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為台灣影視產業找出路 王小棣、瞿友寧這樣打破框架 《花甲》炒熱植劇場 Netflix也要瘋台劇

為台灣影視產業找出路  王小棣、瞿友寧這樣打破框架 《花甲》炒熱植劇場  Netflix也要瘋台劇
植劇場總監製王小棣(左二),與植劇場培育的演員劉冠廷(左起)、孫可芳、顏毓麟面對鏡頭充滿戲感,也足見師徒間的好默契。

李昭安

生活消費

攝影/陳弘岱

1074期

2017-07-20 15:59

《花甲男孩轉大人》一劇暴紅,從編劇、選角到行銷都有「眉角」。繼愛奇藝後,植劇場戲劇也將在Netflix上播映,台灣影視產業如何乘著這股OTT熱潮,找到自己的出路?

植劇場花甲男孩轉大人》(簡稱《花甲》),在今年夏天吹起一股「台劇旋風」,被視為金鐘獎大熱門。不僅原著小說《花甲男孩》再版熱銷,主題曲《魚仔》也成了傳唱度超高的熱門金曲。

然而,《花甲》的成功,並非偶然。

二○一四年,導演王小棣找了瞿友寧、陳玉勳等七位導演共同籌辦「好風光創意執行公司」,並發起「植劇場」計畫,從去年八月起,陸續推出以「愛情成長、驚悚推理、靈異恐怖、原著改編」四大類型為主題的八部電視劇,《花甲》正是其中「原著改編」的劇作。

植劇場的緣起,是對台灣影視產業的反思。

「台灣不是只能拍偶像劇、長壽本土劇!」植劇場總監製王小棣接受本刊專訪時直言,因收視率考量,這兩類戲劇長期為台灣主流,但要發展影視產業,最怕創作者變懶惰,不願再「試」不同類型片;所以講到推理劇,觀眾想到的是歐美,講到鬼片只想到日本與泰國。

王小棣說,台灣過去不是沒人拍推理劇,但因經費、資源不足,或受限收視率考量,「導演敢不拿出斧頭嗎?敢不讓血噴滿整個鏡頭嗎?敢沒有性愛嗎?」種種限制下,不少推理劇成品,像極了低成本的好萊塢B級片。

她指出,有人說影視產業投資報酬率高、利潤沒有屋頂,只要作品紅了,利潤通常不成比例;但如果影視工作者在題材上自我設限,只考慮收視率,就是拿「利潤有屋頂」的思惟做事,創作不會有火花,「這需要去衝撞出空間。」

「同樣在說故事、同樣在做菜,我們只有兩把刀(兩種類型片),別人擺了一桌工具,這樣對嗎?」王小棣說,這正是植劇場勇於嘗試拍類型片,想打破說故事「框架」的原因 。

植劇場推出的《荼蘼》、《天黑請閉眼》等戲劇,海外版權已分別賣至日本、中國、港澳、北美等地,打響「植劇場」品牌。改編自烹飪名師傅培梅的故事、目前接檔上映的《五味八珍的歲月》,則是植劇場第一季最後一部戲劇。

 

契機:全球影音龍頭找上門 繼三立偶像劇後,Netflix看中植劇場


據本刊掌握資訊,全球最大線上影音平台Netflix,近期已悄悄與好風光創意執行公司簽約,未來植劇場戲劇將在Netflix播映,全球觀眾都看得到。這是Netflix繼去年買下三立多部偶像劇播映權後,第二度與台灣業者合作。

不同的是,植劇場定位並非偶像劇,而是類型片;Netflix與植劇場談定合作,代表台灣戲劇多元性備受肯定。

在Google搜尋頁面鍵入「植劇場」,官網斗大標題寫著:「植劇場:台灣電視戲劇一場溫柔的革命」。

王小棣笑說,「我們其實也沒革什麼命,或許可說這是一場溫柔的運動。」植劇場的理念很簡單,就是要「說台灣的故事」,「日本有大河劇,我們為何沒有這樣的品牌?」此外,也希望資深導演、編劇、演員與年輕新秀激盪出火花。

