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慘澹經營,近期的三合一整併案,終於帶給太陽能產業一線曙光。但題材的發酵仍需時間,因此現階段的選股策略,應以穩健、長線展望佳的龍頭股為主。
曾經在台股叱咤一時、出過兩檔股王(益通、茂迪)的太陽能產業,近幾年因需求持續低迷、廠商殺價搶單競爭,已淪為與DRAM、面板、LED並稱的台股四大慘業。
更慘的是,檢視二○一七年第三季季報,國內十五檔上市櫃的太陽能公司中,一七年以來還能賺到錢的只有四家(見表),其中碩禾雖然前三季稅後EPS(每股純益)還有三.九五元,但比起以往動輒每年賺二、三個股本的盛況,一七年其實是空前衰退;至於其他三家有獲利的公司,也沒有一家EPS超過一元。
由於四大慘業都是屬於資本密集支出的產業,有大者恆大的特性,且供需往往受報價變動影響,容易大起大落;加上台廠以中小企業為主,又高度集中在下游的電池製造,當景氣轉差、報價下跌時,廠商為求生存,爭相殺價搶單,自然容易虧損。
因此,惟有經由整併、重整秩序、集中資源,創造規模經濟,才能在全球產業鏈占有一席之地。而整併正是其他三個慘業過去幾年在走的路,目前情況也的確有所好轉。
值得慶幸的是,一七年十月太陽能產業終於跨出整併的第一步,昱晶、昇陽光電與新日光將進行「三合一」,以新日光為存續公司,更名為「聯合再生能源公司」,未來國發基金甚至可能投資,以政府的力量協助產業重整,這對於太陽能產業可說是長線利多。
在三合一整併的記者會中,新日光董事長洪傳獻宣示,希望在新公司成立兩年內「力拚」開始獲利;這個目標雖然值得期待,但也意味著國內的太陽能產業在未來一、兩年,仍將處於「等待日出」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