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代初期東亞經濟發展一片看好,但九七到九八年的貨幣危機破壞了爆發成長的美夢。為了在競爭中求生存,東亞各國各自運用策略搶占資金與人才,從《東洋經濟週刊》製作的「亞洲潛力企業排行榜」中,更可看出台灣企業的亮眼表現。
如果只單純比較總市值,中國企業的表現特別驚人,但中國的國有企業有非流通股,這樣的比較不一定能確實反映實際的能力。日本《東洋經濟週刊》為了找出亞洲潛力企業,了解最新產業趨勢,特別製作了「亞洲潛力企業排行榜」,兼顧規模(觀察營收和簡稱EBITDA的息前稅前折舊與攤銷前盈餘)、成長性(觀察營收和EBITDA成長率)以及效率(觀察資本報酬率),以客觀地看出產業的全貌。
百大潛力企業中,國家占有比率最高的是印度,占二四 %,其次是中國的二二%,台灣的一五%位居第三,日韓都占七%,香港和百慕達群島占六%。榜中包含在百慕達或開曼群島註冊、香港上市的企業,例如第七名的國美電器,在本排行榜中即歸屬於百慕達群島;第七十二名的康師傅則歸屬於開曼群島。
台灣企業占比雖不及印度和中國,但有四家躋身前十名,而且由宏達電奪下第一。宏達電捨棄台灣擅長的低價代工策略,而以「HTC」品牌取勝,讓日韓廠商也相形失色;第二名的鞍鋼是中國國營的鋼鐵廠,因中國國內建材需求旺盛而前景看好;第三名的鴻海將中國生產的低成本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同一個集團的富士康公司也名列第五。而第四名的江西銅業則是中國最大的銅生產商,不但產能逐年擴大,還投資祕魯等海外地區。
台灣在二十一名之後的入榜企業,還包括台塑石化(第二十八名)、中強光電(第三十四名)、聯詠科技(第四十九名)、精成科技(第五十五名)、台達電子(第五十六名)、緯創資通(第六十三名)、可成科技(第七十一名)、勝華科技(第七十七名)、茂德科技(第七十八名)、健鼎科技(第八十九名)等等,表現可說十分亮眼。
代工向來是台灣企業的強項,不過現在台灣的電子業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空間,已經開始大膽位移。例如華碩的Eee PC,原本在日本的銷售目標是一個月一萬台,沒想到上市三天就達到預期目標;至於瑞軒科技的Vizio,也讓日本家電廠商恨得牙癢癢的。台灣的中小企業向來具有極高的應變能力,而且先前與外國廠商合作時,已經奠定了雄厚的實力基礎,因此能自行開拓市場。
在激烈的競爭下,基於成本效益的考量,日本廠商又必須和國外尋求合作。《東洋經濟週刊》指出,日本企業的基本策略是善用「台灣力」,去年NEC、富士通等電機大廠紛紛來台洽談合作,只是目前除了擴大委託生產外,尚未看出能為彼此帶來雙贏或更高規格的具體計畫。
至於潛力企業中占比最高的印度,涵蓋的產業主要是資訊科技、電子設備、金屬、能源等。科技業是帶動印度成長的要角,但印度科技服務業出口對象有六成是美國,受到次貸衝擊的美國,經濟成長有減速之虞,因此印度正積極往東發展,日本和中國都是鎖定的目標。
中國潛力企業的特殊之處在於榜上不乏金屬、能源等企業,顯示經濟成長帶動營建和投資需求。而國美電器和蘇寧電器的入榜也耐人尋味。近年來中國的家電量販店經過不斷整併,已形成兩強並存的局面,預料人民富起來使電器產品銷量增加,也使家電量販店跟著受惠。
《東洋經濟週刊》也指出排名未來更動的可能性,變數來自美國景氣。因為能源和材料會受商品行情影響,而外包業務主要銷售對象在美國,使得美國景氣表現也會牽動亞洲企業業績。而中國勞力不足和工資上漲,也迫使亞洲企業修改現有商業模式,都是影響企業排名升降關鍵。
台灣力,在此展現!
——亞洲前20大潛力企業排行榜
|
|||||
名次
|
公司名稱
|
行業
|
年營收(百萬美元)
|
三年平均營收成長率(%)
|
|
1
|
宏達電(台灣)
|
電腦及周邊設備
|
3209
|
75.4
|
|
2
|
鞍鋼(中國)
|
金屬製造
|
6799
|
62.0
|
|
3
|
鴻海(台灣)
|
電子產品製造
|
40578
|
55.9
|
|
4
|
江西銅業(中國)
|
金屬製造
|
3079
|
70.8
|
|
5
|
富士康(台灣)
|
電腦及周邊設備
|
2427
|
103.1
|
|
6
|
Bharti Airtel(印度)
|
無線通訊
|
4077
|
55.5
|
|
7
|
國美電器(百慕達)
|
專業零售
|
3101
|
37.1
|
|
8
|
力晶半導體(台灣)
|
半導體
|
2834
|
75.6
|
|
9
|
Noble集團(百慕達)
|
貿易批發
|
13765
|
49.8
|
|
10
|
雲南銅業(中國)
|
金屬製造
|
3519
|
93.0
|
|
11
|
Suzlon能源(印度)
|
電子設備
|
1768
|
112.0
|
|
12
|
中國鋁業(中國)
|
金屬製造
|
7761
|
42.1
|
|
13
|
華寶通訊(台灣)
|
通訊設備
|
2202
|
91.8
|
|
14
|
豐田紡織(日本)
|
汽車及零件
|
9261
|
135.3
|
|
15
|
S-Oil Crop(韓國)
|
能源
|
15496
|
31.8
|
|
16
|
新加坡石油(新加坡)
|
能源
|
5399
|
44.6
|
|
17
|
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中國)
|
機械
|
4159
|
40.0
|
|
18
|
蘇寧電器(中國)
|
專業零售
|
3126
|
62.7
|
|
19
|
泰國石油(泰國)
|
能源
|
32048
|
39.2
|
|
20
|
Infosys Tech.(印度)
|
科技服務
|
3090
|
43.1
|
|
資料來源:《東洋經濟週刊》
|
|||||
說明:
|
1.標準普爾所涵蓋的亞洲9869家上市公司(金融業除外)中,找出今年1月底前總市值超過5000萬美元的4701家企業,再比較其營收、前一年的EBITDA、三年平均營收成長率、三年平均EBITDA成長率、三年平均ROC這五個指標,算出綜合評分來決定排名。
|
||||
2.年營收是標準普爾公司在2008年一月底所取得最近一年度的營收數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