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要長久經營下去,需要好又聰明的人才鼎力合作。奇美集團在許文龍領導下,家族與專業經理人充分合作,台面上十位大將,個個都能以一當五,許文龍的用人哲學有何獨到之處?他的十位大將又有什麼神奇的本事,讓集團勢力不斷擴張?
「不要以一般的思考模式,來想我們該怎麼做!」習於日式管理思惟的許文龍,確實有其獨特用人法則。
奇美用人,關鍵在於「簡單」二字,盡量發揮同仁們的長處。如何做到?許文龍篤行的是一套「八十、二十」法則。
他比喻說,就像是整理抽屜一樣,可以全部倒出來,再拿兩成東西進去,或者是直接從抽屜裡,把不需要的七、八成東西,一一拿出來。
台灣社會都記得的是,早在十五年前,前總統李登輝請許文龍演講「政府組織再造」,他就舉了奇美率先實行周休二日的例子,主張「濁水溪以南給我管,公務人員只要留下兩成,而且更有效率」!
兩個人就可以彌補其他的八個人,完成十個人的工作,而且還不用加班,是奇美用人的神奇之處。也因為組織簡單化、執行制度化,奇美可以開全台灣風氣之先,實行同仁一周上班僅四十小時。
「大股東要照顧小股東,有錢的人要照顧沒錢的人,有能力的人要照顧沒能力的人!」這是許文龍用人的看法。
在奇美,行政職是責任,實際上的薪水沒差多少,同仁們的薪水,主要決定在級數,至於他們的福利,像是旅遊補助之類的,則取決於年資,跟階級無關。
事實上,大家都知道,在奇美內部也不准用「員工」這樣的字眼。在許文龍口中,所謂的「員」,是指職員,屬於白領,至於「工」則是指勞工,屬於藍領,都帶有階級意識,所以奇美都是用「同仁」或者「從業員」這樣的用詞。
一律平等,這是奇美成為全台第一幸福企業的核心思惟。
其實不僅是一般位階的奇美同仁能以一當五,集團的高階主管們,一個個都是奉行許文龍這套用人法則的最好例子。
何昭陽、林榮俊、許春華 橫跨事業體
以奇美實業暨奇美電子總經理何昭陽來說,他身兼集團兩大旗艦企業執行長多年,一是傳統石化產業、一是高科技光電產業,可以同時帶好兩大迥異領域的團隊,何昭陽成功沿襲了許文龍事事授權的大原則。
同樣橫跨兩大事業體的,還有奇美實業暨奇美電子行政暨財務副總經理林榮俊。他是整個集團的財務大臣,也是奇美人眼中的「錢爸爸」,他一個人要看大大小小投資案、負責樹谷園區開發,還可以身兼寧波與南海兩地奇美電子董事長,真是分身有術。
至於奇美電子行銷業務資深副總經理許春華,也身兼鎮江奇美化工董事長,不僅在面板、石化兩大領域,業務一把罩,更是奇美在中國發展的主要操盤人。台大農經系畢業的他,是許文龍的堂弟,從小業務代表做起,在集團也有三十年資歷。
「很多人認為奇美高階人才不足,我不同意這個看法!」許文龍就強調,只要做好企業組織的簡化與制度化,一個人就可以同時做好多工作。
看看奇美台面上的戰將,不論是奇美實業暨奇美電子董事長廖錦祥,還是既懂包子、咖啡,又能玩高科技的奇美食品董事長宋光夫,的確都是許文龍眼中的通才。
漂亮交棒的聯想集團創辦人柳傳志,就曾對他的接班人、聯想少帥楊元慶說,人才是利潤最高的商品,能夠經營好人才的企業,才是最終的贏家。用柳傳志的觀點來評估奇美,確實發現許文龍早有先見之明。
因為奇美有制度,總經理等一級主管,必須在六十歲退休,早是內規!以何昭陽來說,在明年中就會退下來,預料將轉任副董事長之類的顧問職,卸下吃重的執行角色。
何昭陽二十郎當歲就到奇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研究如何有效率地掃水溝,四十四歲那年,破格超越三位副總,擔任奇美實業總經理,近十年來又成功帶領奇美電子,成為面板雙虎之一,可以說是奇美籃球隊的明星中鋒。他的引退,將是「後後許文龍時代」的到來!
