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在未來科技的主流產業——數位家庭系統方面,已經大幅超越台灣。韓國能、台灣究竟能不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輸在起跑點上的台灣,還有機會嗎?該如何迎頭趕上?
建夢幻的家 首爾有眉目
回家後,在社區電梯門外,找不到面板,因為,只要站立不動,系統會自動感應呼叫電梯。
而R先生開門的鑰匙竟是自己的臉,輕輕貼近辨識螢幕門就打開。一進門,預約開啟的空調、窗簾,老早調至最舒適的環境,迎接主人回家。
晶片鑰匙及身上的手機,是R先生寸不離身的法寶。藉由它們,R先生不但可以完成資訊查詢、繳費等瑣事,出了門,還可隨時監看家中動態,並能遠端遙控瓦斯閥、電器等開關。
這不是天方夜譚,這已是三星來美安新一代住宅的「標準配備」。進入來美安未來住宅展示館,讓你無法想像,入門後穿的拖鞋竟是操控生活的遙控器。走到哪,所有的設備皆會依主人設定而開啟。令人咋舌的是,進到廚房,輕碰螢幕,電腦便早將冰箱所有的食材組合編成六道料理,任君選擇,等候片刻,便可享用專屬美食。
而女主人的衣櫥更是經典,輕碰看似鏡子的落地螢幕,櫃子沒打開,櫥內衣服竟可一件件虛擬地穿在鏡中女主人身上,省卻了挑衣服、換裝的時間。
鏡頭再轉到曾經承建韓國高鐵、首爾地鐵的南光土建,預售中的Houstory預備明年推案,每坪開價新台幣七十五萬至一百五十萬元不等,配備了齊全的FTTH(光纖到府fiber to the home),已將電器、門鎖、保全等十三項介面系統整合,讓數位家庭夢想成真。
儘管造價不菲,在韓國,這樣的未來式住宅不但存在,還愈來愈普及。以三星來美安為例,到二○一五年將建造逾一百個數位社區。因此,數位家庭,早已被韓國人視為新住宅標準配備,更引爆韓國各企業集團搶攻數位家庭市場熱潮。與三星集團競爭激烈的LG集團即是一例。
LG除了備齊全套的數位家庭配備系統,甚至還想「一統江湖」,將其所開發的HomeNet(家庭網路)平台——家庭網路控制標準LnCP(Living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推向國際,成為一如微軟視窗的全球作業平台。目前在韓國更已有四十多個通訊、家電、建設等廠商應用在七十個建案、四萬多戶家庭,而全球,也有二十二國廠商加入LnCP平台。
而除了企業界,韓國政府對於數位家庭的推動更是不遺餘力。兩年前,韓國政府即已祭出「U-Korea」(Ubiquitous,無所不在的數位韓國) 計畫,已有初步成效。
台灣進度嚴重落後韓國
在韓國政府主導下,集結KT、三星電子、LG電子、SK Telecom、KTF、LG Telecom等大型資通訊企業,共組平台標準,在首爾市區建置「夢想會館」展示U-Korea,讓韓國民眾預見未來的數位家庭及社區。
為了讓美夢成真,韓國政府更已著手建置「U-City」,選定釜山、松島新都市、大田、東灘面及濟州島等五大示範城市,其中最具體的松島新村,更已砸下十億美元,動工興建。
韓國傾全國之力,打造超現實的未來國度,已是不爭的事實,而自詡為科技島的台灣呢?
