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鄉村正在凋零,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更加劇了城鄉的落差,大學如何透過與地方政府的連結,找到解決地方困境的方法?
師生團隊 為社區注入新活力
當墾丁觀光遇到瓶頸,位於恆春南端社頂部落的生態旅遊卻日益成長,早在2005年,屏科大森林系教授陳美惠就率領學生組成團隊,陪伴社區努力、成長,將保育與生計結合,發展台灣本土的生態旅遊。
陳美惠教授深耕社區發展多年
社頂部落的成功經驗,讓其他社區躍躍欲試,其他的成功案例還有滿州里德社區,獵鷹獵人變成巡守員帶遊客賞鷹;莫拉克風災受創嚴重的霧台鄉阿禮部落,陪伴留下來的族人繼續守護山林。光靠生態旅遊還不夠,陳美惠協助社區發展里山新經濟,像是養雞、養蜂、栽種椴木香菇、中草藥等,讓部落能有更多元的成長。
大樹河谷計畫展示
高雄大學USR計畫協同主持人、工藝與創意設計系副教授翁群儀,整合校內建築、應用經濟、工藝與創意設計、運動健康與休閒等跨領域專業,以大樹龍目社區「高大創新發展行動中心」為學校與社區鏈結的平台,改造老牌雜貨店為玉荷包、鳳梨等在地農產的展銷中心,重現昔日柑仔店凝聚社區居民的風光,開發鹹蛋黃鳳梨肉包等農產加工品,舉辦鳳梨嘉年華路跑活動等,透過體驗式學習,帶領學生與社區產生連結,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社區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學培育所需人才 為在地加分
正如高雄市農業局副局長王正一所說,大學有知識力、設計力、經營力,「高雄大學的大樹河谷計畫把鳳梨轉了好幾個圈,已經超過大眾對鳳梨本體的想像。」以設計聞名的樹德科大,也運用設計為農村遊程加分。經營力,恰巧是農村發展最困難的部分,大學為社區導入經營新思維,協助行銷、建立品牌,為在地產業培養所需的人才。
王正一副局長表示大學為社區導入經營新思維、培養所需的人才
台南市政府農業局農業輔導科長郭德偉分享推動「新農人計畫」的經驗,包括登報招募新農人,以基層農會為基礎,協助新農人取得農地、資金、技術(如行動資訊農民學堂、辦理台南新農墊)、網路社群行銷(台南新農人社團、粉絲頁、Line群組、Line@生活圈)、媒合通路(全聯農家直採專櫃)等;其中與家扶中心合作的「社區菜市長」,和部分中南部大學所推動的取菜點服務不謀而合。
以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為例,劉育釧主任表示,他們選擇填補公部門和在地小農之間的落差,結合線上平台與實體取菜點,以合理價格提供消費者當天現採的青菜;每月舉辦南應大市集,結合校內創意手作、社團與小農等攤位,打造青食樂的共同品牌。
高雄市海洋局代理局長林英斌認為,大學是地方政府的智庫,漁村有很多內涵可以開發,目前最需要大學協同合作的項目,包括寒流來襲時的魚塭保溫與廢魚網回收。
地方論壇合影-陳佩汝副局長(左五)、林英斌代理局長(左六)、翁群儀副教授(右二)
高雄市教育局副局長陳佩汝則感性地說,中小學是社區發展的核心,所以面臨人口外移、學生減少等問題,也不輕言併校、廢校,因為一旦學校消失了,社區也會逐漸消失,將來外出打拚的青年不但沒有故鄉可以回,也沒有東西可供傳承。大學USR計畫提供試探的機會,如中山大學協助小學創客計畫,帶領當地小學生認識、了解在地,讓他們對地方產生認同,將來長大或外出求學,才有可能留在家鄉或返鄉深耕打拚。此外,高雄在地的石化產業,真正了解的人並不多,透過產學合作,可增進彼此的互動、交流,讓產業走出來,學校走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