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面推動內陸建設,正劇烈改變中國經濟的面貌。城鎮化腳步加快,各行各業紛紛搶進,內陸成為最吸睛的地區。隨著企業加薪、內陸居民消費實力增強,中國五大內需超新星產業,正以飛快速度成長。這股中國最新的財富趨勢,值得你我關注!
「今天賣了幾十鍋,生意太忙了,我在店裡,每天總要半夜才能休息……」時間接近晚上十點,重慶市新牌坊二路一家火鍋店裡,依然人聲嘈雜。年僅二十四歲的羅飛,略帶疲倦地對記者解釋新店開張的經過。他的創業故事,堪稱是中國經濟轉折的縮影。
羅飛、周濤和張立夏,是重慶長大的「八○後」,大學畢業後,羅飛到上海通訊公司上班,周濤到廣州做設計,張立夏則在自家屠宰場幫忙。原本分隔的三人因為羅飛一番提議,又在重慶聚首。「踏出校園之前,我就告訴自己,這一生絕不能光給別人打工,打工是很難有出路的。」羅飛強調,自己從學生時代就有創業當老闆的盤算。
打工難有出路 年輕人寧捨沿海工作返鄉當老闆
去年底,羅飛終於將構想付諸行動,辭職回到老家。在他鼓勵之下,周濤和張立夏也決定加入,三人各拿十萬元人民幣做創業基金。經過數月籌畫,一家擁有十多張桌面的火鍋店終於開張了。「光是重慶就有五萬多家火鍋店,但我們可以直接取得牛肉,原料來源夠新鮮,經營起來應該還是有優勢。」羅飛頗有信心地表示。
只是為了回鄉創業,羅飛和周濤付出不小代價。羅飛放棄的職位,月薪約七五○○元人民幣(約新台幣三萬四千元);至於周濤在廣州的設計工作收入更高,月薪超過一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四萬六千元)。正因如此,他們的創業之舉在旁人眼裡,衝動得難以想像。
羅飛和周濤甘心放棄高薪,只為了回鄉創業賣麻辣火鍋,已經反映新一代中國勞工的心態,是「寧願回家也不留沿海,寧願當老闆也不打工」。本刊採訪團隊在了解中國經濟變動的採訪中也觀察到,這種現象正在中國內陸快速發酵。可見羅飛等三人的創業故事,足以代表一股為數龐大的人流,正流向內陸,關注中國經濟的變化,就不能不將目光焦點投向內陸省市。
今年,是《今周刊》連續第八年製作「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專題。為了解這股人力流動的最新現狀,記者深入採訪中國六個城市,我們觀察到,當中國政府全力拉近內陸與沿海的開發差距,青年勞動力也不斷遷回內陸。無論製造業、服務業,都得跟著這股龐大人流「搶進」內陸;因為製造業需要「搶工人」,服務業更需要「搶市場」,能在內陸的二、三線城市盡快取得優勢,對企業站穩中國市場有莫大幫助。更重要的是,這股企業加薪、勞工遷徙潮,無形中加快許多產業的成長速度,令他們躋身「內需型企業」。
提到內需型企業,往年多半指水泥、鋼鐵、食品、汽車、量販店等特定幾類;但由一千大企業排行市值與財報進行篩選,我們發現,工程機械、網路服務、農產品、銷售通路和製藥業,是高速成長的「內需超新星」。比起兩岸三地經濟的發展,這些企業的營收、財報增幅,明顯跳得更高。
當勞工遷徙、內陸建設加速,工程機械和銷售通路業整體業績跟著逐步上升,網路業者架構的電子商務平台,也延伸至以往難以觸及的二、三線城市。這是三一重工、大昌行及騰訊控股等公司,在本次調查脫穎而出的關鍵。
農產品雖是食品業的一種,但它是較難取代的生活必需品,屬於整體食品業上游,受到通膨影響相對較小,因此如中國最大柳橙種植商亞洲果業,以及冠農、天音等企業,去年的營收表現都十分突出。此外,製藥業被納入官方規畫的「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在中國醫療改革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業績大幅躍升,絲毫不令人意外。例如中國最大藥品經銷商國藥控股,便與台灣的佳醫集團簽訂合約,準備共同搶攻醫療市場。
