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不只董總內鬥 華視再爆億元疑案

不只董總內鬥  華視再爆億元疑案
華視董事長陳郁秀 (站立者)1月15日大動作開記者會, 數落總經理郭建宏的 「七宗大罪」。

陳亭均

傳產

攝影/陳弘岱

1101期

2018-01-24 14:32

華視總經理郭建宏與董事長陳郁秀,亂鬥戲碼浮上枱面,然而沒被公諸於世的,還有一樁涉及「廣告佣金」的黑幕,事件甚至牽扯到華視前總座。

華視及公廣集團近日就像爆炸的壓力鍋,醜事一件件被挖出了土。一月十一日,華視總經理郭建宏被安上「七大宗罪」遭解任,於是反告董事長陳郁秀誹謗,兩人勾心鬥角的內亂戲碼浮上枱面;接著一月十八日,公視副總陳厚裕也被拔了官;華視鬧烘烘,公視也不得安寧,整個公廣集團在內在外,都吵得熱熱鬧鬧。

 

然而事情遠比看起來複雜得多,華視內部其實藏有更驚人的積弊,至今鮮為人知。海上的冰山多半只留個角兒,水底那塊陳年冰,卻又大又凍地埋在海深之處。

 

一份稽核報告  揭開陳年瘡疤

 

本刊獨家掌握,一樁金額近億元,牽扯到「廣告佣金」及疑似洗錢、貪汙的弊案,至今還躺在深水區,這個案子極其複雜,金流甚至直接指向華視前總經理王麟祥,疑雲重重,卻被高層壓在箱裡。

 

時間回到去年十一月九日,那天華視召開董事會,這場董事會在華視高層圈中非常出名,堪稱是場「內鬥爆炸,矛盾浮現」的高潮戲碼。在場人士透露,華視副總林秀霞因媒體爆出她身兼台中科大教職,華視每月要付該校五萬元回饋金,當天在會上涕零滿面,委屈地向董事們指控郭建宏向媒體亂爆料,蓄意抹黑,兩人因此鬧上董事會,搶盡鋒頭。據聞,當天董事會後,董事張天立就去「忠告」郭建宏要「見好就收」,暗示他應請辭。

 

然而這場董事會真正的「重點」,卻不是這齣一哭二鬧的戲碼,當時的公視常務監察人林筠在董事會上,交出一份例行的「稽核報告」,拳拳到肉地揭開了華視的陳年瘡疤。枱面上的鬥爭難看,那些藏起來的祕密卻更加見不得人。

 

報告厚厚一疊,董事們在會上才初次見到,大夥兒快速瀏覽,會後資料就被收回。這份董事只能匆匆一瞥的「稽核報告」,卻是分量十足,狠狠披露了華視枱面下的利益交換與電視台的陋習黑幕。

 

華視

▲點圖放大

 

報告明確指出,稽核人員查出業務部與廣告公司、客戶的「佣金狀況」確有詭異之處,而且「似乎與過去經理人有關係人交易的疑慮」。

 

電視台的業務部與廣告公司、客戶之間的佣金、退佣關係,是正常的商業行為,在業界行之有年。廣告主委託廣告公司,發稿並聯繫電視台「買媒體廣告」。按業界慣例,電視台業務部門會再將收到的款項退回給廣告公司,稱之為「退佣」,而華視退佣慣例是「二十一%至二五%」。

 

疑點一:高退佣超乎行情

 

然而稽核報告顯示,華視業務部長期支付佣金的狀況卻有所古怪,業務部付出高於一般行情的佣金,大幅虛增廣告收入,甚至金流不明。首先是比業界高上太多的「高退佣」。近年華視營運狀況荒腔走板,廣告業務收入是電視台主要收入來源,然而,華視業務部與特定客戶、廣告商卻維持著一種奇異的默契。據悉,華視對保力達股份有限公司的「退佣」比率即高達四五%,也就是說,一筆兩百萬元的廣告收入,華視會退回給客戶高達九十萬元的佣金,疑圖利特定廠商。

 

疑點二:異常金流扯上前總座

 

