

環保署長張子敬認為,焚化仍是目前台灣主要垃圾處理方式,但面對民意,新建焚化廠相當困難。(攝影/吳東岳)

延伸閱讀
台積電股價1160➝960元,長期持有也要停損?他1200萬退休金慘賠400萬啟示:再好的股票也不能跌破這價位
台積電股價1160➝960元,長期持有也要停損?他1200萬退休金慘賠400萬啟示:再好的股票也不能跌破這價位

2025-03-27

鴻海163元又破底,是跳樓拍賣價?股海老鳥點出最佳買點!還有廣達、微星、緯穎…清明變盤有戲
鴻海163元又破底,是跳樓拍賣價?股海老鳥點出最佳買點!還有廣達、微星、緯穎…清明變盤有戲

2025-03-24

鴻海(2317)股價200→166元,撿便宜時間到?AI伺服器大好,為何法人狂賣?「這價位」能否守住是關鍵
鴻海(2317)股價200→166元,撿便宜時間到?AI伺服器大好,為何法人狂賣?「這價位」能否守住是關鍵

2025-03-20

鴻海190➝160元、廣達300➝245元...台股現在是高檔築底、還是空頭反彈?這4檔股票「一個不好就反轉下殺」
鴻海190➝160元、廣達300➝245元...台股現在是高檔築底、還是空頭反彈?這4檔股票「一個不好就反轉下殺」

2025-03-27

台積電為何能掌握全球命脈?《日經商業》特輯剖析4關鍵!大讚鴻海:靈活應變地緣政治風險
台積電為何能掌握全球命脈?《日經商業》特輯剖析4關鍵!大讚鴻海:靈活應變地緣政治風險

202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