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二〇一八旺旺狗年,迎向二〇一九的金豬年,在中美貿易戰方興未艾之際,各國相繼調降經濟成長率的預估值,就連台灣經濟研究院也跟進在日前發布最新經濟預測時示警,預估明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恐只剩下二·二%,GDP保二保衛戰一觸即發。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蘇孟宗
值此多變之秋,台灣未來要何去何從?為成功完勝GDP保二保衛戰,工研院趕在關稅壁壘高高築起的今日,試圖從亞洲視角找出台灣的大未來。
向世界級智庫挑戰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簡稱產科國際所)所長蘇孟宗一針見血地點出工研院因應不同時代所背負的使命,他強調工研院不光只聚焦在拓展前瞻科技應用市場策略,還要成為世界級智庫,協助產業掌握科技產業趨勢脈動,因此打從二〇一三年開始,工研院每年都會針對未來五年內值得台灣關注的產業與科技議題,提出研究成果及發展建議,而這也成了工研院的年度大事。
過去五年,工研院提出的研究成果及發展建議包括二〇一三〈逆轉勝:台灣先進製造的新動力〉,二〇一四〈贏未來:形塑生活引領創新〉, 二〇一五〈搶先機: 物串心聯, 網力全開〉,二〇一六〈解問題:智慧創新樂活城市〉,二〇一七〈建永續:循環共生創新經濟〉,而在二〇一八年末,工研院提出的新建言則是:〈探新機:科技亞洲產業創新〉。
勾勒出亞洲人機互榮的新樣貌
為了找出科技亞洲產業創新的新機會,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就全球前三〇大技術進行盤點,終於找出了新一輪(二〇一九至二〇三〇年)的亞洲一〇大關鍵前瞻技術,這十大關鍵前瞻技術依序為人工智慧/機器學習、6G行動通訊技術、自駕車、區塊鏈、新能源車、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固態電池、奈米科技、環境友善塑膠材料,若據此勾勒出亞洲二〇三〇年的樣貌應該是乾淨而便利的人機互榮社會。
對照全球看好的前十大關鍵前瞻技術包含虛擬助理、個人醫學、能源儲存、基因醫學、動力外骨骼、量子運算、AR/VR頭戴顯示器、3D器官列印,「亞洲視角和國際視角顯然大不同」。蘇孟宗指出,「國際化號角狂吹,以往的研究都習於從國際出發,很少會從亞洲觀點著眼,從而忽略了亞洲的需求。」對照未來趨勢,可以明顯發現,亞洲國家比較實際,看好的都是對人民生活影響較大的技術,如基礎通訊、區塊鏈、交通車輛、環保材料、電池技術等,而全球看好的則多半是下世代或是突破型的技術,如下世代運算(量子運算)、下世代顯示(AR/VR)、下世代智慧機械(外骨骼)、下世代醫療(基因醫學、器官列印)等。
儘管亞洲前十大前瞻技術已經出爐,但如何與台灣相連結,藉以找出台灣的競爭力是一大難題,為揭開謎團,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進一步就影響性、滲透率及投資優先度三大面向來做深度剖析,發現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在這三大指標上都名列第一,足見其商機所在,雖然新興市場未來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的需求大增,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可預見的是,截至二〇三〇年,新興國家對此技術的掌握度仍嫌不足,尚需仰賴成熟市場技術開發,而這對產業鏈相當完整的台灣來說,確實是一大商機。
此外,調查結果中也發現,亞洲各國均積極發展自動駕駛車,隨著各國的競相投入,預期到二〇三〇年,自駕車普及率可望達到一〇%至二〇%,此外,使用電能或生質能源等以降低排放為主要訴求的新能源車輛滲透率也會同步達到一〇%至二〇%。
著眼於自駕車的研發現仍集中在成熟市場手中,值此技術的空窗期,台灣或有機會在此領域一展長才,不過,蘇孟宗不諱言,台灣自駕車的產業鏈雖屬完整,但缺點是缺乏生質材料的料源,如何和擁有料源的東南亞國家比如泰國相結合,是未來台灣在搶佔亞洲車用市場很重要的一道課題。
要掌握科技,先掌握文化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很多科技的發揚光大都要靠和文化相結合,在這點上,蘇孟宗表示台灣就做的很好,好比是24小時的便利商店、KTV、書店,都是先在台灣發揚光大的新應用生活圈,再導到海外市場。同樣的,科技要落地,也必須和生活相結合,如何客製化、做加值很重要。舉例來說,台灣在推展AR/VR技術時,或可考慮發展出可以用AR/VR技術來試衣的新商圈,這也未嘗不是一個思考方向。
而台灣具有深厚的硬體建設底蘊,以及重點產業的生態系,又有人才的軟實力,現欠缺的只有方向,而亞洲十大重點前瞻技術剛好為台灣產業界找出了方向,只要台灣可以早期掌握,不排除還有機會擴大影響力到整個亞洲生態圈市場,甚或有望成為亞洲科技應用生態圈的先行者或是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