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三年,余俊彥退伍之後就進入中鼎工程,從基層工程師升到董事長要職。一路走來,他看著中鼎工程累積競爭力,也沒人比他熟悉國際得標心法,以下是《今周刊》專訪余俊彥內容: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國際化過程,要跟這麼多國家的人相處、要去包這麼多工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余俊彥答(以下簡稱答):我們常常有技術很好的工程師,但一到客戶面前就變啞巴,當這些國際客戶聽不懂你說什麼,就認為你不靈,但實際上工程師功力很強,只是沒有英文的表達能力。我特別要求員工的英文,現在每個人都要考過多益測驗才能升官,連祕書也要考。
還有,我們現在拿國際工程,大部分都是美金與當地貨幣,例如沙烏地就給你沙幣加美金,大陸就給你人民幣加美金,一個標出去,要三個月至半年才會有結果,這半年匯率變化,必須搭配財務操作,這很重要。
問:這次接到中東五億美元這麼大的訂單,你如何看待接單的過程?
答:當時三家公司投標,一家韓國人、一家我們、一家日本人,第一輪我們不是最低價,但是客戶給我們解釋的機會,確認了很多規格後,還是覺得我們最好,最後中鼎得標。
問:你們最後如何掌握最低價格?
答:我們進去不是最低,但是已經曉得和人家差多少,我們會多方了解對手,到底他比我低是什麼原因。可能他有很多我沒有的,如果他不包括這個、不包括那個,你卻以為是跟你一樣的base條件,閉著眼睛一殺價可能殺過頭。
還要去研判我比他高價是什麼原因,這個原因去除後,工程條件跟我平等時,可能他比我貴也說不定,要不要減價是要好好思考的,這中間還會再去找廠商來殺價,擠他們啦,自己再去檢查還有哪些空間可以減,然後再去定出價格。
問:我們在大陸電廠的機會如何?
答:電廠建設未來在大陸很多,但所有世界有名的設備廠,例如GE、三菱重工、西門子全部都到大陸設廠,他們把基礎、技術全帶進去,要在當地生產設備,所以設備不用去碰。
至於工程本身,大陸前幾大設計院都很強,所以在大陸我們的機會是不大的,我們去泰國有做,越南有、馬來西亞、菲律賓都有做,但是到大陸的機會就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