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產線是否要搬出中國?和碩認為即將舉辦的G20將會是關鍵。此外,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為,這次貿易戰其實突顯出過去30年長期累積下來的改變和問題,也到了產業應該思考轉折點的時候。但儘管眼前挑戰不小,長期來說,他仍樂觀看好電子業的未來發展。
電子大廠和碩今(21)日舉辦股東會,會中通過包括董事改選在內多項議案,而最讓外界關注的,仍然是中美貿易戰帶來的產業衝擊。對此,和碩方面表示要等待下周G20會議,才能有進一步決議和反應;另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為,就長期而言,產業仍然樂觀可期。
因應中美貿易戰而來的各種市場傳言不斷,特別是對於電子供應鏈的遷移有諸多揣測。針對近日媒體報導指稱蘋果將會把3成產能遷出中國的消息,身為蘋果供應商之一的和碩雖表示不便評論個別客戶,但童子賢指這只是一種「含糊的說法和很多人的預期」,認為那只是根據貿易戰對特定消費地區影響數字所做的猜測。
實際上後續將會如何發展,和碩總經理暨執行長廖賜政目前能說的是,和碩已經將台灣的產能擴大為原本的3倍,同時位在東南亞的廠區也從今年1月就開始出貨,並預期下半年還將持續增加。至於實際上在中國的產能是否會轉移,還有更細部的整體產能規劃,他則表示必須等待下周召開的G20會議,才會比較明朗。
他強調,廠區和供應鏈的搬遷畢竟都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且往往會出現不可預測風險,而站在品牌客戶的角度,追求穩定是他們的一貫立場。
童子賢也表示,G20還沒舉行,大國和大國之間會不會達成協定,或引起貿易緊張,都還不知道。「我們必須做好準備,和客戶緊密聯繫,其他只能和大家一樣,謹慎觀察G20的變化。」他說。
而相較於眼前的產能遷移決策,童子賢更想強調的是產業根本。他指過去二、三十年來整體產業和經濟態勢其實一直在默默改變,當中最明顯的就是曾被稱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人均GDP已經從900美元拉升到突破1萬美元。整體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等環境條件早已和過去大不相同。
童子賢認為,這一波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波動感受之所以如此劇烈,是因為這同時放大了整個產業在過去二、三十年來累積的變化,然後逼得所有人不得不回頭檢討。實際上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之後,他認為這個產業確實也到了應該認真思考的轉折點。
不過在他看來更關鍵的一個問題,是就長期而言,這個產業究竟還有沒有成長性?
童子賢是這麼看的:「從半導體的進步,一直到未來的應用,新興的AI、5G,這些新技術發展其實還沒呈現真正生產力和戰鬥力。」他認為這代表產業仍然有可期待的正面因素,仍將生生不息,並且帶來新產值。而身為企業,要做的就是調整研發、人才配置,重新適應新方向,制定最好的策略、做最大執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