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才供給與需求面上,業界與學界保持交流,學校往往是率先得知產業發展潛力的機構。台大電子工程研究所所長陳良基指出,學生知道產業的動態與趨勢後,也會順應產業的需求來修課,因此,從學生的選課喜好也能看出科技產業的結構如何改變。早期半導體製程相關的課程最熱門,後來,通訊工程的課選修者最多, 近兩年與創新有關的工業設計、IC 設計與應用系統如通訊與消費性電子領域的課程,學生選修人數最多,這些領域也將是未來最搶手的專業。
不過,這些業者也不甘示弱,企圖扭轉形象以吸引人才,台積電、聯電與鴻海勤於拜訪各大學的理工科系所,讓學生了解,企業始終跟著產業趨勢而調整,他們不只是代工的角色,對於創新與研發部分著墨甚多,只是外界不知道而已,優秀人才進入企業絕不會被當成「高級勞工」,而是「可發揮創新能力的工程師」。
目前還在交大念資訊工程系博士班的楊舜仁則說,最近兩年,由於電子業不景氣,考博士班的同學多了很多,不像兩年前電子業景氣熱絡時,許多同學一畢業就到企業界工作,有些學校的博士班甚至連學生都招不齊。
根據台大與交大一項非正式的統計,目前台大與交大的畢業生大約分別有三成及二成的學生出國,其餘的學生都是繼續留下來念國內的研究所或是直接就業,這個比率與過去超過一半以上的學生出國深造的情況完全不同。一方面代表國內產業已有進展,就業市場更為熱絡,但長遠來看,缺乏海外回國人才的刺激,國內產業進步會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