雖然,華視業務部經理巴正坤在董事會上回應,「高佣」一事,原因在提高廣告誘因,購買CPRP(收視點成本),並未賤賣廣告。

 

但「高退佣」還不是華視最讓人驚訝的陋習,在十一月九日的董事會上,稽核報告裡更揭發華視業務部「似乎有支付個人佣金的潛規則」,進而牽扯到一件「前任經理部門」的重大弊端。

 

「退個佣」是什麼意思?在業界,除了「退佣」給廣告公司外,業務部另外以經銷獎金名義,提供佣金予廣告公司的業務人員(一般是五.七五%)。亦即是,除了原本該給廣告公司的佣金外,華視又另外支付了數量、流向都有疑慮的款項給他人,而且這些個人佣金,甚至高於業界枱面下公定的金額。身為「公廣集團」一員,華視把這套退佣制玩得更凶。

 

華視稽核報告為何稱「退個佣」會有「與過去經理人有關係人交易的疑慮」?據內部資料,二○一四年華視支付「得亨行銷有限公司」一千四百多萬、一五年兩千九百多萬、一六年三千萬,至一七年九月止,又付出一千九百多萬元,總計超過九千萬元流入得亨,「得亨」這家公司代表人掛名趙志一。然而經《今周刊》獨家調查,這家公司並不單純。

 

會扯到「前任經理部門」的原因在於兩點,一是該公司地址,二是該公司前任代表人「王肇權」。

 

該公司地址在二○一六年十一月前,登記在台北市松山區東興路二十八號七樓,這個地址竟然「機緣巧合」地與「前任華視總經理」王麟祥一手創立的公司「強力整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同一地點。

 

華視

 

「王肇權」這個名字又有什麼問題?王肇權正是王麟祥的姪子,也就是說「退個佣」已是違法行為,金額竟又流往華視前總經理的關係人。此外,得亨公司在王麟祥一六年十二月卸任之前的一個月,就更換地址至林森北路,時機也顯得頗為巧合。且迄今,華視業務部仍與得亨維持合作關係。

 

王麟祥對此則稱,「得亨跟我們百分之百沒有關係。」但公司地址相同,他說:「應該是巧合。」他強調:「圈內人都知道,我不敢說我清白,但是我很乾淨。」至於華視董總互鬥,他表示:「離開了,不便說什麼。」

 

報告出爐  高層遲未動作?

 

儘管稽核人員從去年初查到去年底,終於查出了這個可疑的案子,並交出稽核報告,陳郁秀也指派董事施振榮、顏漏有等人組成調查小組,但據稱:「調查小組一次會議也沒開!」郭建宏對此事則低調回應,表示自己得知後,雖未拿到「稽核報告」,卻有試著處理。

 

今年一月十五日,陳郁秀大動作召開記者會,指控郭建宏不適任,她報告時提及:「林筠常務監事在去年十二月十三日提辭呈,在一家公司,常監辭職是非常重大的事,董事會內部不可能不做適度因應與重整。」報載陳郁秀此言暗指郭建宏逼走林筠。

 

然而據指出,林筠並非因郭而去;除了林筠,公、華視的稽核也全離職,高層施壓、顢頇的態度才讓他們憤而求去。

 

稽核報告出爐迄今兩個半月,華視管理階層的不作為表現,讓知情人士怒批:「裝睡的人叫不醒!」由於每年審計部都會清查公視,身處「公廣集團」轉投資之一的華視,問題未必能在財報審計上被發現,「稽核報告」曝光可說是讓審計部注意到問題的機會。豈料,此案在華視被壓沉箱底,像是件不能說的祕密,聞問者鮮矣。

 

陳郁秀則回應:「 只要是監事、稽核有提出書面報告的事項,董事會就會正式排入議程。關於退佣規則的檢討與制度建立,一七年十一月董事會授權由三位熟稔企業管理的董事與常務監事,組成專案小組進行檢討與規畫,一七年十二月董事會議中,專案小組代表要求業務部門先提出改進目標供專案小組討論,有結論時提到董事會討論,目前尚未提出仍在列管中。 」

 