其實,在奇美集團的眾多主管中,現任奇美電子採購處總處長趙令瑜及奇美電子執行副總吳炳昇,就是備受矚目的兩位後起之秀。
趙令瑜掌採購 低調、自律得賞識
趙令瑜目前並擔任奇美實業董事,他的母親廖秀梅,是廖錦祥的姊姊(目前擔任奇美實業監察人)。趙令瑜的父親趙炳煌則是奇美實業創始股東之一,並為首任總經理。廖錦祥的另一位姊姊,是許文龍的妻子廖秀蘭,也就是說,趙令瑜見到許文龍,要喊一聲「舅舅」!
趙令瑜具有化工系專業,也是家族中少數喝過洋墨水的第二代,在奇美電立下了汗馬功勞。奇美電創立時,由於沒有光電產業經驗,像是建廠、買料,成本都比同業高得多,讓許文龍一度非常操心,但在趙令瑜負責採購之後,現在奇美建廠成本,已經比友達等同業都還要低,他可以說是全台面板產業第一的成本殺手。
三、四年前,面板產業普遍缺料,趙令瑜為了穩固玻璃基板等關鍵零組件貨源,常常親自出馬談判。少了這些關鍵零組件,奇美電即使廠房再大、產能再足,也無法做出面板。但是在這緊張時刻,他對上游零組件業者,也沒有用威脅語氣、拍桌子叫囂,溫和態度中帶著高度堅持,總能達成採買目標,讓談判對手與奇美電內部都印象深刻。
另外,採購處是奇美電內部極有分量的一級單位,每年採購預算皆在千億元之譜,趙令瑜律己甚嚴、不談人情,往來供應商絲毫沒有走後門的機會,也因此深得廖錦祥與何昭陽認同。
趙令瑜在集團內低調,極少出席公開場合,外界對他可說是毫無印象。有趣的是,趙令瑜壯年卻生得一頭華髮,加上身材挺拔,頗有「年輕版」李察吉爾的風範!奇美電內部員工常開玩笑說,「麻雀變鳳凰」如果要拍中文版,趙令瑜非第一男主角莫屬。
至於廖錦祥的女兒廖婉如,則嫁給總統府副祕書長林佳龍。如果依政壇近期傳言,青壯派將躋身民進黨核心,他甚至有出馬問鼎民進黨主席的可能性,奇美許家與廖家,四十世代一輩競相冒出頭,戰鬥力不輸上一代。
奇美十大將當中,目前擔任奇美電子執行副總的吳炳昇,則是繼何昭陽之後,集團內部專業經理人的象徵指標。
吳炳昇掌研發 技術、製造大整合
一九九七年八月五日,吳炳昇捧著營運計畫書,向許文龍簡報面板產業的高成長性。短短不到一天,許文龍就決定撩下去,這段故事,集團內外眾人皆知。吳炳昇可以說是帶領奇美跨進高科技,為許文龍開啟生涯第二春的鑰匙。
吳炳昇是交通大學前校長張俊彥的入門弟子,早在一九八七年,就開始研究面板,是台灣最早投入的先鋒部隊。他本來是中山大學的副教授,進了工研院電子所跟張俊彥的時候,薪水比當老師還少,而且做的是一個前途未卜的新領域,甚至被好友開玩笑說他瘋了。
更瘋狂的是,吳炳昇沒有選擇電子所主流的半導體領域。如果他當時進了台積電,可能不需要多花十年工夫,就能擁有數億身價,但台灣也少了一位面板教父。
奇美電成立後,吳炳昇即負責研發部門,在他堅持「一貫自製」方向下,奇美電一開始就決定自製彩色濾光片等零組件。他整合自有技術與製造能力,成功降低生產成本後,前幾波景氣谷底時,是同業中虧損最少的。
另外,吳炳昇推動東捷半導體生產面板製程設備,成立奇景光電做面板驅動IC,垂直整合的效益,近年愈發明顯。
吳炳昇目前身兼奇景總經理,他的哥哥吳炳昌則是奇景董事長。奇景目前已是台灣第三大IC設計公司,僅次於聯發科與聯詠。