《今周刊》記者的內陸採訪,由四川省開始。「張學友來了!富士康和大潤發也快來了!」剛抵達四川綿陽,一句當地人說的俏皮話,讓我們當下領悟這座三線城市崛起的速度。位在成都以北一百多公里的綿陽,是四川第二大城,面積約為台灣本島的五六%;在五五○萬人口中,農民比率高達七五%,儘管農民人口占多數,但在這股企業遷移潮裡,許多大企業都將綿陽視為具有高度潛力的據點。
城鎮化造就遷徙人潮中國在各地廣為推行城鎮化建設,令工程機械業者的訂單直線上升。土地遭到徵收的居民,則將搬往新落成的社區居住,除了創造水泥、鋼鐵原料的需求,也為城市帶來新的人口。
人力回流內陸 中國三線城市是企業新戰場
今年四月底,張學友在綿陽舉辦演唱會之後,五月底,富士康緊接著到綿陽建廠。下半年,大潤發量販店更將進駐綿陽,準備開出全四川第一家分店。零售業和製造業不約而同相中綿陽,說明三線城市已然成了企業競逐的新樂園;等到富士康完工,綿陽將成為年產五千萬支智慧型手機的基地。以富士康產能而言,勢必得招聘大量工人才能滿足需求,因此富士康招工,成了綿陽近來的大事。
「附近的校園裡,到處貼滿招工廣告,密密麻麻一大片!」在成都市新都區設廠的一位台商就指出,因為人力需求殷切,富士康到處發布徵才啟事,除了在綿陽徵求勞工,連一百公里外的新都也見到廣告。地處內陸的綿陽,真能為富士康提供足夠勞動力?
「肯定沒問題,這兩年從綿陽到沿海的勞工,大概陸續回來四○%。不出五年,我相信大半綿陽人都會回家鄉打工!」一位當地人士指著魚貫走出女工的家電廠說:「你眼前這幾百名工人,全都是本地人!」企業遷移內陸加上震災重建,兩股力量帶動綿陽的就業需求,無形中將當地薪資水準提高,拉近和沿海地區的距離。「即使月薪低個幾百元,但是能離家近一點,越來越多人能夠接受這種工作條件!」在綿陽創業的聖迪樂村生態食品總經理馮斌也說。
然而人口持續回流內陸都市,居住勢必成為一大問題。為了解決各地房價過高的爭議,中國預定今年要在國內興建一千萬套保障住房(為中低收入戶提供的住宅),而在綿陽,新的保障房用地出爐,正好也是當地人最熱切討論的話題。
「新一年度的保障房,有一批地點選在躍進路,這可是市中心的位置!這種舉動簡直是前所未見!」當地一家不動產開發商私下表示,政府選擇把保障房直接蓋在鬧區,目的是增加供給、抑制房價。可想而知,此舉也帶有宣示意味:連市中心都能拿來蓋國宅,政府想打壓飆漲過快的房市,不怕沒有更多招式可用!
北京政府全力在內陸大興土木,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拉近內陸與沿海地區的建設落差。中國在「十二五規畫」中明白訂定,將改變倚賴出口的模式,提高內需消費占經濟成長比例;光靠所得較高的沿海地區居民消費,絕對無法做到這個政策目標,惟有大力建設原本城鎮化比例不足的內陸,才有機會達陣。如綿陽這般製造業和零售業搶進的二、三線城市,居民將是未來「拚消費」的主力部隊。
中國全面推動內陸建設,對企業帶來什麼直接影響?在離綿陽九百公里遠的二級城市湖南長沙,我們找到了答案。星沙鎮的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裡,中國工程機械業龍頭—— 三一重工,正在全力擴建生產線;廠區內,數十輛簇新吊車一字排開,準備駛向全中國各地的建築工地。
「有多少交通建設、水利建設,三一就有多少訂單!」這句股民對三一重工的形容,其實相當傳神,挖土機和起重機這類機具,從不是一般消費者需要的日常用品,然而中國在內陸興修水利、造橋鋪路時,這些龐然巨物的迫切需求頓時浮現,為中國本土廠家帶來千載難逢的機會,得以和卡特彼勒(Caterpillar)、小松(Komatsu)等國際品牌一較高下。
農村居民移居城市所衍生的採購需求,是推動中國消費的一大支柱,也是中國達成內需政策目標的動力。
政策帶來訂單 內陸與沿海城鄉差距拉近
其中,身為中國混凝土車第一品牌的三一重工,躥起速度尤其驚人。自從○八年營收跨越一百億人民幣開始,三一重工只花短短二年時間,就讓營收金額成長了二.四倍,完全看不出金融海嘯的負面傷害!
