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的發展,是未來的一個主流趨勢,且是不會回頭的趨勢,只會不斷向前行,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頻道分配,還是技術現狀,都還是一個傳播性的系統,所以,還有許多發展空間,像是管理上的限制,將來,就可能會有所突破。
事實上,網路將來會如何發展,目前不可得知,也很難準確地預測,就像交通部次長毛治國常常舉的一個例子,一百年前,大家都以為飛行器的模樣,就是帆船上面掛了一個氣球,現在,我們來看,也許覺得很荒謬,但對當時的人來說,這是他們可以想像到的地步。就如同一百年前的人,要去想像未來二、三十年網路世界的面貌,也許答案會招來後代人的譏笑,因為,我們現今所熟知的一切,可能過不了幾年,就完全被推翻了。
正因網路世界變化如此迅速,多媒體的發展,也就不可預期。如果純粹只講資料( data )上的傳輸,網路不會那麼多采多姿,因此,是多媒體讓網路變得那麼不可測,也讓網路上聚合的空間更大。以目前公共服務的現有機制來看,還沒有任何一個溝通、傳播的方法,是運用到多媒體寬頻的互動,換句話說,有待開發的商業模式也就更多了。那麼,多媒體到底是什麼呢?大體上來說,多媒體有以下幾個特色:
第一,它一定是語音、影像、資料的整合。語音就是嘴巴,影像就是眼睛,資料就是手指頭;個別來看,各有其限制,像是聽語音就無法看到實體,資料雖可看到實體,又有很多註解,但卻缺乏雙向溝通,影像、動畫、映像、聲音,加上雙向溝通,是最容易的表達方法,因此,當語音、影像資料整合起來,就是將嘴巴、眼睛、手指頭的功能合而為一,需求量將逐漸大增。
第二,隨著民眾對多媒體需求增加,寬頻自然成了必備的設備。由此,也將產生單向( one - way )與雙向( two - way )兩種系統,所謂的 one - way, 其實就是目前的廣播、播放系統,two - way 就是上面談的多媒體的系統。 想要多媒體應運而生,我認為,構成多媒體環境要有幾個要素,首先,在核心部分,電信公司、有線電視公司,甚至無線電視台,在頻道數位化之後,可以由單向變成雙向,廣播系統可以做的事情就更多了,甚至可以做接受性的服務,目前,已有些業者做了部分性的融合( integrated )工作,像是電視正在播出節目,觀眾可以藉由打電話進去投票,這就是雙向的一種溝通,一種部分的互動方式。
而無線收音機的調頻、調輻業者,利用寬頻,將來不僅只能傳送無線電,也可以傳送一些資料,擴大業務範圍,國內已有一家電台業者,正嘗試利用頻寬,抓出一個頻段,使得受眾可以在網路的環境之下,看到影像的動畫,也讓這家業者從原來的廣播電台,搖身一變為無線電視播放系統。 廣播電台可以做的事情不只於此, 例如,加上 GPS汽車定位系統,可以為有車階級進行道路救援,也可以做防盜服務,可說是方便得不得了。
回過頭來看,實際上,這麼多的核心系統,不只局限於電信公司,二哥大業者也好,有線電視業者也罷,都可以一起加入這塊領域,把這個市場炒得更熱,提供民眾更多更便利的服務。
有了核心系統,接下來,我們如何接收這些多媒體的資訊呢?目前接收系統非常多, 有電腦、PDA、無線電話、網路電話等,未來,這些接收器會有更新、更快速的發明,甚至將現有的功能融合在一起,譬如 PDA 與手機的融合, 就被認為是一大趨勢。
最近, 有很多人在談日本NTT DoCoMo 的現況與成功經驗,NTT DoCoMo 在手機上做了很多的整合,在不少部分甚至遠超過美國, 最主要的原因是, 它在內容( content )、 服務(service )與整體服務網的建立,深得民心,尤其是內容非常多,服務項目超過上萬,包括:可以在上面提款、轉帳,並和販賣機連線,即使沒帶零錢,還可以買到各種商品,再透過手機,從銀行戶頭裡扣款,另有各式各樣的短訊服務,方便極了。 我們可以預見,將來類似的發展只會更快,像是手機和 PDA 的整合,而很多我們眼前看到的所謂資訊家電( information appliance,簡稱 IA )也會進一步整合,未來,隨身設備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輕巧,功能也更齊全。
