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聯擬以四.五億元收購松青超市,交易案在送到公平會時產生變數,關鍵在於超市業市占第二的美廉社,如果被定位是超商,全聯購併松青恐被認定是獨占事業。
但市場卻傳出,美廉社的市場定位,將是這樁交易成案與否的關鍵。因為依《公平交易法》規定,事業於相關市場之占有率達二分之一,就有可能被公平會認定為獨占事業,將影響收購案是否過關。
經濟部十一月公布,九月底超市店數總計約一千九百三十五家,全聯目前有七百五十九家門市,美廉社四百五十五家,市占率分居一、二。
自詡提供「量販價格與超商便利性」的美廉社到底算不算超市,將影響市占率計算。若把美廉社計入超市業分母,全聯在超市業市占率三九.二%,若併入有六十五家門市的松青後,一舉達到八百二十四家,市占率四二.六%;但若不計入超市業分母,全聯在購併前就達五一.三%,併入松青後更高達五五.七%。
美廉社可大可小 難分類
問題在於,美廉社究竟屬不屬於超市業,定位相當模糊。若查財政部網站登錄美廉社(以母公司三商行為名)的營業項目,既是超級市場,亦是直營連鎖式便利商店;若依經濟部公司資料查詢,所營事業更是超商、超市、零售、百貨等,無所不包。
中華徵信所三月發表的報告指出,「擁有『美廉社』的『三商家購』在持續拓點及考量整體集團營運下,併入三商行,排名也躍居第二,後因行類重新歸屬便利商店業,一三年退出超級市場產業排名。」在此排名中,美廉社不屬超市業。然而,經濟部發布的《產業經濟統計簡訊》,美廉社就排在「我國主要超級市場營業店數」的第二名。
綜上所述,給予消費者「面積似超商,品項似量販店」印象的美廉社,確實踩在模糊地帶;而這曖昧的定位,卻可能成為全聯併松青的程咬金。
公平會副主委邱永和說,會由專家、研究團隊就產品市場、地理市場做明確界定,再依法做出決議。公平會官員指出,會依門市數量、營業額與採購條件等做綜合考量。
超市龍頭全聯欲購併松青,還得看美廉社這個「遇超商打超商、遇超市打超市」的市場變色龍歸入什麼綱目,恐怕也是全聯、松青談親事時,始料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