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歲高齡的余紀忠有余範英、余建新和余啟成二子一女,但與聯合報系第二代勉強維持表面和諧不同,中時報系第二代中最具接班架式的余範英和余建新,姊弟兩人「不對盤」,早就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余範英之子孫達之已進入集團內任職
事實上,早期余紀忠也曾刻意培養余範英接班,擔任過中國時報採訪主任、工商時報、中時晚報發行人,但近年來卻已逐漸遠離報系經營核心,雖然仍身兼中國時報副董事長,但卻是位高權輕,報務、編務、發行、廣告全都管不著,目前全職擔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三不五時對外露露臉,但在報社之內,已很少看到「余小姐」的芳蹤。
雖然余範英已被擋在接班權力核心外,但她的兒子孫達之,去年開始已經進入中時電子報內任職,並且已到各單位見習完成,由於孫達之是余家第三代接班人,已引起集團內部的高度重視,余範英能不能藉著兒子扳回一城,重新進入核心,值得注意。
外界向來喜歡拿余範英與聯合報系的王效蘭相提並論,因為兩人同為國內兩大報業霸主之女,加上年紀相仿,且早期都有培養接班的架式,但余範英的接班路,顯然不如王效蘭順利。
論學歷和能力,余範英頂著史丹佛大學學歷,做起事來拚勁十足,也算是虎父之下無犬女,但她的個性親和度不夠,而且身邊缺乏將才,使余紀忠對於她一直是放心不下,四年前一夕之間,將余範英所有職位予以解除,父女兩人關係更為惡化,一直到最近兩、三年才略微好轉。
到底發生什麼事讓余範英被架空?
直到今天,還是沒有多少人知道到底為了什麼事,導致余範英大權旁落,有一種說法是,四年前余範英有意大力整頓工商、中晚編輯部,打算將高階主管來個大搬風,部分身處暴風圈的主管為求自保,一塊赴余老先生跟前大吐苦水,數落余小姐的不是。
結果余紀忠一聽大發雷霆,連夜下達十八面金牌,將余範英打出報系經營核心,並找回大兒子余啟成接任工商時報發行人,當時余範英一氣之下赴美國「散心」,一年以後才回國。
雖說余範英得不到父親的信任,但在余家三兄妹中,余範英頗有乃父文人辦報的特質,眼光頗為獨到。早在十餘年前,台灣科技事業才剛剛起飛,所謂電子商充其量僅是做做電動玩具,或是當時頗為流行的蘋果二號電腦,科技事業無論從規模、市值的角度,根本無法與傳統產業集團相抗衡。
但余範英卻獨具慧眼,看準台灣科技事業未來的成長潛力,在工商時報上首創科技版,開始大量報導科技界新聞,比對手報經濟日報搶占不少先機。
此外,余範英更師法日經新聞社,投下巨資成立資料庫中心,開創國內媒體財經資料庫先驅。當時股市環境不比現在,投機氣氛濃厚,基本面遠比不上主力的一張嘴,但為使工商時報能再上層樓,余範英仍毅然決然地投入艱鉅的資料庫架構工程。
工商時報上櫃案是是黃粱一夢
後來為提高資料加值服務,創辦時報資訊公司,工商時報也成為國內最早投入電子資料庫發展的媒體,目前除了半官方的證券發展基金會外,國內擁有工商財經專業資料庫的仍僅有時報資訊以及台灣經濟新報,而後者也是從工商時報資料庫中心成員離職後創立的。
余範英手中成立工商資料庫中心與時報資訊,雖然開創時報電子事業之先驅,但兩事業虧損累累,中時報系並未因此撈到高科技的好處。甫自前年起,全球掀起一陣網路熱,中國時報因已擁有中時電子報與時報資訊,在國內媒體界率先搶得先機, 余紀忠更是開始熱中網路事業,一時之間,中時報系掀起一陣 e 化風潮。
除中時網科擴大編制外,工商時報也更名為工商財經數位公司,積極開始準備上櫃事宜,去年度申請公開發行,將資本額擴大至四億元,成為國內主要媒體首家公開發行的報社。只不過,好景不長,全球網路股泡沫化的速度,比彗星飛得還要快,當時雄心勃勃上櫃發行的理想,不到一年半卻成為最大的負擔。