有了核心系統與接收系統,最重要的是,內容也要能夠跟得上使用者的切身需求,否則,繁瑣而又無意義的內容服務,只會打壞了消費者的胃口,對多媒體的應用,提不起任何興趣。內容所能提供的服務,有很多豐富的來源,可以分為生活的、學習的、娛樂的、工作的幾大部分。
尤其,當多媒體的基礎建設建制完成,內容的價值,就開始逐漸展現。 過去,有許多達康(˙ Com )公司,雖然提供了不錯的內容服務,內容也相當有創意,但因為基礎建設還沒建構完成,刺激不了消費者的使用欲望,使得這些公司營運狀況不佳,和真正的市場需求也存在著那麼一點鴻溝( gap ),當此鴻溝逐漸縮短時, 消費者可能會驚覺這些內容變得如此重要。
所以,有這種困擾的˙ Com 公司, 並不會因為目前股價不好,就立即改變經營模式,因為技術和知識永遠不會改變,只會繼續向前累積,等到將來有一天,基礎建設逐漸完成,˙ Com 公司的成本越來越低,就是開始賺錢的好機會。
舉個實際例子來說, 在台灣,目前可以利用無線上網 WAP 手機,提供銀行轉帳服務的業者,屈指可數,但這並不是表示此商業模式有問題,而是基礎建設不夠齊全,讓消費大眾覺得用 WAP 轉帳實在很麻煩, 所以,我認為,提供內容服務的者( content provider )若能和實體公司像是銀行業、出租業配合,而非一個人唱獨腳戲,商業利基就更大了。
想像一下,若你到新竹出差,一出科學園區,突然下了傾盆大雨, 這時,若有內容業者提供了馬上用 WAP 手機,幾分鐘之內就可以叫到車,甚至保證三分鐘之內讓你上車的服務,相信沒有人不會感到貼心。 又如, 有人到台中和客戶談生意,臨時決定夜宿台中,此時,若隨手按了按WAP 手機,就可知道哪些旅館還有空位,而不必再查一○四,一一去問旅館電話,再依序去查所剩的房間,大家一定會認為 WAP 手機實在太好用了。
總而言之,內容未來的發展,就得視和實體的服務能否整合得很好。至於要如何建構這些整合的工作呢?像雅虎( Yahoo!)這種整合垂直、水平產業入口網的 content network,就顯得特別重要了,它提供一個平台,讓所有業者都能將內容放上去,好滿足消費者的各種需求, 而這種 content network 又可根據不同內容的潛力與適用性,進行不同的排序,以達到最大的商業利益。
如同前面提及的,內容不僅是資料,也包含了影像、聲音,而所有的壓縮技術也會更進步,解碼速度更快,使得以後我們使用網路部分的機會日漸減少,但品質卻不打折扣,只會更享受其中的樂趣。最近,常有人問我:「到底網路產業還有沒有榮景?」我的答案非但是肯定的,還非常樂觀,因為內容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潛藏許多商機,相信只要抓對方向,瞄準市場,應該還是大有可為。
未來的情況是,只要其中一家業者提供了不錯的整體服務,而其他同業不跟進,那麼,這些同業的競爭力不但會削弱,甚至有可能被淘汰,舉個例子來說,假設某一家電信公司,賣一項很特殊的產品,既有 PDA 的功能, 又可以當電話使用,螢幕現有的手機都還要大,這家公司宣稱只要一個月付五百元的費用,便可使用所有的服務功能,大部分的消費者一定會心動,且認為物超所值。這個時候,若其他競爭者沒有跟進,提供類似服務,或端出更吸引人的配套服務,市場大餅會被誰吃掉,我相信短期內就會看出明顯的差距。畢竟,除了講電話之外,其他的功能,像是晚上晚回家,按上定位系統,家人就可以知道你身處何方,不必擔心安全問題,這些其餘的功能,才是最讓消費者覺得窩心之處。 這也就是 NTT DoCoMo成功的地方。
因為它了解消費者的需求,願意率先提供各種服務,當這些服務一推出,就獲得相當的好評,讓同業無法招架。 業界已經預期,NTT DoCoMo 將來推出的服務只會更多樣化,超乎大家所能想像,也由於它已居龍頭地位,在技術上,門檻也很高,其他業者根本追趕不及。內容的提升,對人們的娛樂,也帶來很大的衝擊。 以線上遊戲( on - line game )來說,在最盛行的南韓,雖是在類似我們這兒網路咖啡廳的遊戲室( game room )內風行,但將來, 等飛機、等車覺得無聊時,線上遊戲就可能成為最佳夥伴,而線上遊戲的發展,也不局限在普通的遊戲,益智類的遊戲也會出現,再搭配聲音效果,線上遊戲預料將吸引更多人投入。
