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益比下滑顯示了投資者信心不足,然而,在台股本益比普遍創新低的此刻,卻有一些公司本益比逆勢表現,這些公司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公司變得有秩序多了!」這是張孝威接手後對公司最直接的感受。過去台灣大階級分明,員工福利「高下懸殊」,副總級以上幾乎人人有配車,甚至還有司機,對工作士氣影響不小。張孝威出掌公司,一口氣賣掉四、五輛原本配給副總的賓士座車,除了宣示整頓人事,一方面也嚴控成本,砍掉高階主管的浪費,拿來補貼其他員工,結果副總座車雖然變成國產的Cerfiro,但員工整體福利卻變好了,工作士氣因此大振,營運績效跟著拉升。
張孝威上任後,和外資、媒體建立溝通管道,並針對外資對台灣大的疑慮,逐項檢討改善,端出績效後不到一年,外資持股數增加九成,台灣大本益比則從去年底不到十倍,逆勢拉高到目前十一倍到十二倍之間,公司治理做得好,股東權益就能水漲船高,台灣大算是最明顯的例證。
與台灣大相似,兩年前,光寶集團進行四合一合併案,外資卻興趣缺缺。直到去年底光寶董事長宋恭源請來外資老將林群擔任總財務長,總算為光寶找到懂得「投資語言」的包裝工程師。林群清楚讓外資認識光寶的優勢及強項,過去,只有兩家外資券商有研究員撰寫光寶的報告,現在已增加到八家,外資持股張數也從四十.九萬張增加到四十八萬張,光寶的本益比也比同期台股本益比為佳。
電子公司重視IR(investment relation,投資關係)已成風氣,近來也感染金融業跟進。其中,新光人壽投資長呂文熾在上任後和外資充分溝通,新光金被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納入MSCI指數成分股,也為新光金吸引到可觀的外資買盤。此外,一向低調的國泰金控為加強外資關係,也設立專責的IR部門,外資比率從此有增無減。
台股是否真的會步入低本益比時代,誰也沒把握。但是,從台灣大、光寶、新光金和國泰金成功挑動外資買進意願,個別公司本益比都比大盤為佳的情況來看,嚴謹的公司治理和坦誠的溝通,絕對能替公司的本益比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