華視雖然是「公廣集團」一員,卻有一六.七%民股,必須自負盈虧。只是華視虧損驚人,一二年至一五年間的累計虧損高達九.○八億元,占地五百坪的華視大樓每年還要繳出九千萬元的地價稅,入不敷出之下只能依賴銀行借款方式,來支應營運及資金需求,近幾年抵押借款不斷增加,一六年已高達二十四億元。

 

對公廣集團來說,一五年收支相抵短絀五億九千萬元,華視猶如是個沉重的拖油瓶,讓集團處境雪上加霜。倘若華視近年來平均每年虧兩億元的情況無法改善,長期如此持續,可能壓垮整個公廣集團。

 

內部黑幕  恐僅冰山一角

 

華視更像前公視總經理胡元輝說的:「內部有太多潛規,會牴觸其公共性。」他也坦言,華視虧損,一定還有冰山之下的問題,那些內部治理問題、黑幕弊案,不能被壓著任其腐爛。

 

這些問題一件都還沒解決,華視高層卻持續內鬥,放著經營問題不管,董事會完全不追究責任歸屬。

 

在郭建宏被確定解任之後,華視近日又召開了一場監察人會議,會議結束後,有在場人士提出臨時動議,要求稽核查「總經理交際費」。據了解,總經理室每年交際費預算高達四百萬元,儘管未必花完,但陳郁秀對郭建宏曾一個晚上就簽銷三十萬元的情況頗不能接受,然臨時動議因未經董事會同意,遭監察人拒絕。

 

打從去年三月起,郭建宏、陳郁秀就鬧不合。陳郁秀以自己父親畫作,做成世大運杯子贈禮的「爸爸杯」事件、被質疑圖利民視的「國會頻道轉播」爭議,都被暴露在媒體上,迄今兩個案子的招標是否符合程序,陳郁秀都未能給出合理的交代,譬如「爸爸杯」僅以未收著作權費用輕輕帶過;而兩千萬元的國會頻道委託發包案交給與陳郁秀關係密切的民視,而且分拆成一千四百五十萬、五百五十萬元,以規避一千五百萬元以上的案子須送董事會審議的程序,在在讓外界發現華視公司治理不盡周全之處。

 

一董一總未能專心於公司治理,連同董事會成員,面對華視長年積弊,該查辦的事情不查辦,卻忙於「內鬥」,導致中立的稽核人員被當作鬥爭武器,華視這個爛攤子,難道只能繼續爛下去?

 

文化部部長鄭麗君:

推公共媒體法,解決華視「不公不民」

 

華視內亂惡鬥,文化部部長鄭麗君接受《今周刊》專訪時,也對此提出看法。她表示,關於華視內部人事異動,文化部原則上沒有決議權,所以也沒有所謂支持與否,「應該回歸董事會治理」。她一月二十三日邀請董事長、董事會來了解,希望能化解爭端,並達成「華視可用公開徵才方式,選出總經理」、「建立利益迴避原則」等共識。

 

至於「妾身未明」、「不公不民」的華視未來怎麼處置。鄭麗君說,文化部希望推動的是《公共媒體法》,欲整合中央廣播電台、中央社以及公視、華視,成就「大公廣集團」。至於華視的民股部分,鄭麗君將推動「民股買回」,重新定位,「但這不是唯一的解決方式,還可以再討論。」

(陳亭均)

延伸閱讀
彰銀東莞回扣案  董座:確實有收受人民幣5萬元
彰銀東莞回扣案 董座:確實有收受人民幣5萬元

2018-01-23

彰銀副理涉收回扣 黃國昌爆:董座知情卻包庇
彰銀副理涉收回扣 黃國昌爆:董座知情卻包庇

2018-01-18

從院長變董座 林全薪水翻倍
從院長變董座 林全薪水翻倍

2018-01-16

郭建宏經營績效好?華視董事爆「一個月虧損5千萬」
郭建宏經營績效好?華視董事爆「一個月虧損5千萬」

2018-01-15

華視請網紅當主播 新聞部經理透露原因
華視請網紅當主播 新聞部經理透露原因

2018-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