繼《時報周刊》撤回公開發行後,工商財經數位公司也決定跟進撤銷,去年向員工以每股一四.五元轉讓的持股,目前已打算配息二元全數回收,工商時報上櫃案最後是「黃粱一夢」。
余建新和老爸在美洲中國併肩作戰
余範英在工商時報有不少新點子,但和老爸的關係卻有如身處冷凍庫,反而是比她小八歲的余建新,和余紀忠的親子關係一直經營得不錯,雖然余建新從小好動外向,但是身為么兒的他,在父親面前卻敬畏有加、謹守本分,因此頗得老父寵愛。
余建新從美國舊金山大學畢業後,適逢民國七十一年美洲中國時報創刊,在余紀忠的安排下接掌海外事務,開始奠立屬於個人的人脈基礎,所以後來屬於「公子派」的主力班底中,大多來自美洲中國時報的幹部成員。
雖然「短命」的美洲中國時報,在民國七十三年時因為報導江南案,引起國民黨政府介入而停刊,但是三年來,余紀忠、余建新父子並肩在異鄉作戰,也從此培養出更緊密的互動默契,這也是留守台灣總社的余範英,一直難以取代弟弟的微妙關鍵。
自美返台不到一年,余紀忠就決定讓余建新接任儲京之卸下的中國時報發行人一職,此舉讓余範英很不是滋味,雖然同為集團中獨霸一方的發行人,但是余範英主導的工商時報發行量不到二十萬份,規模和當時號稱一百二十萬份的中國時報根本不能比,看在余範英眼裡,更加覺得父親重男輕女,心情久久難以平復。
「阿拉伯」懂得拉攏員工
除了對家族事業的權力分配意見不同,姊弟兩人的個性也是「南轅北轍」,擁有史丹佛大學數學碩士學位的余範英,理科出身的背景,讓她不但對數字要求精確,反映在個性上也顯得一絲不苟、實事求是,當過記者的余範英一直認為自己比弟弟努力、認真,不論學歷或是能力都比生性浪漫的弟弟略勝一籌,但始終得不到父親「關愛的眼神」,長期下來姊弟關係變得十分冷淡,意見也不同。
除了內在個性外,兩人反映在管理風格上也大異其趣,余建新不重小節,相對給了專業幹部足夠的揮灑空間,加上過去的專長在發行,對編採的限制也相對較少,同時外型高大的他,又喜歡親自和部屬溝通對話,就連向來難管的基層記者,都很支持余建新的改革創新,洋名叫「 Albert 」的余建新,在報系內人稱「阿拉伯」,由此可見余建新的親和力,算得上是國內報界第二代中最沒有架子的一個。
除了和交好的企業家朋友,如台玻林伯實、太電孫道存、理成營造衣治凡等人上招待所遊樂,品賞紅酒之外,作風海派豪爽的余建新,也不吝將個人嗜好與報社下屬共享。
像報系內的「金雞母」《時報周刊》,在前年擊退挑戰的《 TVBS 周刊》後,余建新就以個人名義做東,包下常去的台北市復興北路「三○七」俱樂部舉行慶功宴,先和男編輯啖紅酒,又與女記者共舞,賓主盡歡不說,更讓時《報周刊》員工對小老闆另眼相待,感受到被當成「自己人」的窩心。
余啟成難以適應中時文化打道回府
此外,余建新雖然不長於編務,身兼總管理處總經理的他,卻對激勵士氣很有一套。
像是去年在大環境不景氣下,中時報系年終獎金從三個月的慣例,紛紛縮水成一個半月,然而為了給剛成軍的中時網科打氣,尾牙宴上則是出現「發座的賓果遊戲」時間,余建新準備了一疊二十萬、面額一千元的現金紅包,和在場員工大玩賓果遊戲,最後不管有沒有連成一線,統統可以排隊向「發座」領獎,錢雖不多卻大大炒熱現場氣氛,「發座」的小小心意,更贏得在場許多幹部的熱烈支持。
去年中國時報歡度五十周年慶,余紀忠今年也邁入九十二歲高齡,集團接班人已非余建新莫屬,余建新知人善用、分層負責的特質,是余家三子女中能脫穎而出的主要原因。長子余啟成擔任工商時報兩年發行人、一年時報資訊董事長後,因不適應中時的文化環境,最後還是回到美國定居,不問台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