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奇異總裁傑克.威爾許曾被《財富》盛讚為「世紀經理人」,《金融時報》也將其與比爾.蓋茲及華倫.巴菲特並列為全球最受景仰的三位商業領袖。他除了擅長企業的經營管理外,對全球化、企業競爭優勢也有深刻的見解。
我們認為,全球化的到來已無庸置疑,對它,人們也不再抗拒,而轉為積極適應。其實,我們只對了一半。多數人的確抓住了全球化的機會,像是擴大市場等,但還有許多人在另一端掙扎,努力對抗「行動迅捷的全球競爭者」;套用一位憤怒經理人的說詞,「這些人從各處冒出來」。
日後,還是會從各處冒出競爭者。隨著印度、中國的崛起,和歐洲的逐漸覺醒,全球經濟體系只會更趨整合。因此,不能再猶疑不決,必須現在就加入這場遊戲。
創新才能提升優勢
你無法防止中國人抄襲你用來提升效率的做法,而且你也無法防止蘇俄人、墨西哥人,或美國人這樣做。其實,你應該假設,從印尼到愛爾蘭所有的競爭者,都很想而且也能夠模仿你的最佳實務。他們確實會這樣做。當今的競爭態勢,會促使你想跑得更快,思考更廣,做事更聰明。
為的是什麼?很簡單:創新。當然,還有其他的競爭方法,但是在今天的全球市場中,創新無疑是最持久的競爭優勢。
而創新有兩種做法,一加一後,能發揮大於二的強大打擊力。
第一種形式的創新你絕對料想得到:發現原創又有用的東西——新分子,突破性軟體,改變遊戲的科技。這種典型的創新方式,可能是在意外下產生(如在車庫裡),但是創新,在積極培養「讚美和獎勵新構想」文化的公司中會更常發生,尤其發生在當公司把自己定位為新產品和新服務的實驗室時。想想寶僑和蘋果電腦,兩者都是創新文化及占得競爭優勢的代表。
第二種創新沒有這麼引人注目,但是同樣有效:持續、積極地改進現有產品和經營方式。沒錯,人們需要發現嶄新概念的第一種創新方式,但是公司也可以進行第二種創新,也就是尋找最佳實務、採用,並且不斷改進它。第二種創新方式,尤其在成本、品質和服務方面,最能有效將成本壓低三○%到四○%,企業要在當今競爭環境中生存,就必須奉行不悖。
持續改進的過程沒有界限和止盡。是啟發團隊找到新方法讓已知的分子產生不同行為,是軟體工程師為升級的舊軟體找出新用途。它是組織中每一個人堅持不懈,奮力將既有產品和服務推到另一個層次,打破「這裡就是這樣做」的現狀,換上高喊「我們永遠在尋找更好的方法」的心態。
換言之,最佳實務文化沒有終點。一旦公司認為已將競爭對手甩在背後,就要開始尋找下一個「新而進步」的方法,永遠保持一步或兩步領先。
除了持續尋找,還要盡可能廣泛尋找。不要只在自家後院的石塊底下翻找藏起來的最佳實務,而是要到走廊另一頭的某單位,或幾百哩外的另一個部門去。也要在同業或其他行業的公司中尋找。通用汽車拜訪豐田世界各地的工廠,學習到精實製造的細節做法,研究美國標準公司的最佳實務(生產管道和空調),學習到改進存貨周轉的技術和學問。有件事可以確信,就是公司喜愛分享成功故事——只要彼此沒有直接競爭關係。你只要開口問就行,「問」是最佳實務文化的人們常做的事。
投入尋找最佳實務
組織要參與全球競爭,就必須變得扁平、快速、且透明;需要不拘形式、坦白的溝通;人們必須隨時抱著在公司內外尋找最佳實務的心態。
讀到這裡,你也許會想,頌揚最佳實務文化容易,付諸實行可難多了。完全正確。許多公司喜歡以此作標語。他們呵護最佳實務、對此奉若珍寶,他們說,最佳實務很好,我們相信最佳實務等等。當然,這類泛泛口號毫無用處。
在真正的最佳實務文化中,追求新構想的狂熱,早被紋進公司使命中。尋找最佳實務和不斷學習改進的行為,是績效考評的一部分,也納入獎酬考量裡。最佳實務文化中,主管只雇用和提拔渴望不斷學習的人。
當然,打造創新文化並不容易。這也不是可以坐下來辯論的選項。要是不把發現新構想和持續改進作為公司生活的一部分,那就等著被競爭者超過時,向他們揮手吧。(本文摘自第一部)
█致勝的答案——威爾許為你解開74個事業難題
作者︰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蘇西‧威爾許(Suzy Welch)
傑克‧威爾許為奇異第八任執行長,一手打造「奇異傳奇」,讓奇異的身價暴漲4000億美元,成為全球企業的楷模。現於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任教。
蘇西‧威爾許為著名的商業記者,曾任《哈佛商業評論》總編輯。近年為《O》雜誌特約編輯,撰述職場議題,並任職巴布森學院(Babson College)女性領導中心駐校講座。
譯者:楊美齡、胡瑋珊
出版:天下文化(2007年1月)
█強迫排名:讓績效管理奏效,找出未來領導人
作者︰迪克‧葛羅特
譯者:曾沁音
出版:臉譜
內文簡介︰「強迫排名」是傑克‧威爾許能使奇異公司成功的重要管理工具;藉由評鑑員工之間的相對績效表現,來提升生產力以及獲利能力。
█老將當家:如何留住關鍵人才
作者︰肯‧戴可沃博士、塔瑪拉 J‧艾瑞克森、羅伯特‧莫瑞森
譯者:劉怡女
出版:高寶出版
內文簡介︰企業需採用新人力策略,來因應老中青三代不同的工作形態。安排彈性的工作、留住人才,創造勞資兩方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