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銳光電的英文名字「 ARYXX 」,看起來有點奇特,為什麼名字裡打了兩個 XX?總經理莊欣穎笑咪咪地解釋:「一個原因是 ARYX 這個名字已經有人用了,我只好再多加一個 X。另一個原因是,X 的形狀有交集的特色,正好代表我們的主力產品之一,光纖耦合器。」
成立不滿兩年的亞銳, 專門生產光耦合器、DWDM 濾光鏡與光衰減器,在這個新產業還算新兵,這樣一家「新新人類」,卻跑在隊伍的前端,已經能量產、良率高、有穩定客戶,莊欣穎很肯定今年能夠轉虧為盈,雖然不能稱之為「傳奇」,但是也算是罕見的異數。
莊欣穎原為蒲朗克總經理
台大化工系畢業,到美國杜克大學念工程監控系統,莊欣穎從來沒念過光電科系,也沒待過光電研究單位。原本,他只是個看準光電產業的「業餘投資家」,從民國八十五年就開始做投資,因此對產業越來越了解,也結識了不少業界人士。
光通訊的人才荒,就像一個強力龍捲風,無論原來學什麼、做什麼,只要是有能力的人,業界就會不斷伸出魔掌,把人才給吸過去。領悟力強、頗有想法的莊欣穎,就這樣從一個門外漢,被拉進蒲朗克光電,擔任總經理。
在光被動元件業,八十五年成立的蒲朗克,算是起步得相當早,也是較有名氣的一家。只是,熟知產業的人士對這家公司的看法均持「保留意見」,更有人語帶玄機地說:「如果要求精準的光通訊產品,沒有經過完善測試就交貨,你覺得可靠嗎?」
基於不評論老東家的道德,對於這些說法,莊欣穎沒有正面回應。他只是淡淡地說:「我待了半年,實在是待不下去。蒲朗克在半年裡就走了兩位總經理,也許是大股東和經營階層之間理念不一致吧!」
員工搏感情 一年內順利量產
不過,公司的名聲不影響個人的表現,在莊欣穎接觸業界的幾年裡,欣賞他、認同他的人不少,所以當他離開自行創辦亞銳時,有些資深的光電人才願意一同到亞銳打天下。莊欣穎在美國認識的矽谷朋友,也被他力邀回國,加入研發陣營。
論薪水,沒有財團撐腰的莊欣穎,坦言付得沒有別人高;論配股,亞銳的股票還透著一股新味兒,不像有些被動元件廠,一股喊到七十元。但是莊欣穎人性化管理、態度誠懇,員工之間就這樣「搏感情」,僅用了一年時光,就讓產品順利量產。不過,為了避免高科技產業的爾虞我詐,至今莊欣穎對研發團隊的身分,仍非常保密。
雖然自己沒有研發專長,但是莊欣穎擅長市場行銷與管理。事實上,莊欣穎也直言,被動元件的進入障礙並不高,勞力密集、所需資金較低,能夠研發出來的廠商不少,但是第一回合要拚的是量產,第二回合要拚的是良率,第三回合則是看市場、找客戶的本領,這三回合,靠的正是管理與行銷能力。
客戶評估速度快 拜託機器趕快進來
曾有一位 LCD 界大老級的人物說,良率是靠領導者一步一步「盯」出來的, 只要領導者肯付出雙倍心血,不辭辛勞找出問題,良率一定能到達水準。亞銳良率高的祕訣無他,就是莊欣穎肯拚,每天的工作時數都在十五個小時以上。勞心勞力之下,五十五年次,剛滿三十五歲的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成持重一些,但是他還是很開朗地說:「好像,也不覺得工作有什麼辛苦。」
亞銳的幾個大客戶,評估過亞銳的能力之後,下訂單的速度都算相當快,其中有一個客戶從接觸到下單,只花了十個月的時間。業績來得太快,反而是亞銳一些測試機台進貨不及,以致損失好幾筆訂單。好脾氣的莊欣穎沒有對設備廠商發火,但是他無奈長嘆:「拜託,拜託,機器交期快一點吧!」
為了維持管理和良率的優勢,以及考慮到人手問題,亞銳今年沒有選擇到大陸設廠,而將新廠設在中壢。莊欣穎的觀念是,如果只是為了省成本,卻沒有把台灣的品質完整複製過去,大陸設廠便顯得沒有意義。
競爭對手不在台灣在大陸
更何況,若是提到成本優勢,現在台灣光通訊廠商最可怕的對手不在國內,而在大陸。莊欣穎說出所有台灣同業的心聲:「大陸發展光通訊,是靠政府在推動,但是台灣政府對產業沒有幫助,只有負面影響。我們去參加美國光電展,只能租兩個攤位,國家如果願意幫我們包下一個區,對台灣發展光通訊多麼有幫助!」
「高科技業的減稅、免稅認證,時間拖非常久;光通訊是無汙染的產業,但是申請設廠時,各方面的評估、環節卻非常繁瑣。還有,業界如果拿錢去和工研院合作,最後等於拿錢去養競爭對手,因為工研院的人有了技術之後,都跑出來自己開業。」說到這些懊惱的經歷,莊欣穎收起了笑容,聲調氣憤。
的確,台灣光通訊業還是一個新生兒,免疫系統還很弱,政府實在應該正視這些問題。幸好,靠著自立自強、競爭激烈的台灣被動元件業,除了亞銳之外,其他冒出頭的也不少。
例如前面介紹的波若威;以及在台南的玉山光訊,延攬到「鍍膜(蒸著)之父」李正中教授,負責研發 DWDM 濾光鏡;還有數據機鬼才陳鴻鈞投資的超越光通訊等等,許多值得期待的公司,正準備登上光的舞台,一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