吳炳昌專精國際財務,奇景也順利在兩年前於NASDAQ掛牌。奇景去年驅動IC出貨量已超過一億顆,也就是一台台液晶電視、螢幕的心臟,奇景與奇美電,可說是魚幫水、水幫魚。
兩兄弟也是台南人,一位懂研發、一位管財務,深得許文龍信賴。許文龍還讓兩人在奇景持股高過奇美電,這是在集團內部僅見的。「沒想到科技人也有這麼古意的!」這是何昭陽對吳炳昇的第一印象,也因為這樣老實的個性,讓吳炳昇與奇美家族之間合作愉快。
企管作家伍忠賢認為,集團公司裡的高階經理人,多半沒有血緣關係,可以看得出許文龍對集團事業的承續,並不強調以家族人士為主,惟才是用。
林慶盛、許家彰、鄭良彬 品牌鐵三角
許文龍在與伍忠賢會面時就說得更開明了。「由我的子女來繼承董事長職位,我覺得我沒有這個權力!」他強調,誰來當董事長,應該由股東大會來決定。
三年前,許文龍就曾公開說,奇美裡頭優秀的人很多,輪到兒子許家彰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有人要許家彰當董事長,許文龍不會反對,但是不會真有人要他當董事長。看得出來,許文龍對於下一代的表現,也是採取不強求的哲學。
許家彰目前擔任品牌事業群總經理,負責奇美液晶電視品牌大業,與五十八歲的董事長林慶盛、五十七歲的執行副總經理鄭良彬兩位老將合作緊密。
負責整合集團資源的林慶盛,是三十年奇美老臣,同時擔任奇美實業副總,與鄭良彬是成大同班同學。鄭良彬在東元集團有二十多年家電行銷經驗,被老同學找來為奇美品牌操盤,加上許家彰,正好成了鐵三角!
對於伍忠賢認為奇美集團高階經理人年紀都太大的說法,許文龍微笑著說:「我承認他們年紀大,但廖仔他們實在會做!我實在相信他們!」
「他們作董事長,他們會去培養接棒的人!」對於未來布局,許文龍放心地說,廖錦祥、何昭陽等一票高階幹部,非常懂得培養人才,他一點都不需要操心。
「將合適的人請上車,不合適的人請下車!」美國管理學者柯林斯(Jim Collins)在他的名著《基業長青》中提到,一家公司長久經營下去,需要好又聰明的人才鼎力合作。在奇美,眾人看到的是枝繁葉茂的家族以和為貴、從不內鬥,加上與專業經理人之間的磨合順暢,使得集團擴張勢力愈來愈強盛,確實是華人長青企業中,難得見到的典範。
讓幸福企業的樂章流暢地傳唱
奇美實業、奇美電子、奇菱科技、聯奇開發、保仁工程董事長
許文龍最得力的助手
集團最佳協調整合者
奇美實業暨奇美電子總經理
帶領ABS自有技術產品,八年內成為世界第一
轉型光電產業的推手
奇美食品董事長、奇美醫院暨奇美實業董事、奇菱科技總經理
奇美食品轉虧為盈的舵手
集團後勤總司令
新視代董事長、奇美實業副總
負責液晶電視品牌大任
同樣具有跨領域身手
奇美實業暨奇美電子行政暨財務副總經理、寧波奇美電子董事長、南海奇美電子董事長
集團財務第一把手
新視代總經理
許文龍惟一的兒子
奇美電子行銷業務資深副總經理、旭美化成董事長、鎮江奇美化工董事長
集團業務第一把手
奇美電子執行副總
最早為許文龍簡報面板產業
奇美電子採購處總處長
許文龍家族在集團內的後起之秀
奇景光電董事長
開拓面板驅動 IC有成
成功在NASDAQ掛牌
已成為台灣第三大 IC設計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