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歷經重大組織變革,三年兩度的改造,真的有辦法讓華碩成功轉骨?
未來,由施崇棠與兩位新任執行長帶領的華碩,下一步該如何走,外界都在關注。
「我們必須再造、進化華碩的組織文化,讓『發揮眾智、創意擇優』能夠落實與執行。」十二月十四日,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在重大訊息記者會上,一字一句說得懇切,列席在旁的新任執行長許先越、胡書賓則表情凝重,目光不時投到施崇棠身上,並頻頻對施崇棠的發言點頭認可。
這等於是一場承認華碩過去三年改革失敗,必須進行二度改造的記者會。
最大震撼彈當屬原執行長沈振來年底辭任、離開華碩,轉投AIoT(人工智慧與物聯網)創業領域。而執行長將由兩位全球副總裁許先越、胡書賓共同扛起,許先越負責產品開發策略、胡書賓負責營運管理策略;華碩將進入「一董二執行長」的三人共治時代,施崇棠希望,這個改變可以帶領華碩走出當前的低谷。
改變 手機事業轉向專業用戶
不僅雙執行長新制震撼業界,因應手機事業新舊轉換,一口氣認列六十二億元虧損的一次性費用,宛如地雷般炸損華碩今年獲利。華碩第四季獲利將因此轉虧,更有可能導致全年每股稅後純益(EPS)下探不到七元、創下八年來新低。此外,施崇棠也指出,由於手機策略調整,將連帶有六百至八百人規模的人事精簡。
這樣的調整,不難看出華碩為了手機事業大傷腦筋。從二○一四年首推Zenfone系列智慧型手機起,手機營收貢獻雖迅速提升至十五%左右,然而快速放量的結果,僅替華碩手機帶來幾次單季獲利,未能讓手機全年度獲利由虧轉盈。
而中國手機品牌OPPO、VIVO的崛起,更讓華碩在重要的東南亞市場漸失競爭優勢。根據IDC資料顯示,一五年華碩在印尼、馬來西亞、緬甸、泰國等地仍擁有八.五%市占率,站穩第二大手機品牌地位,一六年開始,被OPPO超車,退居第三。一七年更被蘋果以四.四%的市占率,擠出前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