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報導強調的是南京東路商圈的殞落,一級商圈移轉到信義區後,這是必然的結果。不過,酒店的經營仍看經營者的企圖心。
我把去年交出年報的上市櫃飯店股比對一下,區位並不是決定盈虧的主要因素,像晶華酒店去年稅後淨利10.6億,比16年的9.54億成長一成多,今年晶華酒店轉讓逾半股權的國際麗晶集團股權,結盟IHG,可望獲利再提升。在南京東路上的第一飯店淨利5.55億,比前一年5.02億,也大約成長一成。比較令人驚艷的是國賓飯店去年浄利4.43億,是八年來新高,而萬華企業靠租金收入,去年浄利首度超過4億,是歷史新高。還有盛治仁當董事長的雲品去年淨利2.28億元,EPS3.48元,是創立以來最高。
相對來看,在信義區松仁路的寒舍,在蔡辰洋先生去世後,去年淨利剩下1.19億,與前幾年最高的3.47億相比,獲利少了三分之二。還有一個很意外的是少了嚴長壽的亞都飯店出現創立以來罕見的虧損,去年小賠800萬。可見飯店的經營不一定與區位有關,但和定位一定有關。
去年虧損的飯店多數與陸客團連結較深,像很少虧損的華園飯店去年賠了200萬元,遠雄集團的遠來飯店去年小賺1600萬,創了成立以來新低。在墾丁的夏都去年賺9400萬元,也是創立以來新低。富驛洒店連賠三年,每股浄值只剩0.69元,台東的老爺知本小賺700萬元,也是史上最低。倒是虧損幾年的洛基飯店去年虧轉盈,去年淨利4800萬元,每股浄值拉高到15.95元。先前我關心過的劍湖山去年依然沒有起色,繼續大賠3.26億元。
從這個現象來看,跳進來經營飯店的業者一波接一波,酒店産業老早成紅海,只有用心經營者才能從紅海中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