提及城市化帶來的大量訂單,三一重工副總裁何真臨自信地說:「城市化帶動工業化,這是必然的趨勢。美、英、法過去都市化,當時人口才多少?金磚四國的城市化,才是(工程機械業)大故事。」何真臨強調:「五年之內,不僅國內營收將持續增加,三一來自國際市場的營收,也將挑戰倍數成長!」這類因內需建設而受益的產業,正是本次「一千大企業」調查裡,表現特別突出的要角。
離開三一重工的路上,計程車司機問道:「想看三一產品是嗎?長沙市裡就有得看啦!」當我們一頭霧水抵達長沙市區,答案終於揭曉,原來,市中心儼然已經成為一座大工地。全力趕工的地鐵一、二號線,就在最熱鬧的五一廣場交會,行人、車輛一律改道而行,除了交通擁擠不堪,施工帶來的噪音,持續到深夜仍未停歇。
長沙換來的代價是,五年之內,這裡將擁有兩條嶄新的地鐵,連今年預定開工的三、四號線,也將步入完工階段。屆時,長沙將趕上成都、南京、武漢等城市的腳步,晉身有地鐵城市之列。中國大力投資內陸城市的速度,由此可以發現。
儘管天氣陰雨,號稱消費之都的長沙,鬧區依舊是人潮不斷。上午九點不到,最多商店落腳的黃興南路步行街,已經吸引許多購物群眾。這裡,相當於台北市的忠孝東路四段,二公里長的商店街,是吸納長沙六百萬居民消費力的精華區;利郎、361度、李寧、特步等一線服飾品牌全數到齊,還有許多婚紗業者寧願穿著雨衣,也要站在雨中招攬生意。
長沙居民的消費力堅強,在鄰近省分是出了名的「敢花錢」。深耕長沙市場多年的台商范萬田就觀察:「長沙人很敢消費,賺一百元,他也敢花一百元!」
長沙人能有這種購物實力,身家相對富足是個重要因素。在中郡縣域研究所公布的「中國相對富裕地區排行榜」裡,除有多個沿海城市入選,連長沙也榜上有名,是鄰近四省之中,唯一被列為「A+」等級的富裕都市。從江西、湖南、湖北到四川,四個省分的人口多達二.五億,六百萬人口的長沙能夠從其中脫穎而出,足以證明,這裡將成為消費高速成長的明日之星。
然而,就在這股加薪消費潮背後,緊跟著一股不安定的力量,它的蠢動,足以嚴重侵蝕中國消費者的實質購買力。它,就是通貨膨脹。
「油價?你們來之前,剛剛才漲了三毛九!你說貴不貴?」坐在氣溫三十度的計程車裡,剛提到「油價」兩個字,司機蕭哥說話的音量立刻大了起來。他強調,當地的九三汽油在春節和清明節後各漲了一次,算算今年來,油價已足足上漲一○%,每公升售價達人民幣七.四九元(約新台幣三十四元)。由於收入實在追不上汽油漲幅,因此越是努力載客,所得卻未必跟著提高。
當一切物價基礎的油價連番上漲,通膨自然逐漸升溫。對較缺乏議價能力的行業而言,利潤被逐漸攤薄,就是必須接受的苦果。充滿無奈的蕭哥,只是利潤被通膨吃掉的其中一例,通膨巨獸張牙舞爪的威力,連許多大企業也難免受傷。
「我說這(原料上漲)是必然的,因為全球的資源正在重分配。我估計,以後的情況可能是手機價格不漲,但小麥價格漲三倍。」今年三月底,難得親自上陣的康師傅集團總裁魏應州,在法說會提出對通膨的看法。
對食品業者而言,原料售價正是必須「概括承受」的成本。受原料價格大漲影響,康師傅的飲料和方便麵主業,去年毛利率雙雙下跌。其中,飲料毛利率整整衰退八%,是下滑較明顯的項目。在魏應州的簡報中,營收項目打上代表成長的笑臉,但毛利率旁卻出現哭臉,令人對獲利減少的印象特別深刻。
▼中國消費族群購買力快速翻升,不僅精品業者在消費金額較高的一線城市全面布局,便利商店、家居用品等生活零售業更是積極在內陸的二、三線城市布局,試圖搶佔先機、拿下寶貴的市場。
