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總認為耕種很簡單,但實際上農業是一門深奧的學問。
農業界認為,青年返鄉務農一定要務實,怎可能上兩周的課程就能耕種獲利,建議學者建議最好是農2代、3代原本就有土地者、有長輩經驗、人脈傳承會比較容易待的久,也容易生存,若只是夢想田園生活就返鄉,很快就會夭折。(農業勸世文!拋棄浪漫幻想 青年返鄉務農沒這麼簡單)
農委會農糧署主秘翁震炘表示,青年返鄉失敗有很多因素,一定要自己懂且務實,農2代、3代返鄉會比較有優勢,至少土地成本能省下,加上上一代的經驗傳承,有基本的底子再慢慢摸索改善,會比較容易成功,也才有空間慢慢精進耕種技術;如果太過浪漫幻想、什麼都要貸款,很容易失敗。
台灣蔬菜育苗協會秘書長楊世聖表示,務農要了解作物,在學校包括土壤肥料、植物病蟲害、農藝、園藝都是獨立一個系,「你確定上兩周課就知道怎麼耕種嗎?」除了農業專業技術外,還需要成本會計、管理學的概念,甚至要看氣象,如果經營農場的收支成本都能精算出來,靠兩三分地要一家溫飽,可不可行就就知道了。
楊世聖表示,蓋溫室從跟溫室廠商簽名那一刻就開始折舊,利息從銀行准許貸款的那一瞬間就開始繳納,不會因為今天遭遇天災吹垮溫室,或今年欠收就能不繳貸款;現在農地非常貴,他建議想要返鄉務農的年輕人,先從到農場上班開始,看看成功的農場、農企業是怎麼經營的,是不是能夠吃得了這種苦,做好準備再投入,先就業,不要一下子就去貸款創業,「光貸款利息就壓死了」。
輔導青農多年的台大園藝學系退休副教授許明仁表示,從農是一件必須具備專業知識的工作,事先必須充實自己與熟習實務經驗,最好有專家或具經驗的從農人士可以指導或請教;他表示,從農工作自由度不一定較高,而且是一件辛苦的工作。若辛勤工作後加上老天肯賞臉,收獲與報酬是甜美的;若老天不賞臉,辛苦的工作不一定會有代價的回饋。他建議年輕人千萬不要太理想化,循現蹈舉遵從良心生產「安全農產品」,以先填飽肚子為基本原則,行有餘力,再去追求如有機栽培的理想。
※本文由經濟日報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