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緯創的筆記型電腦 (NB)代工出貨量居國內第三,但今年由於英業達表現出色,緯創將被迫讓出季軍位子,接著,緯創高層人事異動,在NB代工已成艱困行業的此刻,狀況頻傳的緯創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宏碁集團未分家前,代工業務是宏碁的命脈,也是培養自有品牌的後盾,二○○一年,宏碁分家,經營自有品牌的宏碁與明基,分別在王振堂與李焜耀領軍下,漸漸闖出一片天,而矢志成為台灣最大民營製造業者的緯創,氣勢卻大不如前,歸究原因,除了產業環境不佳之外,緯創削價搶單、人才流失,以及新產品與兩岸布局落後同業應是關鍵因素。
宏碁分家時,林憲銘曾信心滿滿地表示,緯創三年內營收一定超過一千五百億元,不過綜觀緯創兩年多來的表現,該公司年營收從未成功跨過千億元大關,受到整個NB產業毛利下滑的影響,緯創的毛利率也從前年的七.一%,滑落到去年的六.六%,今年第一季,緯創的毛利率更掉到五.六%、營益率○.八%,法人預估,緯創第二季的毛利率與營益率較第一季稍微下滑,累計上半年營收五三五.六七億元,財測達成率僅四九.二五%。
困局一──獲利表現不佳 人才頻出走
如何讓緯創急起直追,達成今年營收一○八七億元,稅後純益一八.二○億元的目標,遂成為林憲銘事業生涯的挑戰。此時的他,正需要經營團隊的支持,豈料,鄭定群卻選擇在此時離開緯創,加入施振榮主導的中華智融行列,外傳是由於緯創獲利表現不佳所致,但是緯創對外界種種流傳的說法,不予評論。
一位熟悉林鄭兩人的業界人士表示,從以前宏碁集團時代,林憲銘的個人色彩就不明顯,與李焜耀、王振堂相較,林憲銘所帶領的班底較為鬆散,而且林憲銘的企圖心不及李焜耀及王振堂,也不如鄭定群強烈,鄭林兩人的理念與行事風格長久以來並不是很契合,「林憲銘很少跟人家拍桌子,不過這次他跟鄭定群拍桌子,一定拍得很大聲!」
鄭定群進入宏碁集團約二十年,從研發工程師做起,當年是施崇棠的部屬,緯創成立後,被林憲銘拔擢出任總經理,是業界少見研發出身,轉任管理職表現出色的高階經理人,在同業眼中,鄭定群做事認真,重細節,而且相當固執,但由於緯創旗下事業眾多,即使鄭定群有心,也難以面面俱到,而個性溫和的林憲銘雖然十分授權,但是不注重細節,「無論是自己懂的、不懂的業務,他都授權給部屬,假如雙方對於績效好壞的認定有所出入,管理上,就容易產生問題。」
除了高層人事異動對緯創造成殺傷力之外,緯創自成立以來,員工的流動率也不小,據了解,近來緯創有不少中高階研發人員跳槽到鴻海,憑著鴻海搶食NB代工業務的企圖心,加上鴻海與宏碁之間愈來愈緊密的代工關係,對緯創來說,無疑造成很大的威脅。
困局二──為求成長 近乎成本價搶單
緯創的獲利表現不如預期,讓林憲銘不得不動手調整組織架構,但是緯創的獲利之所以不理想,與它動輒殺價搶單的策略有相當大的關係。
緯創成立以來,積極爭取國際大廠訂單,但是業界人士一提及緯創,都是以價格破壞者視之,曾經,緯創在同業沒有人敢接的情況下,以近乎成本的價格搶下戴爾(Dell)超低價個人數位助理器(PDA)的訂單,而新惠普迷你桌上型電腦與商用主機板產品訂單,緯創也是以低價取勝,緯創積極開拓新客戶的做法,還曾遭到仁寶總經理陳瑞聰公開點名抱怨。
不過,NB占緯創營收比重逾六成,主要客戶為IBM、acer、Dell與HP。在國際大廠撙節開支的既定政策下,身為二線NB廠的緯創別無選擇,因為緯創與其他二線NB廠一樣,都是國際大廠用來制衡一線NB代工廠所培養的勢力,同時,NB產品的差異化小,二線廠在零組件的採購能力與成本掌控方面,必須達到足夠的經濟規模,才能與一線廠匹敵。
困局三──兩岸布局及新產品落後同業
因此,緯創為了成長茁壯,除了要跟對客戶,還要比一線代工廠商更能忍受低毛利的現實,去年緯創的NB全年出貨量為二百萬台,今年目標為三二○萬台,與一線廠年出貨量至少逾五百萬台的規模相較,緯創還有一大段距離要追趕。
林憲銘深知NB代工環境日益惡劣,近兩年來,他也積極規畫緯創的下一波成長動力,不但調整產品線,陸續切入無線通訊、軟體與IA(Information Appliance)產品,還從華宇、飛利浦與鴻海挖角高階主管坐鎮。
但是或許是宏碁分家的時間點已經是國內代工廠開始轉型的時候,緯創成立之初,既要適應宏碁訂單逐年減少的事實,以純代工者的角色與仁寶、廣達競爭,又要思索代工業轉型的問題,以致緯創在兩岸布局與規畫新產品市場的腳步明顯落後同業。
例如,當仁寶與廣達的LCD顯示器與LCD TV組裝業務已經布局完畢,緯創才宣布搶進該市場,而同業早在九○年代前後,就已經赴大陸設廠,緯創的大陸布局遲至九七年才發動,以今年第一季來看,緯創的海外生產基地,菲律賓廠、大陸中山廠與昆山廠仍處於虧損狀態。
今年六月,緯創月營收終於突破百億元,算是緯創兩年多來,擴大營運規模的重大突破,但是對林憲銘來說,面對公司內的一級戰將出走,自己必須重披戰袍,帶兵打仗,他要如何維持緯創月營收百億元的水準不墜,同時讓新產品線持續成長,盡早發揮營收貢獻,在在都考驗著林憲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