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明將設立、位於彰濱工業區的台灣玻璃館,去年與故宮博物院同時獲選為國內最具商機的博物館,集結七十多家廠商的產品,以及本土藝術家的作品,集展示和接單平台於一體,成立短短一年多,已躍居人氣最夯的民間展館。
一行人趕著去的正是館藏高達近萬件玻璃產品、占地一千一百坪,堪稱全球規模最大的玻璃類博物館之一的台灣玻璃館。在台灣玻璃館創辦人台明將企業總經理林肇睢的帶領下,這些玻璃專家對於館內所有Made in Taiwan的產品都愛不釋手,還嘖嘖稱奇:「台灣居然有這種技術,一番ㄋㄟ!」
這一切看在林肇睢的眼裡,內心並沒有太多激動,畢竟,開館一年多來,如此反應早已不是特例了!「我們從○六年端午節開館後,就再也沒有機會休館了!」
展館超級新秀 商機媲美故宮博物院
林肇睢說,原訂○六年底才開幕的台灣玻璃館,當年因為配合彰化縣政府在端午節舉辦「端午嘉年華」,而提早開館,沒想到,端午節期間就湧進五萬人次參觀,原先林肇睢計畫等假期結束就要閉館補強,沒想到各方詢問電話不絕,從此,台灣玻璃館就沒再休過館了。
一年多來,台灣玻璃館一直是國內人氣最夯的民間博物館,即使位於偏遠的鹿港海濱,至今總參觀人次已突破八十萬,甚至還曾有一天湧進一百二十七輛遊覽車的紀錄。○七年,新聞局遴選出國內兩座最具商機的博物館,一是故宮博物院,另外一個就是台灣玻璃館。
有別於其他企業博物館以推銷自家產品為目的,台灣玻璃館則是集結了全台七十多家玻璃相關廠商的產品,以及本土玻璃藝術家的作品,形成聯合Show Room,以常態性、類似世貿展的方式向全球展示、接單,彰化縣長卓伯源就形容,「台灣玻璃館儼然是世貿中心、產業博物館和觀光工廠的綜合體!」
說起這座功能齊備的博物館,不能不提林肇睢和他秉信的「蠟燭經營理論」。綽號「古錐仔」的林肇睢,家族在一九四三年就在彰化縣從事玻璃製造,早期是以鏡子產品為大宗,後來生產領域逐一延伸到家具、衛浴、工程和食器等生活玻璃,而二十多年來,台明將即在台灣的生活玻璃產業獨領風騷,在低價玻璃業裡,一年居然可以創下二十四億元的營業額。
共同接單平台 發揮綜效 打響TGF品牌
近幾年,台灣的玻璃業在大陸割喉競價下快速萎縮,廠商紛紛外移大陸設廠,甚至還有上游的玻璃材料龍頭大廠語帶威脅地跟林肇睢說:「你再不去大陸設廠,就在台灣等死,到時候我可不會再供應你材料喔!」
但年少時曾在鹿港天后宮當過廟公,三十幾歲時就登上天后宮主委寶座的林肇睢,始終深信像玻璃這種民生必需品不會是夕陽產業。他總是忿忿地回說:「就算我留在台灣等死,也不願意到大陸送死,因此,我要在台灣拚到死!」
然而,決定根留台灣首先就得解決當下的產業困境。在林肇睢積極走訪各專家及探詢業界意見後,他發現本土業者多半是中小企業,缺乏行銷、展示的機制,於是他毅然決定騰出自家位於彰濱工業區千坪廠房空間,設置聯合展售的Show Room,想以博物館及觀光工廠的形式,常態性展出業界產品和玻璃藝術創作,並仿效世貿展模式,設立統一窗口,接受買主下單。
當時許多同業不屑地說:「自己賺錢都來不及了,還會這麼好心,撥出土地讓大家使用?」但林肇睢總說:「當我在周遭點亮了蠟燭後,我自己也能感受到光亮!」
因此,就憑著這番蠟燭理論,林肇睢出資三千六百萬元,加上同業友情贊助材料、工程,開設了台灣玻璃館。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玻璃館除了展示,還具有共同接單、利潤分享的機制,其以TGF(Taiwan Glass Furniture)為品牌,聯合銷售七十多家廠商的產品,再將訂單拆解,分工製造,發揮專業分工、資源共享、產能互通的效益。
這一年來,林肇睢的策略果然成功,不但館內接單量劇增,會員數也快速攀升,台灣玻璃館頓時成為台灣玻璃業最大的整合平台,「我寧可一百人整齊地走一步,也不要一個人獨走百步。」
產業實力展示 吸引IKEA下單
林肇睢的蠟燭理論,的確照亮了別人,也照亮了自己,瑞典大廠IKEA去年就向台灣玻璃館下了九千萬元的訂單,而其中台明將就占了五千萬元。
台灣玻璃館不僅扭轉玻璃業的頹勢,也讓台灣人認知到台灣玻璃技術水準。林肇睢表示,台中科博館館長林宗賢曾跟他說:「台灣的玻璃製造水準應該遠落後於瑞士,像我們科博館的玻璃大都來自瑞士。」但林宗賢參觀台灣玻璃館後,感嘆地對林肇睢說:「我錯了,台灣不只沒落後,甚至還領先。」
每每看著絡繹不絕的人潮前來參觀,林肇睢內心總有莫名的悸動,因為對所有業者來說,台灣玻璃的未來才正開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