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黎智英是個天生的反動分子 P.32

黎智英是個天生的反動分子 P.32

「如果一份刊物反映主事者的性格,那麼從《壹週刊》來看,黎智英應該是個精神分裂的人。因為裡面有著市井小民愛看的八卦緋聞,卻也有知識分子會看的專欄評論。落差這麼大的內容放在一本刊物裡,真的很少見也很有趣。」

將在五月二日擠爆蘋果日報創刊版面的廣告客戶,在三月二十八日這天,也擠滿蘋果日報的創辦說明會現場。面對如此捧場的金主,黎智英也只是準時致辭五分鐘,與執行長葉一堅、社長杜念中以及總編輯陳裕鑫亮個相後,便離席而去,把現場三百多位客戶交給員工去寒暄。

儘管認識許多世界名人,媒體事業從香港辦到台灣,黎智英從不以社交見長,每天作息正常又規律。他給員工的說法是,還好年輕的時候都玩過了,現在只愛工作和家庭,就算別人跟拍也拍不到什麼;而一位熟稔壹傳媒集團的媒體業者說:「不社交是對的,因為他不是做一天或一個人的生意,況且這也能藏拙。」讓組織為他做事,才是企業在商場上的基本作戰規格,否則就只是做小生意的格局。


商人出身不喜社交 日常作息正常又規律

事實上,自己是商人出身的黎智英深知,只要拜訪了廣告客戶,就會有人情包袱、就會怕得罪人。今天既然他當了會得罪人的媒體老闆,就不能讓自己的人情包袱拖累了在採訪線上衝鋒陷陣的記者們。

所以,兩年前,當香港蘋果日報在報導富商李嘉誠的知己周凱旋後,氣得李嘉誠要抽掉一億港元廣告。但黎智英寧願抽掉廣告也不抽掉稿子,他只是說,抽廣告影響很大,但抽的廣告愈大,對傳媒自尊與人格的考驗也愈大。

李嘉誠名氣是大,但與黎智英交情不夠大,所以黎智英還擋得住。那就再換一個例子,張鑒泉,這位漂染業富豪的兒子,大黎智英七歲。在黎智英十六歲時就結為莫逆,並且多次在黎智英遇上難關時,伸手援助。然而,這位黎老闆的恩人也無法豁免地成為《壹週刊》報導對象。當黎智英看到他知之甚深的恩人被寫得一無是處、為人不堪,也只是捧著雜誌走回自己的辦公室裡痛哭一整天,依舊沒對記者施予半點壓力,讓記者們專心做好他們的工作。難怪台灣一位蘋果日報的記者會說:「在這裡跑新聞真是痛快!」

在香港蘋果日報撰寫專欄的學者李怡表示,黎智英雖是個手段多、脾氣烈的商人,但他對編輯政策絕對放手,至多會在事後以讀者身分下條子,不過若是市場反應不好,那麼主事者就絕對要負責。「我在九六年開始幫香港蘋果寫時事評論專欄,第一篇文章就在質疑黎智英,但蘋果還是照登。這些年來,我的文章從沒被改過一個字。」香港報人李怡深感佩服地說。


沒有畢業證書 卻贏得鈔票證明成功

黎智英讓員工專心工作,是因為他自己也很專注在工作上。「上班時非常專心而且有效地處理事情。」一位行政人員說,他不會刻意建立自己的公眾形象,生活也保持低調, 只有在必要時,也就是為公司造勢時,才會由法律顧問 Marks 安排國際知名媒體來採訪。

只念到小學五年級、沒拿過一張畢業證書的黎智英,在商場上卻能拿到用鈔票和股票證明成功的營業證書。在他的生命中,有二十八年用來創三次業:公明紡織廠、佐丹奴( Giordano )與壹傳媒,每一次創業都在三、五年內繳出產值與利潤均高的成績。今年五十五歲的他,正在栽種他的第二份蘋果日報,希望在兩年後收成。看他過去的紀錄,這希望是可以達到,只要他像過去般專注地管理與刺激組織、專心做蘋果的超級讀者。

李怡指出,在港台兩地,比黎智英有錢的人多得是,但把自己的絕大部分資金用在事業上,這種孤注一擲的魄力,不是人人有。「一次只做一件事,《壹週刊》站穩,再辦蘋果。像他這樣的創業家,成功機率比較大。」一位企業家說。

最近黎智英可以更專注在工作上了,因為他的太太為了教育問題,帶著一雙子女返回香港,於是黎智英有意退租陽明山別墅,搬到內湖的辦公大樓裡。眼見認真工作的老闆要搬下山來,已經壓力很大的《壹週刊》與蘋果日報員工,都希望老闆別住在自己工作的這一棟樓上。


自我要求完美 升遷完全看表現

除了專注,李怡也說,黎智英是一個要求完美的人,他肯定會在台灣全力地做。他舉例道,印刷的油墨,別人看起來沒差多少,但他就一定要用價格最貴的那種,每個月價差就幾十萬元。他的用人也是同樣態度。

