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不少評議、觀察、監督媒體的組織,但真正擺明要長期「對抗」媒體者,只有「與媒體對抗」這個已經運作兩年以上的虛擬網站。不少人看過這個台獨意識鮮明、專挑「統派媒體」毛病的網站後,第一個感覺是「好爽」,但也有很多人對其充斥意識形態標籤、情緒化謾罵不以為然。兩極評價中,這個網站已在主流媒體外提供另一種非常不同的另類聲音。
「與媒體對抗」的起源,是在二○○○年八月「八掌溪事件」發生後,幾名知識分子對於「統派媒體」的「興風作浪」感到無比憤怒,加上之前長期累積對於媒體專業表現的不滿,因此一鼓作氣架設了衝著主流媒體而來的「與媒體對幹」網站,後來才改名為「與媒體對抗」(以下簡稱媒抗)。
過去兩年多來,媒抗在網路上的知名度與流灠人次逐漸增加,愈來愈多記者看過這個網站,但只有極少數記者曾經在這個網站發言,使得媒抗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單向攻擊」而缺少「雙向溝通」,媒抗對於媒體與記者的實際影響力更是微乎其微。
由於專挑中時、 聯合、TVBS 等所謂「統派媒體」的意識形態偏差及新聞專業錯誤,中時報系的唐湘龍、傅建中、夏珍、桑品載等人屢屢被媒抗網友點名痛罵為「統派記者」、「統媒打手」,去年為龍應台寫書的聯合報記者蔡惠萍、在呂秀蓮訪問印尼期間被認為發問不當的 TVBS 記者王淺秋,也都成為媒抗網友票選「二○○二年台灣媒體十大擱來媒獎」的批評焦點。反之,台灣日報、自由時報等本土意識濃厚的媒體,則很少成為其「對抗」標的。
但在愈來愈多記者被點名批判的同時,媒抗的批評討論品質卻始終參差不齊、落差極大。除了彭明敏擔任會長的「建國會」幹部李俊達固定以真名發言,其他匿名網友中,版主「路犁」以及「巴斯光年」、「五分珠」、「左家獨」、「胖胖腳」、「 caffen 」、「關魚」等人雖能言之有物、就事論事,但更多網友卻開口閉口都是「統霉」、「妓者」、「賣台」之類的教條標籤與情緒指控,不但讓很多人望之卻步,也導致很少記者願意留言回應。
媒抗當下因而面臨兩難困境,應該順任網友情緒性謾罵、喊爽就好,還是要真正發揮影響力、促成媒體與記者改變?如果媒抗存在的意義,只是要讓網友宣泄情緒,目前就已經達到部分功能了,而若媒抗的目標是要發揮影響力、促成媒體改變,目前距離目標還非常遙遠,媒抗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持平而論,媒抗上不乏參考外國他山之石、直指媒體觀念錯誤的力作,也常能迅速挑出媒體的專業缺失,如果媒抗網友能守住「就事論事」原則,對媒體與記者應能形成重要監督力量,也更能達到促成媒體改變的對抗目標。媒抗未來能不能真正讓媒體、記者感到痛,關鍵在於媒抗自己要繼續喊爽就好,還是要以更多具有說服力的深入分析直搗媒體與記者「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