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無疑是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最佳管道,同時二十一世紀也是開發國家人口高齡化,人民對醫療知識需求大增的時代;在這個明確的趨勢下,醫療相關網站逐一冒出頭,但是一般民眾對醫療資訊的需求有哪些?更實際一點的問題是,醫療網站的利潤從哪裡來?
本次台灣工業銀行舉辦的跨世紀創業大賽獲得優勝的「全球網路教育中心」,鎖定以醫療為主體的教育醫療網站,團隊成員多達八名,其中有六位是醫生及醫學院的學生。
各行各業都想盡辦法要與網路沾上邊、搭上線,但是對於醫療教育這種既專門又複雜的領域,網路教學行得通嗎?由於網路的穿透力強,所以各個領域的網站都已先後被開發出來,尤其是針對一般人需求所設立的網站,已經多到無從選擇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全球網路教育中」獲得主辦單位台灣工銀青睞的原因又在哪裡?
專業教育網站是主力市場
這組由台北醫學院、中國醫藥學院師生組成的團隊,實際執行網站內容規畫的是今年將從北醫醫資所畢業的陳勇國,而網站架構技術方面則由學弟龍安靖負責,再加上龍安靖的女朋友戴敏萍精於財務,於是這三個人就產生架構醫療教育網站的構想;有了雛型,再尋找更多的資源,於是集合了中醫師、骨科醫師、外科住院醫師及視覺設計等各項專業人才,落實醫療教育網站的概念。
陳勇國原本是台中澄清醫院的醫師,並自行研究資訊網路的相關應用知識頗有心得;在當了兩年病理醫師、兩年外科醫師後,原本一度有機會出任一家醫學院的資訊中心主任,但是卻因為沒有碩士學位,所以在辭掉澄清醫院的工作,又失去資訊中心的職務後,轉而攻讀台北醫學院醫學資訊研究所,即將在六月畢業。
在執業時期,陳勇國曾經參與過幾項醫學資訊化計畫,其中將中醫典籍重新 key成電腦資料檔,並加以現代觀點的註釋,是後來陳勇國與夥伴共同發展網路教育的開端。
在「全球網路教育中心」網站的規畫中有兩個主要架構,第一個是提供一般民眾醫療知識的健康資訊網站;這部分已有幾家網路公司在做了,陳勇國認為這是個純粹服務性的網站,不可能有利潤,也不是他們的主力市場。
第二個才是陳勇國的主力,即醫療方面的專業教育網站。這部分還包括中醫全球教育網、西醫教育—專科醫師在職繼續教育,和其他專業及非專業領域的教育,如幼教等。
串聯全國醫療大軍建構網路大學
為了確保醫師取得執照後,不至於和醫療新資訊發生脫節,也為了要求醫師持續進修充實,相關單位定有醫學繼續再教育(CME,Continue Medical Education)的認證計畫,即所謂 CME 認證; 這項計畫要求執業醫師每六年要取得三百個相關學科學分的認證。
CME 認證對在大型醫院及教學醫院工作的醫師沒有什麼影響,因為院方的資源龐大,可以在院內為醫師舉辦相關的課程,又不影響醫師的醫療工作。可是這項規定卻對自行開業的醫師造成極大的困擾,一方面可能所處地區沒有適合進修的機構,另方面進修就得休診,對開業醫師的收入影響相當大。
「西醫教育—專科醫師在職繼續教育」的規畫,就是針對開業醫師的進修而設計的。試想,如果這個網站能夠取得教育部、衛生署等相關主管機關的授權認證,和全台各地的開業醫師連線實施線上遠距教學,再定期或不定期面對面授課、測驗,可節省開業醫師多少時間精力。
在陳勇國的構想裡, 未來將考慮以 ASP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的模式,開業醫師只要購置硬體設備,教育網站將免費提供開業醫師教學軟體,及診所各項管理系統軟體。至於獲利主要來自網路教學的學分費可與認證機構拆帳,甚至可以結合各診所集體採購藥品、醫療用品器材等 B2C、C2B 等電子商務。