「台灣的數位家庭基礎建設最少落後韓國十年!」十月底與工研院、馬偕醫院、中華電信等單位赴韓國考查U-City計畫的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發出警語。
而事實上,雖然國內繼e台灣、M台灣計畫後,目前也喊出U台灣,將投入三百億元,鋪建六千公里寬頻光纖網路到家建設,在二○一○年前完成六百萬家庭基礎建置,然而卻仍未有明顯的行動,計畫聊備一格。
至於民間,幾年前雖也有幾個家電廠商組成智慧家電聯盟,但績效有限,產品商品化不足,更遑論落實到住宅。
目前,僅有遠雄集結日本松下、日立、中華電信、馬偕醫院等企業,在林口「未來城」建案中架構數位家電、遠距照護、光纖到府等系統牛刀小試,與韓國的全面性風潮,落差頗大。
系統難整合 台灣危機
「長期在半導體、面板等科技產業競逐的台、韓兩國,在數位家庭一戰,很顯然地已落後在起跑點上了!」資策會專案顧問陳榮安十分擔心。
對於台灣的落後,精業電腦處長賴振光分析,韓國產業受惠於大集團領軍,如三星、LG旗下橫跨通訊、電子、家電甚至營建部門,介面整合容易,這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系統凌亂的台灣產業界難以突破的,讓「系統整合、平台建置」成為台灣發展數位家庭的「先天難題」。
再聚焦來看,就以系統整合,國內即面臨以下兩大問題。
首先是法規面。中華電信經營規畫處工程師蔡宗成舉例,數位家庭的基礎首要為固網及光纖的鋪設,惟老舊社區管線難改,新社區又因為未有建築法規配套,建商多半不願多花成本主動與通訊業者合作,設計符合數位家庭的管線系統。
「除非法規配套完整,否則數位家庭在台灣只是個夢,或頂多是陽春功能!」對法規障礙,馬偕醫院資訊室主任許世欣感受很深。他以遠距醫療為例指出,依現行法規,病歷流通受限,儘管國內可以開發出家庭端及醫院端的遠距醫療設備,但若沒有相關法規配套,讓病歷資訊流通,或設立中立的「行政平台」,讓用戶在家中健康檢測的資訊,能在中介平台與院方病歷串聯、互通,使醫生能遠距診斷,否則,遠距照療設備在數位家庭將僅成為檢測儀器。
而台灣走向數位家庭之路的另一絆腳石,則是規模量體太小。台灣LG公司總經理黃鴻時分析,相對韓國的巨型集團,內部即能自行執行跨介面、跨產業整合,甚至自訂標準平台;而台灣企業量體不大,且多家分散,不僅跨產業協調不易,連同業間平台都難以統一。
「平台不整合,無法量化,將影響成本。」東元家電、空調暨服務事業群執行長袁世民,一語道破國內家電業有心發展智慧家電卻力有未逮的難題。趙藤雄也舉遠雄建置數位家庭為例,光未來城即斥資上億元打造硬體設備,每戶建置成本即大增二十萬元,「還好遠雄是大型建商、推案量夠才足以分攤成本,這不是小型建商玩得起的遊戲!」
眼看著韓國超前的事實,台灣是否還有迎頭趕上的機會?工研院服務業科技應用中心主任李克勤提出了另類的觀點。
最終的大商機在國際市場
李克勤不認為「韓國樣樣都行」,即使韓國現階段超越台灣,但未來數位家庭商機,重心不在內需而是國際市場,因此誰能主導國際標準平台才是真正的贏家;而他判斷,在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的優越意識作祟之下,一如LG的LnCP的韓系標準,能否一統天下,有待觀察。
「後勤備援及維修服務系統未臻完備,也將是韓系數位家庭系統發展的致命傷!」台北科技大學土木系副教授林利國也識破了韓國系統的漏洞,他並指出,韓系平台要推向國際還得面臨文化及消費者差異等難題,「而別人的缺失,正是我們的機會。」
「台灣既然不能成為先驅,就要當發揚光大的後進者。」李克勤即建議國內相關業者不必擠「制定標準平台」的窄門,反而台灣在科技代工量產、複製的強項,正可積極參與國際平台,吸取經驗,等到未來國際標準介面確認後,正是大展身手的機會。
至於建商方面,趙藤雄則認為,國內房市在低迷了十多年後,建案萎縮,目前除了新案外,更是舊建築更新的關鍵時期,也正是數位家庭等新系統介入的機會點,有利於台灣數位家庭普及。
要讓住進夢幻般的數位家庭的夢要成真,若沒有產官學界通力合作,未來台灣的住宅與其它先進社區相比,也許真的變成「摩登原始人」社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