前年,當黎智英接手明日報員工籌辦《壹週刊》時,《時報周刊》總編輯張國立就表示,以黎智英新聞素養、對待新聞人的方式,他預估那群員工待不久。除了張國立的直言外,當時媒體圈也盛傳黎智英在香港對待員工的描述,例如先禮賢後壓榨、領他一塊錢得拿出五塊錢時間和精力、工作一年若沒表現或沒人來挖就請走路,又或者是在同一職務上一次雇用四至五名好手,以求內部競爭。像這次在台灣蘋果日報籌備期間,黎智英就從香港請來十多人擔任各新聞中心顧問,每位顧問都有調兵遣將的權力,甚至黎智英自己也擔任起財經新聞中心與副刊的顧問。

這種管理方式,在所有企業裡平常可見,但對少被管理的新聞人來說,可是面子受不住。但在公司列有黎十條的黎智英就對員工說,他允許犯錯,面子不是本錢,不做事、不負責任就不能留在這裡,浪費青春、影響同事。不能保證不做錯,但錯後要馬上改。不斷聽讀者意見,內部要去批評自己做的事。

「他很仔細地看每一份報紙、每一份會議紀錄,一有問題和意見就寫條子。你可以講自己能做到多少,然後一起想辦法來多做,但絕不聽做不到的理由和解釋。」一位蘋果日報的組長說。例如廣告就是看每月金額,每月該做到多少由主管自己提,這是主管該有的判斷力,如果報太多或過低,而且做不到,就是有問題。

黎智英曾說:「不相信拍肩膀、講義氣和重感情那一套,管理人重於滿足對方的需要。」所以升遷全看表現,一旦有人不適合、無法表現,黎智英就不浪費時間請他走路。


超級挺美國的報老闆

另外,黎智英不喜歡打屁文化,也非常討厭穩定、因循舊規,太穩定,就會腐化,人一安逸就不長進。所以每隔一段時日,黎智英就會丟出新想法或新任務,以刺激組織常保動態。這種做法就像在搖大樹,不管老幹新枝或殘葉,被搖下來的就出局。事實上,不只《壹週刊》、蘋果日報有內部的動態競爭,兩份姊妹刊物也互為敵手。雖然黎智英早早逃離中國大陸,但他細胞裡的革命與反動因子一直在躍動著。

比起黎智英在事業管理上的強悍度,他對知識則表現出敬畏的謙卑度。因為即使生命力旺盛如他,商場戰鬥經驗豐富,擅長行銷與包裝,可以從零到有到富,但就是無法讓自己的知識快速從零變富有。他每天不間斷地看書,總是還有不足。而他也因此非常尊崇有識之士,尤其非常佩服會寫好文章的人,像是董橋、李怡、張五常、詹宏志等等。

「如果一份刊物反映主事者的性格,那麼從《壹週刊》來看,黎智英應該是個精神分裂的人。因為裡面有著市井小民愛看的八卦緋聞,卻也有知識分子會看的專欄評論。落差這麼大的內容放在一本刊物裡,真的很少見也很有趣。」一位媒體觀察家說。

而這位觀察家也從黎智英所寫的專欄文章中分析,黎智英是個自信、自大,但也有點自卑的矛盾性格組合體。例如他常會在文章中引用海耶克、談自由經濟或最近看了什麼,現學現用的表現反映他追求知識的急切渴望。但由於黎智英的是非、價值與知識不是來自有系統地學習,而是長期靠自己打拚的生活歷練,所以一談到深的道理,就很容易暴露他知識不足,慣用自我經驗來做判斷。例如他把不顧國內反戰而出兵伊拉克的英國首相布萊爾,形容成像邱吉爾般偉大,就很突兀。

另外,他也發現到黎智英是一位超級挺美國的媒體,從一九九○年第一次波灣戰爭、二○○一美國攻打阿富汗, 到此次美伊戰爭,不只是黎智英自己寫文章力挺美國到底,旗下媒體言論對美國也表現出一致支持的態度。「這大概是黎智英身上最不矛盾的地方了!」

延伸閱讀

遺產不是子女均分繼承就公平!給全天下父母忠告:把錢留給照顧你、最孝順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公平」
遺產不是子女均分繼承就公平!給全天下父母忠告:把錢留給照顧你、最孝順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公平」

2024-03-05

邱瓈寬恩師上億遺產「不給家人一毛錢」,弟妹拿不到特留分?呂秋遠:立遺囑,你必須知道的10件事
邱瓈寬恩師上億遺產「不給家人一毛錢」,弟妹拿不到特留分?呂秋遠:立遺囑,你必須知道的10件事

2024-04-24

當初大哥買房拿走2千萬,如今爸爸遺產剩8千萬還要分他嗎?繼承要懂的事:生前贈與分2情況
當初大哥買房拿走2千萬,如今爸爸遺產剩8千萬還要分他嗎?繼承要懂的事:生前贈與分2情況

2024-03-28

婦科名醫林禹宏罹血癌、裝葉克膜換肺,大病5年重生體悟:後悔從前只顧拼命賺錢,人生徒留遺產和遺憾
婦科名醫林禹宏罹血癌、裝葉克膜換肺,大病5年重生體悟:後悔從前只顧拼命賺錢,人生徒留遺產和遺憾

2024-04-01

億元大戶肺癌末期,擁100張台積電、100張鴻海,如何贈與妻子最省稅?遺產律師:做錯1件事,多被課稅550萬
億元大戶肺癌末期,擁100張台積電、100張鴻海,如何贈與妻子最省稅?遺產律師:做錯1件事,多被課稅550萬

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