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產業人才發展」
全球化競爭愈趨激烈,必須精準掌握各國的競合關係,才能順利搶進市場,像二○一五年「東南亞國協」(ASEAN)成立「東協經濟共同體」(AEC)之後,包含臺灣在內的各國企業,便積極挖角國際化人才,爭相搶搭東協成長列車。
人口超過六億的東協,擁有龐大內需市場與人口紅利,自然極具成長潛力,但各國從語言文化、宗教信仰到政治制度不盡相同,想及早卡位搶占商機,擁有多語能力又適應力強的「跨區域人才」成為重要關鍵。
因此與東協為鄰的臺灣,除了善用地緣優勢,也正透過新南向政策的產業人才發展計畫,建立廣泛連結並創造共同利益,打造推動雙邊貿易關係發展的穩固基石。
對接產業人才培訓備受肯定
任何一個國際型計畫首重交流,學習彼此的特色與優點,因此新南向政策的產業人才發展計畫,訴求兼顧雙方利益與目標,從長期人才培育、短期人才充實、新住民二代子女培力等角度切入,逐步豐富臺灣新南向人才庫,滿足與東協、南亞、紐、澳等國家合作的實質需求。
首先,在培訓人才部分,依據臺灣企業需求所開辦的「國際企業經營班」,分為二年期越語、印尼語、泰語組以及一年期越語組,2018年已召募60位學生,協助增進我業界對新南向市場的認知;而「新南向人才儲備專班」也培訓157位學生,並建置就業媒合平臺,有利於提升未來新南向臺商的儲備幹部職能。
在臺灣擁有技職教育優勢之基礎上,我政府不僅連續兩年提供獎助金,鼓勵大學校院選送287名國際貿易相關科系學生,到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緬甸、菲律賓、印尼、印度等國家的企業機構實習,同時為了協助新南向國家培訓青年學子專長,臺灣還與印度合作培訓94名手機設計人才,並與印尼合作培訓100位工具機操作人才,獲得兩國官方高度重視與肯定。
雙向交流才能促進互補合作
另外,臺灣是許多東南亞華語學生出國留學首選。我政府除了繼續提供多元短期來臺交流管道,也擴大高等及技職教育資源,吸引更多學子來臺就讀。從目前大專校院約有5萬多名新南向國家學生在臺留學及研習,人數成長率約20%來看,確實進一步強化留學臺灣的國際口碑。
依內政部移民署最新統計資料,目前臺灣各教育階段就讀的新住民二代子女已逾31萬人,所以政府積極推動新住民二代子女培力計畫,包括鼓勵新住民二代子女參加「返鄉溯根」與「國際職場體驗」,藉以培養熟悉臺灣與新南向國家的雙語人才,提升雙邊互補與合作。
以往臺灣與新南向國家的人才交流多為單向,新南向政策的產業人才發展計畫則著重雙向交流,在「以人為本、雙向多元」原則之下,加強人才培育與產業鏈結,進而厚植我國新南向發展人才資源,強化和新南向夥伴國家策略夥伴關係,達成創造互利共贏的人才培育合作及區域經濟發展的願景。
更多新南向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