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坐電梯能發電、香灰能夠再製成衣服、寶特瓶再生布也能用來種樹、果菜市場搬運車完全用不到一滴柴油嗎?節能減碳比想像的容易,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綠能尖兵,四月二十二日「世界地球日」剛過,大家就從身邊開始動手做環保吧!
智慧綠建築 搭電梯發電、年省水三千噸
台達電子桃園研發中心,堪稱全台最聰明的綠建築之一。二○一一年底落成啟用的台達電研發中心,透過設置太陽能板、雨水回收系統、LED照明、水資源處理系統,以及再生能源供電等節能裝置,一年就能省下超過新台幣五百萬元的電費、減少約一千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起傳統辦公大樓,節能效率高達五三%。
踏進這棟智慧綠建築,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熱情招呼著大家:「越多人一起擠電梯,產生的電就越多喔!」這棟智慧綠建築最大亮點,正是這座能發電的環保電梯,「因為搭電梯同時也在發電,所以我們都搭得心安理得。」台達電研發中心員工笑說。
由於電梯內部安裝了主動式電源回生設備及永磁馬達,可把電梯下降所產生的位能轉換為電源,回饋至電力系統再利用,讓使用者每次搭電梯都能發電;而且越多人一起搭,產生的位能(電源)就越多。
海英俊說:「無論企業或個人,節能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電』到底用在哪裡?」因此,不同於傳統大樓共用一個電表,台達電研發中心各個樓層都設有獨立電表,透過自動化系統網路連線,將各樓層所有耗能資料和數據,都顯示在展示間的中控牆上,進行即時監控。
「只要某樓層的照明或空調用電量,超過上周平均值,監控系統就會送出簡訊警告該樓樓主。」台達電機電事務群主任專員林新欽指出。如此一來,員工再也不用害怕哪間會議室忘記關燈、關空調,一切都交給系統管理。
研發中心可將各樓層耗能資料即時顯示在中控牆上。(攝影/林煒凱)
與許多設計新穎的辦公大樓一樣,台達電研發中心外圍使用大量玻璃帷幕,加強採光,但走在這棟智慧綠建築物裡,能感受到一股特別清爽的空氣。原來,為了節省中央空調,研發中心設計之初,便在地下室一樓東西側,沿著牆壁各設計一條長達六十公尺「地冷通道」,可將室外較熱的空氣引進該通道稍微降溫;再進入外氣空調箱,與事先製好的冰塊融合,送到各樓層,以引入外氣取代長時間運轉的室內空調。
腳步移動到通往屋頂太陽能板的空中走道上,會發現走道上方分別有藍色的「回收水管」與白色的「純水管」經過。這是台達電特別設置雨水回收系統,用以蒐集雨水來沖馬桶、澆花,配合各式節水器具,讓建築物一年可省下約三千噸的水,毫不費力就能省下七五%用水量。
除了讓科技協助現代人節能減碳外,海英俊也不忘提醒大家少用吹風機、烘衣機等高耗能家電,他笑說:「我現在都剪平頭,洗完頭自然風乾!」
香灰製紗變成衣 媽祖隨身保平安
媽祖九天八夜遶境進香,是大甲鎮瀾宮年度大事,但今年不一樣的是,鎮瀾宮首次推出用香灰所製成的「媽祖紗.平安服」,希望兼顧「祈福求香灰」的傳統信仰。
最早興起這個念頭的,是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原料及紗線部職員洪滉進。他想,老一輩的人替家中幼兒收驚,總是拿著衣服在香爐上轉一圈,俗稱「過火爐」,那何不把香灰直接放在衣服內,讓香灰圍繞在身邊庇佑?
有了這樣的念頭,洪滉進便和織物及服飾組的同仁陳淑芬,一起向鎮瀾宮副董事長鄭銘坤提議。剛開始,鄭銘坤十分興奮,但在細聽他們的說明後,心中又轉為半信半疑,最後丟出一句:「先回去試試看!」
香灰較軟,不好磨細,顆粒過大的香灰不易平均分散在紗裡,洪滉進一再地改良、試驗,再改良、再試驗,「大概用壞了一噸多的紗!」經過三、四個月的研發,當洪滉進拿著T恤成品給鄭銘坤看,鄭銘坤眼睛為之一亮,先前的質疑瞬間消除。這時離遶境活動只剩下一個月,大家趕緊著手生產。
這件平安服是怎麼用香灰做成的呢?首先,以慎重的儀式,由鎮瀾宮的主香爐取回香灰,先過篩去除雜質與較粗的顆粒,經過研磨成為奈米粉體;再以奈米分散技術,混合香灰與紡織基材,再熔融壓出,冷卻製成母粒。香灰母粒以複合紡絲系統,添加在複合纖維內,經由熔融擠壓,抽絲捲取,完成紗線紡製,成為「媽祖紗」。
媽祖紗透過織造、染整、縫製,再以高精細雷射雕刻製版,結合特殊金屬顏料配方,搭配熱轉印技術,完成「平安服」潮T的圖案印製。為了確保品質,平安服也通過重金屬測試和皮膚刺激性測試。