不過,「說故事」不容易,「賣故事」難度更高。植劇場至今播映完畢的七部戲劇,有的叫好又叫座,有的則因敘事、行銷等環節不夠成熟,未受高度矚目。借鏡《花甲》的經驗,台灣影視產業要持續精進,必須在三大挑戰中找出路。

 

行銷的挑戰 短片瘋傳、玩直播,也能延續熱度


歌手盧廣仲飾演的花甲,在阿嬤「繁星一姊」告別式上,一口氣念了長達七分鐘的祭文;此橋段催出觀眾眼淚,也催出最後一集四.一六高收視率。此外,全劇七集在愛奇藝影音平台上,已累積六百多萬點擊量,霸榜三周以上。

《花甲》為何這麼夯?好風光創意執行公司執行長楊斯亞指出,《花甲》是植劇場八部戲劇中,唯一一部在編劇、選角時,就想著「要怎麼行銷」的劇組。

這必須歸功於拍偶像劇起家、熟悉市場運作的導演瞿友寧,有著滿腦鬼點子。《花甲》最關鍵一場戲,是第二集盧廣仲與蔡振南父子檔三分多鐘「一鏡到底」,邊走邊互相「幹譙」的精采對手戲。

瞿友寧還原當時拍攝構想:「觀眾會質疑,廣仲到底會不會演戲?我和編劇第二集就要證明這件事。當你(盧廣仲)和影帝(蔡振南)飆戲,如果氣勢不輸他,就證明你會演戲了。」

為讓角色有衝突感,瞿友寧選角也有「眉角」,「如果蔡振南是霸氣老爸,跟廣仲一路追罵,那就是無聊老爸打小孩的故事;但南哥演的是魯蛇老爸,跟魯蛇兒子互相叫罵,話題性就來了。」

這場戲在電視播出後,劇組隨即安排在蔡振南臉書釋出「一鏡到底」短片。在網友瘋傳下,短片創造極佳口碑,被媒體追蹤報導,帶起這股「花甲熱」。

為延續「熱度」,瞿友寧在每集電視首播前、後,都邀演員舉辦臉書映前、映後直播,在社群媒體上引發熱議。

瞿友寧直言,過去不少戲劇不重行銷,剪幾支預告就覺得大家會去看,其實行銷、製作、發行都是不同專業,應該各司其職,「我們把負責影視行銷的結果娛樂公司帶進來,後面就越走越順。」

 

找錢、找資源的挑戰 正面看待置入行銷,把IP做大


如何找到商業模式,是植劇場另一挑戰。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出資至少一億元成立好風光創意執行公司,是植劇場的奧援主力。此外,第一季財務來源,還包括文化部一般型連續劇、旗艦型連續劇補助共六千八百萬元,以及賣給電視台、愛奇藝的播映版權費等。

瞿友寧指出,「跨產業結合」是台灣影視產業的發展契機,以「植劇場」開發IP(智慧財產權)為例,同一著作可和小說、音樂、漫畫、影視產品結合,甚至搭配城市行銷,把市場效益做大。

在創造收益部分,《花甲》也連結不少廠商贊助。除由「王老吉涼茶」冠名播出外,片中也數度出現蚵仔煎洋芋片等「置入性行銷」畫面。

不少影視創作者排斥「置入性行銷」,對此,瞿友寧倒是很正面看待。他指出,只要戲好看,觀眾就會覺得置入有趣;但如果戲難看,觀眾就會放大置入的粗糙。「我有心理準備,不會排商,如果要排商,就不要拍偶像劇、電視劇,專心做藝術創作就好。」

不過,對外找了這麼多支援,瞿友寧卻自爆,《花甲》每集製作成本約二八○萬元,「還不包含前期劇本、行銷等費用,而且我沒拿導演費,錢全投入製作,整部戲拍完,我虧了近兩百萬元。」

由此可知,植劇場要達到「財務健全」,還有一段努力空間。瞿友寧強調,他絕不是抱怨,而是想告訴其他人,如果要有好成績,「請想想我們做了多少事,絕不是投入精神和錢就夠了。」

 

