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來愈多產業加速向自動化轉型,機器人大軍正在向全球工廠及倉庫不斷深入。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的數據,2016年全球機器人銷售額增加18%,創131億美元新高;不僅在已開發國家盛行,新興經濟體亦然。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
愈來愈多產業加速向自動化轉型,機器人大軍正在向全球工廠及倉庫不斷深入。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的數據,2016年全球機器人銷售額增加18%,創131億美元新高;不僅在已開發國家盛行,新興經濟體亦然。
機器人最大製造廠商,例如日本發那科、安川電機、瑞士ABB及德國庫卡等,股價當然也水漲船高。安川股價今年上漲逾倍,庫卡漲40%;ABB比較客氣,也上漲六分之一。
機器人已不再只是用來焊接車體及舉起重物,還能夠生產電子零組件及巧克力裝盒等細活。
另一項趨勢則是機器人的形式也愈來愈多,從傳統的機械手臂,轉變成能夠跟一起工作的靈巧機器。協作式機器人(cobot)更是為了與人互動而設計。ABB機器人部門主管勒塞斯表示,「過去四、五年來機器人市場強勁成長,我們對未來三年的成長也持續樂觀」。
德意志銀行執行長克萊恩便警告,未來將有更多機器人取代人們的工作。德州萊斯大學教授瓦迪指出,「一般來說是基於成本考量。如果工業用機器人的每小時邊際成本低於工人,則從經濟角度來看自動化便有理」。麥肯錫顧問公司研究也發現,在60%的職業中,約有30%的工作可以自動化。但勒塞斯強調,自動化並未摧毀就業,而是源自於技術勞工不足,機器人通常只是擔任「呆板、骯髒、危險及高精確性的工作。今天許多公司其實是找不到足夠的工人,因此機器人反而是在創造就業機會,而且協助企業提昇競爭力與效率」。
失業率愈低的國家,機器人密度愈高。中國雖是機器人最大市場,但製造業勞工人數與機器人數比率僅1萬比68,低於全球平均水準。
產業專家指出,機器人的優勢在於效率高,且速度快。由於各種零組件愈來愈小、愈複雜,機器人能夠做出人工辦不到的東西,也能提昇產品的品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