通膨居高難下 缺乏議價能力者利潤堪憂
每當成本上升,企業的反射動作當然是跟進調漲售價。但今年,中國當地企業卻很難複製這個方法。康師傅和聯合利華等多家食品、日用品公司,原來預定漲價的舉動,就因輿論一致認為將助長通膨,在發改委(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嚴重「關切」下,只能宣布緩漲。
儘管當局暫時限制漲價,但魏應州仍然對康師傅在中國的布局充滿信心,原因就是中國內陸快速的城鎮化腳步。「城鎮化對我們(生產)快速消費品是很好的機會,我們會繼續在鄉村通路維持強勢。」魏應州說。
中國將「發展軸線」朝內陸翻轉的政策,正劇烈改變中國經濟的面貌。
麥肯錫最新研究報告就指出,伴隨著城鎮化腳步加快,中國境內將形成二十二個巨型城市群,每個聚落都包含數十座規模不一的城市;至二○一五年,從東北的長春到西南的南寧、昆明,這些城市聚落將占中國城市GDP(國內生產毛額)的九二%。無論是陸企、港企或台商,全都在快速建設的內陸城市裡,尋求壯大的養分。其中,成長趨勢顯著的網路服務業和零售通路業,更是將這些據點看作新興的舞台。
在上海,正式上線開賣僅一年的購物網站「耀點一百」,就熱烈期待著內陸城市的消費實力綻放。在中國,電子商務業的成長速度可以用「飛速」形容,耀點一百看準這股商機,以有別於其他網站的「白領階級百貨」定位切入市場,果然在短時間內搶得市場一席之地。「最初,每天只有二十來張訂單,但現在,每天平均有超過一萬張訂單!」耀點一百營運長張鈿浤坦言,沿海都市仍是網路消費集中地,「但『北上廣』(北京、上海、廣州)已經是紅海,網路用戶也不少的二、三線城市,才是藍海!」
▲點選圖片放大
發展軸線翻轉 零售通路、電子商務業崛起
他分析,隨著勞力返鄉,在線上購物的消費習慣,將自然被消費者帶回內陸城市,這就是購物網站擴大版圖的經營基礎。舉例來說,江西某縣的一家幼稚園,有次一口氣向網站訂購了三十個枕頭,就令經營團隊又驚又喜。「真沒想到,連那麼遠的地方也有訂單,我們原以為那裡根本沒有網購客群!」受此經驗啟發,今年耀點一百與成都、武漢等當地網站尋求合作,積極準備要把在地的網路用戶,一一化作實際購物的消費者。
對內陸商機摩拳擦掌的業者,全家便利商店也是其中一員。
據估計,全家在上海、蘇州、廣州共有約六百家分店,公司除規畫將於今年再開三百家、全年挑戰九百家店,更會尋找適合的二線內陸都市,正式跨足內陸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因外資零售業不得銷售香菸的禁令,讓全家營收頗受限制;但全家借鏡台灣的管理經驗,設置多功能取票系統——iself、提高消費者到店頻率,並推廣自有品牌鮮食,這已讓全家成為中國平均單店銷售額最高的便利商店,未來的成長空間仍相當可觀。
物價持續走高、內陸省市崛起。這兩股大趨勢交互影響,不僅在中國引起大規模的企業與個人遷移,也令企業競爭力出現明顯變化。議價能力較強、處在高成長階段的企業,因中國消費實力提升而左右逢源。
網路服務、工程建設和零售通路等三種產業,就是其中的顯例,但暫時無法從通膨困擾中脫身的企業,則將繼續面對辛苦的獲利挑戰。當中國經濟出現結構性改變,你是否已經做好準備,迎接下一波新趨勢的到來?
▼新麥布局中國烘焙市場有成,大陸廠獲利的每股貢獻達8.74元。
▲點選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