陳勇國的目標是建立全國最具專業領導地位的醫療資訊入口網站,串聯全國基層醫療人員、開業醫師,進而成為國內第一所網路大學。
中醫典籍電子化進入門檻高
理想歸理想,網路教育中心的優勢在於內容包含中醫和西醫資訊;但是一般要取得專業的 content 非常花錢, 這時陳勇國過去做過的中醫典籍資訊化的資源便可派上用場。陳勇國把中醫的資訊提供給國外的醫學單位,再和他們交換西醫最新學術報告,再給國內網上客戶使用。簡單說,就是教育中心的中醫資訊是拿來教外國的,而西醫則拿來教國內。
國內的醫學仍以西醫為主,而西醫資訊仍得仰賴外國;可是西方近年來對中醫大感興趣,可惜找不到入門管道;網路教育中心不但將中醫的專業書籍做成電子檔案,還翻譯成英文,便於國外人士吸收。尤其中醫有所謂的望聞問切,加上中醫的針灸,非得實地跟著師父學,否則很難深入要領,可是陳勇國也找到相關的軟體作為輔助教學之用。好比說有一套針灸遊戲軟體,雖然是模擬針灸遊戲之用,但是其對人體經脈的位置、功能標示得非常周詳,稍加改良,便可成為研習針灸的人認穴把脈的工具。
據了解,在美國尋求中醫診治的患者中,絕大多數以針灸為主要治療方式;另外,根據統計資料,一九九七年美國民眾有一千五百萬人次看過中醫,花費的金額高達一千兩百億美元。由此可見中醫在海外的龐大市場。
陳勇國開發的這套中醫資訊系統在五年前便已發表,主持的單位並與國外知名的醫學教學單位簽約;甚至南美洲一家華人辦的中醫研究所也來談合作。為什麼不把中醫教育的部分也放在國內醫師教育的一環?陳勇國表示,在國內推動中醫學的門檻低,但是阻力大,因為國內十一家教學醫院中,只有兩家有中醫學系,加上衛生署、教育部等層層關卡,會讓這項計畫推得很辛苦。可是如果拿到國外去推,則是門檻高、阻力低;最困難的部分是中醫典籍電子化,也已經做到一定的成績,未來競爭者加入的難度會愈來愈高。
至於國內,即使沒有 CME 認證, 開業醫師鎮日埋首診療室裡,陳勇國形容是醫療的巨人、資訊的侏儒,和外界的資訊接觸相當貧乏,醫學新發現、醫療新技術,或許都和這些開業醫師絕緣。如果能夠藉由電腦網路來傳遞資訊,一旦將這群高知識、高所得、高社會地位的「三高」社群組合起來,想想看,這會是多大的力量。
財務規畫一竅不通
陳勇國舉了一個親身的例子,有一位老醫師在看診的時候,還拿書出來查對一番;本來慎重是好事,也是醫師負責的表現,但是看在患者眼裡,心中做何感想?另方面,又有多少醫師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又不好意思查資料,只好為了面子硬著頭皮開藥方?如果相關的醫療資訊能在線上即時查詢,醫師可以盯著電腦大方地查個仔細,既不用擔心病人的反應,又可減少誤判病情的機率。
三月底台灣工銀舉行創業大賽頒獎典禮當天,陳勇國、龍安靖等人當天下午就與三、四批人洽談,其中包括台灣工銀和幾家創投公司,這些創投業者都對他們的計畫很感興趣;不過陳、龍等人還是比較傾向與台灣工銀合作,因為台灣工銀目前給的錢或許不是最多的,但是工銀的資源雄厚,未來如果成立新公司,不論在資金融通、財務規畫、策略夥伴,甚至上市上櫃導輔都可仰仗工銀,團隊成員只要專心本業的發展就好了。
陳勇國六月就要畢業了,最近才剛把論文趕好,新公司正式成立恐怕得等到暑假了。台灣工銀方面一再追問他們要燒多少錢、要燒多久,何時可以損益平衡?陳勇國說,最頭痛的不是資金來源,而是因為沒有財務方面的專業背景,所以財務規畫、資金流量寫不出來;而他們也不想像多數的網站一樣「唬爛」亂燒錢。
至於新公司的名字其實已經請人「算」出來了,可是陳勇國堅持不肯透露,只說是個很「俗」的名字,最適合這家公司用;不過到時公司名字登記歸登記,網站可得取一個夠炫夠響亮的名稱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