談了這麼多有關多媒體的發展與應用情況,有人免不了要問:「這些情景何時才會真正出現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我認為,時間不會太久,而且很快就會來臨,只不過,整合性的部分必須多耗費一些時日才會到來。由此不難看出,哪一家業者最先做好整合性的工作,利基就越強,循著這個脈絡下去,資訊家電、內容、服務業者往後的路要怎麼走,其實,已經有個方向可以追尋。
因此,就我之見,網路產業的發展還在初期,因為,幾乎所有的相關產品都要轉型,電話會轉型成為網路電話,手機會轉型成為網路手機,電視也會變成數位電視、網路電視,整個和電有關的系統與發明,都會來次大翻身,只是在時間點上,有些早翻,有些晚翻,仔細想想,所有產品翻身之後,帶來的商機是多麼龐大。就像五○年代的收音機,體積笨重,功能少,五○年代的電視機只有黑白,到現在,都已經翻身翻了好幾次。
˙ Com 公司絕不會就此消失,也許有的業者走得太快, 就得開始調整步伐,像在美國,除了亞馬遜( Amazon )之外,還有其他的網路購書公司成立,希望能以實體結合虛擬的方式, 擴展業務,國內也有一家˙ Com 公司在大陸建構了實體倉儲,和原有的網路業務做整合,重新創造新的商業模式,獲取更多利潤。
放眼望去世界各國, NTT DoCoMo 在無線上網整合的部分著墨很深,也拿到了第一品牌的地位,但就整個多媒體的應用來看,還是美國做得最好。無論是技術還是資料處理和運用層面,都讓人另眼相看。以福特汽車為例,所籌建的電子交易市集( e - marketplace ),就獲得很大回響,原來的系統是把上、下游零件都匯集起來,但後來把零件廠商標準化,使得奇異汽車、克萊斯勒都相繼加入,成為貿易上的夥伴。
娛樂方面,南韓的多媒體運用首屈一指,甚至變成該國的重要產業,上網人數更超過一千五百萬人,主要的原因,便是他們利用民眾對線上遊戲的喜好,把寬頻建構起來,進一步讓人人都願意上網、喜歡上網。
令人驚訝的是,由於基礎建設良好,南韓民眾上網買賣股票的人,超過五○%,比台灣實在多太多了,寶來證券集團董事長白文正還特地到南韓去考察,了解為什麼網路下單可以在南韓那麼風行,在台灣卻成長有限。
在我的印象裡,三、四月間,南韓的遊戲室,已有兩萬八千家,現在,可能超過三萬五千家,關於資訊家電,南韓也發展得很好,腳步很快,是同為亞洲國家的我們,值得注意的一項訊息。台灣由於有資訊產業在背後強力支撐,因此,在發展資訊家電方面,也交出了不錯的成績,但因為缺乏基礎建設,發展多媒體應用,可能發揮的空間不大,充其量,只能扮演外銷和 OEM 的角色; 反觀日本,基礎建設強, 內容整合部分又做得很好,光是國內市場就很大,類似 PDA 這種的個人攜帶式產品,胃納量也被看好,一個國內市場就養得起。
台灣少了基礎建設的大環境配合,想要有特別驚人的表現,並不容易。不過,在這場多媒體發展趨勢的大浪潮中,台灣還是不能缺席,因為一旦不加入,連玩的資格都沒有,可能錯失其他更多的機會。
網路是第四次革命,把很多東西從不可能變成可能。十年後的小孩子,一定不相信手機怎麼只能用來講電話,也認為個人電腦一定是攜帶型的,電視也一定是雙向的,無法想像水電費居然還要派專人來收。
整個多媒體發展的空間很大,也許我們不能準確地看到它未來的長相,但至少可以描繪出一個清楚的輪廓,誰越看得清楚未來的東西,就越能掌握商機。在此情況下,未來所有的新發明、新設備,都是為了多媒體的發展而誕生,而整個社會在多媒體的整合下,將成為一個嶄新的社會,網路反而變成了一項工具、一種歷程,真正的運用層面,還是在多媒體的部分。
(孫永祥為思科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電子郵件為 lasun@cisc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