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台灣,兩個世界:擁有資源的城市持續發展,鄉鎮卻逐漸凋零。青年,正是沒落鄉鎮重生最需要的活水。三個台灣青年選擇回鄉灌溉,用創新打造在地經濟,讓一個個鄉鎮,像一顆顆沉眠的種子,發出希望的芽。
南投竹山 在地囝仔何培鈞把社會問題變機會 揪團飆創意 蕭條小鎮變超夯景點
三十七歲、天空的院子創辦人何培鈞,獨創結合食、宿、學習的商業模式,使原本人口銳減的竹山小鎮,每年吸引國內外上萬人造訪。
一天一千五百元的旅遊預算,你會選擇遊訪台灣哪個景點?很難想像,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之初創投創辦人林之晨、微熱山丘創辦人許銘仁這些大老闆,都選擇來到南投的竹山小鎮。
五年前,竹山是一個人口從八萬人降到五萬人的沒落小鎮,火車無法抵達、公車要轉車、計程車不好叫,一到晚上七點,便籠罩在一片漆黑之中。外地訪客如此形容,晚上就算拿機關槍掃射,也射不到一隻狗。「要來沒落的小鎮看什麼?」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
三十年前,擁有豐富資源的竹山,曾經有超過五百家竹工廠,是全台竹產業最興盛的小鎮,但記憶是舊日僅存的暗香,中國的崛起,讓竹山失去了過往風華,徒留工廠外移、產業沒落的命運;現在,這座寂寞的小城鎮卻熱鬧了起來,一年湧入上萬名國內外旅客造訪。
「一群人進來,困難變成機會」 客運站特色餐廳,期望帶動竹林需求
「一群人進來,困難變成機會」 客運站特色餐廳,期望帶動竹林需求
TED×Taipei共同創辦人許毓仁觀察,在何培鈞眼裡,困難是挑戰,資源匱乏正好讓他發揮創意,「他是一個真正的翻轉創業家。」
南投囝仔何培鈞十一年前貸款千萬元改造老屋,打造出「中台灣最美民宿——天空的院子」而聞名。「遊客一直進來,可是卻看到給你機會的小鎮越來越蕭條,我創業不是要讓這地方變不好。」當天空的院子獲利穩定後,五年前他便開始以民宿資源為基礎,今年更結合「食、宿、學習」的創新商業模式,讓小鎮的美被更多人看見。
「年輕人想的,都是未來的改變」 建立專長換宿,促成微電影、竹藝網站
再看「學習」。「把缺點變優點」,提供年輕人「專長換宿」,和每月固定一次的在地公民論壇,是何培鈞把年輕人和創意都帶進竹山的成功方程式。
他以月租七千元租下市中心、有兩間店面的四層樓透天厝,讓來自新加坡、法國、印度和中港台的年輕人用各自的專長換取免費住宿,一年貢獻上百個讓小鎮更好的點子,「最不可思議的是,在這裡,年輕人腦袋想的都是未來要發生改變的事情。」
竹山小鎮因此擁有了超過十支記錄在地的微電影,店家招牌也從壓克力變身成結合在地手工技藝的竹編QR Code,手機一掃可以跳出店家資訊與在地故事;又如有法國年輕人想做竹子手錶,卻找不到竹藝、皮革等在地相關手藝達人,而延伸出竹編工藝家、設計師等二十組在地人才資料庫網站,用開放資訊平台更友善回鄉青年創業。
為更有效利用換宿者資源,兩年前,何培鈞再舉辦一月一場的在地論壇,每場請三位在地人提各自關於竹山的夢想計畫,以及最需要的支援,再連結到擁有不同專長的換宿者提供協助或解方。
和傳統社區營造拿政府資源接案的作法不同,何培鈞的在地論壇採免費參加、講師也無償參與,重要的是由改善當地的夢想提案人與換宿者互動,「我們就是要讓努力的人得到社會協助,讓外面社會資本進來幫忙你,把當地產業拉起來進步。」
不只如此,這個學習平台還多了一分商業價值。何培鈞以天空的院子經營多年的口碑為號召,推出竹山「小鎮一日訪」活動,把這些在地創業青年變景點,讓外地人來聽他們分享創業故事,再用行動支持這些在地產品,帶來穩定客源;中午則到竹青庭用餐,一方面活化老客運站,也讓竹子產業逐漸復甦。
竹山的蛻變,來自青年的點子!
2015年,到訪天空的院子總人數達13000人,連續11年成長。
每年超過200位年輕人「專長換宿」,產出上百個改變的好點子。
每年約有800人參與在地論壇,把社會問題變機會。
竹藝創新 竹牙刷,是元泰竹藝社青年老闆林家宏回鄉創業的產品,目前已有獲利 。
彩繪創意 歡迎外地人來竹山的醒目彩繪牆,來自竹山媳婦顧孟菁的手繪創意。(攝影/陳俊銘)
「只要我們一動,就會有人跟進」 地方正向改變,兩年至少12人返鄉創業
「只要我們一動,就會有人跟進」 地方正向改變,兩年至少12人返鄉創業
「你沒有超級景點,可是你可以把問題變景點。」去年,把竹山社會問題融入在地體驗的「一日訪」行程,共吸引近五千人到竹山在地學習,代替過去定點導覽、解說行程,又把觀光客變身社會學家,親自參與翻轉這座沒落小鎮的社會問題。
以一人一天至少一千五百元計算,除貢獻在地經濟,也因商業力道支持,持續為地方帶來正向改變。
環境變友善了,近兩年至少有十二位年輕人回鄉創業。其中,三十四歲、傳承家族竹工廠的元泰竹藝社二代林家宏,設計具有當地特色的環保竹牙刷,讓富邦保險、秀傳醫院等企業客戶買來送禮;竹山媳婦顧孟菁也開設手繪工作室,竹山醒目的迎賓彩繪牆便出自她的手筆;當地製麵廠二代蔡銘祐則貸款千萬元,打造麵店品牌「森林麵食」,只為了讓大家體驗用地瓜等當地食材入麵的在地滋味……。
在這些回鄉奮鬥的年輕人身上,何培鈞看到了過去努力的自己,「一個人做,真的會有一點孤單,一群人吼就會有力量。」
「我們都是雞婆,」林家宏不諱言,在鄉鎮,只做自己的事太無聊,更要做些不一樣、可以帶來改變的事,「相信只要我們一動,就會有人跟著我們動。」
採訪這天下午,我們從天空的院子下山時,原本濃密的雲霧散去,眼界頓時開闊,蓊鬱的竹林映襯著廣闊的天空,俯瞰著一個擁有更多可能的小鎮。天空的院子只是一個起點,何培鈞要讓更多人可以深刻體會在地的美,他說,「一年只要讓來訪的人都種一棵樹,二十年後會有一片森林。」
一年只要讓來的人都種一棵樹,20年後會有一片森林。
美國德州大學教授一行,日前專程來到竹山小鎮造訪天空的院子,現在一年有上萬人到此體驗在地文化。(圖/何培鈞提供)
何培鈞
出生:1979年
現職:天空的院子、小鎮文創負責人
經歷:天空的院子、小鎮文創創辦人
學歷:長榮大學醫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