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成立三年多來,主席李大壯致力推動港台經貿交流與合作;面對中國可觀的商機,他認為,台港應在人流、物流、金流層面加強合作,把中國效益放大。
「我本名張實,幼時父母離異,五歲跟著媽媽到香港投靠經商的外祖父,從母姓,改名鄭大壯,後來母親再嫁,繼父姓李,所以又更名為李大壯。」他用最精簡的方式,一口氣說完自己的出身背景。
李大壯不僅家世顯赫,也活躍港台政商界,他是香港新大中集團主席,還掛名過中國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商會總會理事、YPO(青年總裁協會)北亞區主席等頭銜,與台灣商界熟悉,一位YPO會員的台灣企業家表示:「李大壯兩岸政商關係都不錯,常到台北與企業家球敘。」
規畫大中華生活圈旅遊
規畫大中華生活圈旅遊
二○一○年四月,香港特區政府成立「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與同年五月成立的台灣「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對口,這是港台首次建立起制度化的交流平台。
在此平台之下,香港同步成立「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商合會)」,與台灣的「經濟合作委員會(經合會)」展開交流;港台相關的經貿、投資和旅遊等領域,就由商合會與經合會負責。
兩岸三地政商關係深厚的李大壯,毫無疑問成為接手「商合會」的不二人選。他出任商合會主席三年多來,商合會及經合會除了輪流在香港或台灣舉辦年度會議,也大力促進投資便利化,期望在港台資企業的投資限制能降低,台灣工業銀行策略長駱怡君表示:「李先生兩岸人緣好,商合會非常積極推動港台的合作事務。」
對今年邁入第四年的商合會目標,李大壯認為可以從人流、物流及資金流三方面努力。人流部分,他認為港台在旅遊業合作仍有相當寬廣的發展空間,「我已經向新任旅發局主席林建岳建議,由香港旅發局建立一個聯合兩岸四地(中港台及澳門)的旅遊業合作平台,加強港台合作。」林建岳同時也是商合會的成員。
據統計,中國赴香港「個人遊」在○三年七月實施後,過去九年多中國訪港旅客屢創新高,一二年陸客訪港逾三四九一萬人次,較一一年上升二四.二%,占整體訪港旅客逾七成。至一二年十二月,中國「個人遊」赴港旅客人次累計已超過一億人次。
中國旅遊研究院的最新數據推算,至二○年,中國大陸出境旅客人次可望達到一.七億人次;而根據現時赴港旅客占中國大陸出境旅客人次的比率預測,屆時訪港陸客更可達七千五百萬人次。
「雖然這些數字只是推算預測,卻實實在在反映中國出境旅遊的潛在經濟效益,針對這塊大餅,香港與台灣之間不該只有單純的競爭關係,相反的,雙方可以共同合作。」李大壯表示,如果兩岸四地能合作,建構相關制度接連四地,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提供更完善的旅遊服務,一定可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例如,規畫「一程多站」的旅遊行程,透過港、台、澳門各自的特色路線擴大觀光吸引力,也能讓中國旅客的消費力雨露均霑。
李大壯(右三)宴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右四)等人。
加強互信 創造投資機會
加強互信 創造投資機會
至於物流,香港一直以來奉行自由企業和自由貿易的經濟政策,不設進口關稅,吸引很多國際企業來港營商。回歸十六年迄今為止,香港依然是中國大陸最重要的轉口港,據特區政府統計,一二年,六二%的轉口貨物原產地為中國,而五四%則以中國為目的地。
此外,○九年十二月動工的港珠澳大橋,預計將在一六年完成,屆時將大大減少旅客和貨物往來香港、珠三角西部的成本和時間。
李大壯強調,大橋完工後,珠三角西部將進入「距離香港三小時車程」的範圍內,形同為香港創造新的經濟腹地,透過香港的轉運能力加上台灣的企業活力,應能有效擴大中國市場商機大餅。
在資金流方面,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之一,亦是重要的國際金融及銀行中心。以市值計算,截至一二年底,香港是亞洲第二大和全球第六大證券市場。香港交易所共有一五四七家公司上市,其中一七九家公司在創業板掛牌。香港股市總市值達二.八兆美元,香港也是亞洲第二大私募基金中心,一二年底管理的基金總額約占整個地區的一八%。
據台灣經濟部投審會資料,一二年台灣核准了二七九個來自香港公司的投資項目,總值三.六億美元。與此同時,台灣核准六十四個台灣公司到香港的投資項目,總值二.九億美元,李大壯認為,「香港和台灣應建立更緊密的投資往來,為雙方創造更多機遇。」
李大壯期望透過「商合會」的平台,繼續為促進香港與台灣的商貿合作出力,並將推動香港和台灣能簽訂類似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或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等更緊密合作協定,加強兩地合作的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