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分紅配股制度被視為台灣科技業維繫人才的活泉,但也落得「肥了員工、瘦了股東權益」的爭議。股價較高的IC設計公司,過去員工分紅對盈餘的稀釋率明顯較高,費用化之後,分紅的比率勢必要往下調。
過去,員工分紅造成盈餘被稀釋的問題,一直是各界爭論的問題,在幾經波折之後,終於將於明年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的新制度,但此一制度卻又對電子業,尤其是IC設計業造成不小的影響,這也是近來投資人最擔心的問題之一。
目前,大部分公司都未有明確答覆,主因也是分紅牽涉範圍大,也相當敏感,只有台積電宣布,在因應分紅費用化的趨勢下,將把員工分紅占稅後純益的比率,從過去約二五%降低到一五%,這項宣布當然對員工造成很大的衝擊,不過,據了解,台積電應該也會局部調高員工的薪資作為彌補。
至於股價較高的IC設計公司,過去員工分紅對盈餘稀釋率都明顯較高,費用化的制度上路衝擊將更大。聯發科財務長喻銘鐸說,目前聯發科還沒有答案,明年聯發科董事會將針對此議題進行討論,屆時才會知道結果。
不過,若以台積電為標竿,在分紅費用占稅後純益壓低到一五%之後,過去不少IC設計公司分紅動輒占整體盈餘五、六成的情況,勢必不可能再發生,投資人也應該睜大眼睛,好好觀察每家公司到底給多少分紅,若超過標準值太高,應該將其列為「警示股」。
只是,台積電在製造及設備上比重很高,而且員工中有一半以上是作業員,但IC設計全靠擁有專業技術的知識工作者,照理說分紅可以比台積電多一些,過去聯發科的分紅約占稅後純益的三成,未來應該也有小幅下調的空間。
最近一個月,聯發科的本益比都在十三至十七倍之間遊走,相對於高通(Qualcomm)在二十一至二十四倍之間,確實偏低一些,但這也反映國內整體的本益比,其中當然也包含員工分紅比率的不確定性。若把未來盈餘稀釋率往下調的條件考慮進去,再把技術、人才及策略等各種企業競爭力因素列入,聯發科的本益比其實仍有上調空間。
只是,投資人最關心的還是股價漲不漲,而推動股價最重要因素還是每股稅後純益(EPS)。若獲利成長,股價自然漲,在聯發科手機晶片持續發酵下,未來股價表現機會仍大,也難怪許多外資分析師把目標價調到七百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