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6 年,Instagram 稱隨著用戶增加,使用者平均錯過了 70% 的貼文和 50% 的好友貼文,因此決定捨棄實施已久的時間先後排序, 導入演算法排序 。儘管網友對此不太滿意,甚至認為 Instgram 被 Facebook「帶壞」,Instgram 雖然因此微調演算法的影響,但仍堅持使用演算法讓使用者能看到的貼文比例達到 90%。
不過貼文演算法一向很神秘,大家各憑自己的數據和感覺來猜測其規律,卻沒人知道到底哪些貼文會被拉到前面。終於在 6/2,Instgram 向媒體 公布了演算法的規則,TechCrunch、TheVerge、Mashable 都進行了報導,在此將訊息整理如下。
會影響使用者看到貼文排序的重點因素為興趣、即時性、關係,其他還有開 app 頻率、追蹤數、app 使用時長等。
興趣方面透過分析畫面並比對使用者過去的行為,Instagram 可以預測你喜歡的貼文,而愈近期、發文者評論和標籤等互動愈多的貼文都會排序得更前面。
而使用者開 app 的頻率和時長可以決定你只看到短時間最被推薦的貼文,還是其他範圍更大但系統判定較不重要的貼文。使用者追蹤的帳號愈多,也容易排擠到其中比重較低的帳號。
另外 Instagram 也澄清一些傳言。首先,他們不會考慮採用時間倒序排列,所以使用者們應該無法甩掉演算法了。他們也不會隱藏貼文,改變的只有排序,所以只要你滑得夠久,應該是可以看到有追蹤的所有貼文。太常發文或 Hashtag 太多都不會害你被降排名。
對成長到一定規模的社群平台來說,使用者首頁資訊愈來愈多,改變排序並凸顯比較「重要」的貼文似乎是必要之惡,否則大概很難有看完的一天。但對依賴 Instagram 的商業帳號或網紅來說,還是不得不加強互動數,才不會淪為演算法眼中「不重要的貼文」。
※本文授權自INSIDE,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