鎮瀾宮香火鼎盛,每天產生五十到一百公斤的香灰,如何處理這些香灰,曾讓鎮瀾宮傷透腦筋。過去不是放水流,就是運到他處掩埋,也因此鎮瀾宮被台中環保局盯上。利用香灰製成的媽祖紗,著實替鎮瀾宮解決了棘手問題。
紡織所用香灰製成紗的構想來自於洪滉進。(攝影/陳俊銘)
回收寶特瓶紡紗 垃圾再生變時尚衣
不同於原料是香灰的媽祖紗,大愛紗是利用全台七萬六千多位慈濟環保志工所回收的寶特瓶,經過分類、清洗、碎片、過濾造粒等步驟,以再生聚酯粒去抽紗織布而成;並進一步製成服飾、寢具、毛毯等各類生活用品,甚至還推出嬰兒服飾。
但垃圾真的能穿在身上嗎?面對外界普遍對再生製品存疑態度,現任大愛感恩科技執行董事李鼎銘回憶說,前幾年到大陸參加紡織展時,「大陸人一聽是寶特瓶做成的衣服,轉頭就走!」
為了化解一般民眾對大愛紗的疑慮,李鼎銘每逢周末都會安排好幾場演講,宣導寶特瓶所回收再製的聚酯粒,與一般紡織業所用的聚酯纖維,是完全一樣的東西,卻比原生材料製程足足節省約六六%的耗能。
目前,慈濟在台灣有五千四百個環保回收點,每年回收逾兩千噸寶特瓶。除積極傳達環保愛地球概念向年輕族群靠攏,大愛感恩科技也在近年找來多位台灣設計師為產品注入流行元素。
去年底,大愛感恩科技更首次以寶特瓶抽紗製成的環保耶誕樹,進軍台北一○一國際金融大樓,證明再生紡織製品的各種可能性。
回收的寶特瓶在大愛感恩科技的努力下,製成毛毯、圍巾,甚至是嬰兒服飾。(攝影/吳東岳)
用布種樹 輕鬆打造節能布花園
紡織所利用廢棄的寶特瓶抽成纖維,再將纖維織成布,然後塞入棉花,成為植物的「土壤」,它的名字就叫「布花園」。
布花園是紡織所產品部主任黃博雄的得意之作。他說,這個構想是來自於當時念國小的孩子,當學校的自然課正在教如何將豆子種在溼棉花上,黃博雄突發奇想:其他植物也可以這麼種才對。
從○九年著手開發,在一○年開花結果,布花園已運用在許多室內的景觀牆面上;在台北花博展覽期間,夢想館的建築外牆上也運用到布花園。
用寶特瓶抽出纖維織布再塞入棉花(上圖)名為「布花園」,可用來種植花木。
用寶特瓶抽出纖維織布再塞入棉花名為「布花園」,可用來種植花木(上圖)。
無土栽植的布花園,不受限於空間大小,這項創意還拿下「德國iF產品設計金獎」。栽種範圍除了觀賞植物,只須澆水的九層塔、迷迭香、蔥、地瓜葉、薄荷等實用性植物,也都有不錯效果。
由於布花園是由寶特瓶回收的纖維做成布,所以又輕又薄,不到一般土壤重量的三分之一。可以把它掛在牆壁上,或是鋪在屋頂上,不但美化、綠化你的生活,還兼具節能效果。
黃博雄說,在屋頂鋪上這塊布花園,可以降低室內溫度。有一次,他特地拿溫度計測量,室內溫度足足比室外低了八度,十分涼爽舒適。這樣,民眾就可以少開冷氣,「這才是能真的解決熱的問題!」
布花園不僅改變一般人對布料用途的習慣,也顛覆傳統對土壤栽種的看法,替未來綠建材提供更多的創意想法。
綠色鐵牛車不用油 省錢又零汙染
西螺果菜市場是全台最大蔬果集散中心,菜販長期受柴油拖板車所製造的空氣汙染所苦。
市場中高高堆放著高麗菜、花椰菜、紅蘿蔔等各類蔬果,為了搶時間進貨、理貨、拍賣與領貨作業,菜販常毫無章法地開著鐵牛車、發財車、小貨車進進出出。光是拼裝的三輪柴油拖板車就高達八百多輛,讓鐵皮搭建而成的市場內,總彌漫著臭氣,菜販們必須終日戴著口罩工作。
雖然三輪拼裝車排放汙濁的廢氣難以忍受,然因市場內行車空間狹窄,三輪柴油拖板車迴轉半徑小,載貨量也比小貨車多,仍讓農民與菜販高度仰賴這些「三輪烏賊車」。
但在超靜音、不用一滴柴油的電動車出現在西螺果菜市場的那一刻,市場的菜販終於可以向長期忍受的空氣與噪音汙染說「掰掰」了!
一○年,工研院受環保署委託研發電動搬運車,提供西螺果菜市場試運行。工研院機械所副所長王漢英指出,由於電動車的馬力以及續航力有限,果菜市場、工廠與農村之間等短程運輸,正是最適合用來發展電動車的場域。
果菜市場的短程運輸,是電動車最能發揮優勢的場域。(工研院提供)
數年來,工研院依照菜販的要求,逐步改善續航力不足等問題,並依菜販使用習慣,從改造四輪電動車變成改造三輪電動車,讓方圓二到四公里的蔬果集貨腹地,都可因綠色運輸受惠。
由於西螺果菜市場的三輪電動搬運車,是將既有鐵牛車更換動力模組,價格遠比添購一輛電動車低廉許多,成為讓農民、菜販更能快速接受的原因之一。
只見菜販拍拍一旁電動車得意地說:「這輛很好用啊!晚上回去充飽電,大概五十元,比原本(加柴油的鐵牛車)每次加油都五百多元起跳,省多了!」
為了完整解決西螺果菜市場拼裝柴油車的汙染和噪音問題,工研院未來將進一步在周邊設置維修站、充電站。
事實上,從台北市大力推動新形態的短程接駁工具──微笑單車「YouBike」、高雄廣設公共腳踏車租借,以及新竹市將成為率先使用中型電動巴士,提供公共運輸,綠色運輸旋風正默默在台灣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