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蝦皮的運費補貼力道明顯減弱,轉而在流量變現方面有更多嘗試,也開始在財報上看到初步成果。而預計今年第一季,蝦皮在台灣市場的EBITDA將可能看到成立以來首次轉正。
旗下擁有遊戲公司Garena和電商平台蝦皮的Sea集團已經連續多個季度未公開蝦皮在各個區域市場的個別業績表現,但在今(27)日舉辦的2018年財報會議上,則是罕見點名台灣,預告在不計入總部費用攤提的情況下,蝦皮今(2019)年第一季在台灣的調整後EBITDA(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利潤)將會出現成立以來首次轉正。
根據Sea的公告,蝦皮2018年全年GMV(平台交易金額)為103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198億元),年成長150%,另年訂單量和年活躍買家數分別達到6億筆和4990萬人,分別也有147%和130%的增幅。而經調整後營收2.9億美元(約合新台幣90億元),年成長幅度則是更加突出的1541%。
雖然多項營運數據都顯示蝦皮仍持續強勁成長,但仍然沒有讓蝦皮擺脫虧損,其去年調整後的EBITDA為-8.6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67億元),相比2017幾乎倍增。不過從幾項指標不難看出他們在獲利上所做的努力,如相較於2017年第四季的銷售和行銷費用佔GMV比重仍達8.5%,至去年第四季則是已經降至5.4%。
另蝦皮雖未公佈具體數字,但表示去年第四季在整體訂單量季增長幅度超過三成的情況下,運費補貼的絕對金額卻是減少的。這點其實從蝦皮在台灣市場的營運變化,也可以明顯感受補貼力道轉弱。而Sea預期2019年蝦皮在更有效率的市場擴張,以及自然用戶成長帶動下,整體銷售與行銷支出絕對金額將會逐步縮減。
除了縮減各項費用支出,對蝦皮更重要的是證明自己具備將流量變現的能力。根據Sea的數據,蝦皮2018年營收除了大幅成長1541%,以第四季經調整後營收佔GMV的比重3.7%來看,相較2017年同期的0.6%也有顯著進步。
整體來看蝦皮2018年收入主要可以分成兩大部分,一是來自市集交易的手續費、廣告收入,以及蝦皮提供給商家的各種加值服務,如倉儲物流等,貢獻金額約1.97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1億元);另採B2C模式的直接銷貨收入,則約934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29億元)。
目前蝦皮七大主要市場中,台灣雖不是最大的那一個,卻一直扮演各種商業模式測試的先行者。現在看來,台灣也將會成為蝦皮第一個EBITDA轉正的市場。或許也正因為在台灣市場的測試成果不俗,Sea對蝦皮的盈利能力似乎多了幾分信心。有別於過往財測多只會提供GMV金額,這次則是給出了營收預測,預估2019年蝦皮的電商營收可以達到6.3億~6.6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96億~205億元),年增幅度則是落在116.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