數位匯流的挑戰 搭OTT熱潮,對全球觀眾說故事


與一般偶像劇動輒一、二十集相較,植劇場另一特色,在於每部戲只有六到七集,而且植劇場每周五晚上十點在台視首播後,周六凌晨零點就在愛奇藝上架。觀眾不必守在電視機前,就能隨時隨地透過手機、平板電腦「追劇」。

瞿友寧分析,日劇受歡迎,是因它短而輕巧,很快就能把故事看透,追劇也方便。植劇場集數不多,又可在數位載具上收看,正是台灣需要的新嘗試。

事實上,自Netflix和愛奇藝等OTT崛起後,全球影視產業發展已劇烈轉變。今年九月舉辦的電視金鐘獎,就順應潮流,首次開放台灣自產、自製的網路戲劇報名參賽。

「時代變了!」王小棣說,OTT興起後,戲劇作品的電視收視率仍是參考數據,但並非絕對,「就像(歌手)葛仲珊的歌一樣,要去『打破他』,OTT就是打開對全球觀眾說故事的平台。」

 

  • OTT(Over The Top):透過網路將數位影音內容傳送到觀眾的終端設備上, 現在多指提供串流影音服務的平台。


至於植劇場第二季是否要嘗試新的類型片?瞿友寧說,或許可試試純喜劇、無厘頭喜劇,即使要繼續拍愛情片,也可嘗試穿越式的愛情。他還毛遂自薦:「可以考慮找我拍恐怖片!」

瞿友寧透露,他很想拍驚悚、武俠、同志、性喜劇等類型片,「我甚至想找南哥(蔡振南)、龍哥(龍劭華),來拍類似《鳥籠》那樣的(同志)片,一定很好玩。」他笑說:「我有很多構想,就是時間不夠用,希望能活久一點。」

植劇場的新嘗試

培育影視人才
2014年,王小棣、蔡明亮、陳玉勳、許傑輝、王明台、
徐輔軍、瞿友寧、安哲毅8位導演共同籌辦好風光創意執行公司,同時成立「Q Place表演教室」,培養24位新銳演員。

推動類型片
至今製播4大類型(愛情成長、驚悚推理、靈異恐怖、原著改編)共8部戲,希望跳脫台劇偏重偶像劇、本土劇的敘事框架。

開發IP
與蓋亞文化、原動力文化出版社合推「漫畫植劇場」,把8部電視劇改編成漫畫,並推出連載漫畫《魔幻時刻:THE ACTOR》,揭露演員養成祕辛。

 

植劇場

▲點圖放大

 

瞿友寧

《花甲男孩轉大人》導演瞿友寧,以有哏的行銷點子,在社群媒體炒熱此劇。(攝影/陳弘岱) 

延伸閱讀

《模仿犯》爆紅,台劇的下一步在哪?學者:參照歐盟,規範自製節目比例仍有其必要
《模仿犯》爆紅,台劇的下一步在哪?學者:參照歐盟,規範自製節目比例仍有其必要

2023-04-26

《媽,別鬧了!》不只台灣大賣 還紅到香港、新加坡 金主韓國影視龍頭CJ超振奮! 投資台劇下一步有啥打算?
《媽,別鬧了!》不只台灣大賣 還紅到香港、新加坡 金主韓國影視龍頭CJ超振奮! 投資台劇下一步有啥打算?

2022-09-01

它讓女星爭演酒女、男星搶當流氓...「華燈初上」凶手身分換了又換 3看點「抓眼球」成為高分台劇
它讓女星爭演酒女、男星搶當流氓...「華燈初上」凶手身分換了又換 3看點「抓眼球」成為高分台劇

2021-12-17

《想見你》獲金鐘最佳戲劇節目獎!製作人透露打造成功台劇的秘訣:所有爆紅戲劇都不是來自於大數據分析
《想見你》獲金鐘最佳戲劇節目獎!製作人透露打造成功台劇的秘訣:所有爆紅戲劇都不是來自於大數據分析

2020-09-22

以台劇當作最好的文化國防——談《我們與惡的距離》及《國際橋牌社》
以台劇當作最好的文化國防——談《我們與惡的距離》及《國際橋牌社》

201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