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 月初決議,要求國內電信業者調降固網通信費和行動電話費率,一刀切的結果是讓台灣電信業者損失三百七十億元;只是溝通過程中NCC和電信業者各自情緒喊話,讓討論淪為口水大戰。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在一月六日宣布,四月起電信業者必須連續三年調降固網通信費率四.八一六%,和行動電話費率五%。
只是調降政策一出,立刻引起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台灣大哥大副董事長蔡明忠、遠傳電信董事長徐旭東、威寶電信董事長許勝雄群起反彈。徐旭東更直接開炮:「如NCC態度強硬,遠傳只能以裁員減薪因應。」
不過,NCC卻絲毫不為所動,NCC發言人陳正倉也表示:「看看電信業的財報和員工年終獎金,就可以知道他們賺多少。」雙方隔空交火炮火猛烈。
其實NCC歷年都會要求業者提出降價方案,業者也多半行禮如儀;但這次爭議最大癥結,在於過往採取總量控制,業者可以自由決定調價的服務項目和降價幅度。換言之,可以把較受歡迎的資費降少一點、較不受歡迎的資費降多一點,用賺錢服務補貼不賺錢服務,但還是達成NCC對降價的要求。
但這次通信費率的調整,卻是採取齊頭一刀,直接要求電信業者調降最賺錢的簡訊和市話打行動電話、行動電話打市話,肥了消費者荷包,卻挖了電信業者一塊肉。未來三年,電信業者估計失血三百七十億元。
台灣的電信費率與鄰近國家相比,除了低於日本,普遍高於香港、新加坡、中國是不爭事實。面對降價要求,電信業者往往高喊電信費率應該交由市場機制來決定。但另一方面,電信業者「開源不力」也是問題癥結。
時間拉回二○○○年,亞太、台固、速博三家固網業者各自募集到四百億元,擁有鋪設國際電話、長途電話和市內電話的資格。但將近十年過去,基礎建設成長有限,最後一哩(Last Mile)仍是中華電信獨大。3G執照台灣共有中華電、威寶、亞太、台灣大哥大、遠傳五家拿到,但經營內容,還是強打語音服務、網內互打更便宜,看不出和2G的差異,換湯不換藥的服務,也無怪NCC要大刀一鍘。
簡單地說,業者始終無法以新的服務拓展收入來源,自然也就放不下簡訊及通話費的利潤空間;長期下來,「柿子專挑軟的吃」,死抱通話費不放,這「不知長進」的觀感,讓NCC有了態度堅定的好理由。
只是,得理豈能不讓人,這整場降價風波中,只看到NCC和電信業者火花四濺,卻看不到真正的溝通。根據參與過NCC溝通協調會的業者表示:「每次開這種會,都是有溝沒通,NCC只是叫我們來聽講,我們的意見說了也是白說。」NCC為民眾守門的出發點,看來強勢有理,但決策過程粗糙卻難免落人口實,最後似乎只變成NCC學者意氣用事的堅持。
最終結果,套句威寶董事長許勝雄的無奈回應:「民不與官鬥」,降價案,電信業者也只能概括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