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低調的冷凍食品業龍頭桂冠實業,三十年來兄弟四人攜手打拚,成就如今市場占有率過半、年營業高達二十億元的局面,經營哲學,值得借鏡。
以一億九千八百萬元資本額創立的桂冠實業,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回憶當年的創業背景,除了父親王聯富的製冰廠打下了基礎外,王正一認為,四兄弟齊心合作打拚,也是企業能經營至今的一大關鍵。
製冰廠起家 四兄弟攜手打拚
當年王聯富開了一家製冰廠,早年經營成效還不錯,但從冰箱開始普遍,製冰廠的生意每況愈下,讓王正一不得不開始思考,如何讓工廠轉型,以持續經營。
一九七○年,王正一到日本參加冷凍業的萬國博覽會,看到冷凍食品在日本的蓬勃發展,於是決定回台灣後,要以生產冷凍魚餃作為製冰廠的轉型契機。而兄弟四人也相繼在服完兵役後,都加入了冷凍食品業。
「從那時起,我們四兄弟都沒有轉行,合作了三十多年,一直到現在。」當時,台灣國民所得低,對冷凍食品的接受度也不普遍,因此,前五年都處於虧損狀態,「但還好後來台灣經濟起飛,大家的消費習慣改變了,桂冠才能轉虧為盈。」從七五年開始,王氏兄弟一步步地將家族企業推向冷凍食品龍頭的行列。
儘管桂冠目前已是國內冷凍食品業數一數二的企業,擔任企畫部副總的老四王正明透露,一直到現在,四兄弟不僅在事業上攜手共行,每天都還儘可能地回家和母親共進晚餐,如此不僅可讓母親享受天倫之樂,還可維繫兄弟間的合作默契。
轉型突破 不斷技術改良
以目前國內火鍋料每年十億元的市場規模來看,桂冠就占有六億元。「我們成功的關鍵就是因為我們有核心的技術。」王正一相當自信地說。他回憶當年做魚餃的情形,就是因為學機械的老二王坤地,將印刷機改良成生產魚餃的自動化機器後,提高了產能和控制品質,才讓桂冠魚餃的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突破。之後更不斷地研發新生產技術,讓桂冠的經營規模和產品的推出逐步擴大,「就以湯圓來說,一年二億元的營業額,就占了市場的八成。」王正明補充說明。
「我們生產火鍋料的機器已經發展到第五代了。」王正一強調,為了維持市場競爭力和產品品質,他們除了堅持不隨其他廠牌任意降價外,在技術上也採取不和其他廠商通路合作的策略,「也因為這樣,桂冠的產品才可以和其他廠商的產品市場區隔開來。」
三十多年來,即使桂冠已成為冷凍食品的老字號,然而,還是有許多如義美、龍鳳等新競爭者加入戰局,面對這些強勁的對手,桂冠採取和其他廠商不一樣的態度。王正一認為,沒有競爭力的產業,彰顯不出企業的生命力,「有競爭比沒競爭好,打仗才會顯現出自己的實力和重要性,惟有正面迎戰,才有讓自己進步的可能。」
雖然外界對桂冠多給予正面的評價,但也曾遭遇企業的危機和挑戰。王正一說起多年前,曾有消費者在桂冠雲吞裡發現玻璃的事件,是他們事業上的嚴格考驗,但很欣慰的是,當時除了雲吞的銷售有受到影響外,其他桂冠的相關商品並沒有任何影響,「不過,從那時候起,我們對產品的處理又更謹慎小心了。」王正一說起在經營上的磨難時,認為跌過跤才會讓人成長。
給機會磨練 培養第三代接班人
由於冷凍食品業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對手給予桂冠的挑戰,一次比一次艱鉅,負責桂冠行銷業務的王正明相當得意的一件事,就是打敗競爭對手統一的低價策略。他坦承,當年統一最常用的低價促銷策略,的確對桂冠造成很大的壓力,而桂冠是從不用低價來促銷產品;因此,王正明就想出了一個抵制方法,在統一宣布降價的同時也推出一個廣告--「火鍋料從今天起開始分等級」,由於策略運用成功,桂冠的營業額不但沒有被對手的低價策略影響,營業額反而成長。「能夠不被對手打敗,除了策略運用得宜之外,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也是重要的原因。」王正明自信滿滿地表示。
從父親經營的製冰廠算起,桂冠兄弟攜手創業已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身為老大、目前擔任董事長的王正一,今年已六十三歲,談到事業第三代的發展和接班問題時,王正一說道,他已經做好要讓第三代接班的打算,但更重要的是遊戲規則的建立,在遊戲裡玩得好、出色的人,自然就會比其他人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老一輩的人一定要找機會騰空,否則下一代就很難有機會出頭。」王正一強調,在第二代發光發熱的桂冠實業,對第三代人才的訓練則是目前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