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十三年間由「三兄弟一姪兒」、四個原始股東共同創立的尖美建設集團,在八十八年開春未久,即因股價支撐不住而宣布出讓一席董事與尖美建設董事長職位給同是董事的中央投資公司,期以挽救頹勢、避免走上國揚實業的不歸路。到一月十二日為止,尖美的股價仍未止跌,不由得讓市場產生「中投進駐」就是賣出尖美股票的訊號反轉,然而不論未來尖美股價何時止跌,在八十四年十月掛牌上市之後猛衝事業、擴張觸角的尖美,看在高雄建商眼中還的確為它捏把冷汗。
發跡在十八期重劃區的張國福其實是桃園客家人,祖先在清末時遷徙到高雄寶珠溝、即現今十八期重劃區一帶,世代以佃農為生,直到國民政府在台實施「三七五減租」與「耕者有其田」政策之後,張家才得以翻身,但是家境仍舊不好,張國福曾對外表示,他國小畢業後曾在家中種田養牛而致使求學中斷過一陣子。到了六十九年左右,市政府在寶珠溝一帶進行土地重劃,在眼見祖產大半被徵收只剩不到三成之下,張國福兄弟決定拿著徵收補償費再投入十八期重劃區的開發興建行列中,從設立尖美建設開始,以造鎮方式興建了二十餘棟大型集合式住宅以吸引外地人口進駐,並且興建尖美百貨以帶動人潮與生活機能,成功塑造出東高雄尖美商圈。
當然,張國福並不是半途轉入營建業的,畢業於正修工專建築科的他,曾經開過裝潢公司,算得上是專業的建築開發商,而他的發跡也與多數建商相同,踏入建築業沒多久就遇上房地產狂飆時期,造就了十八期重劃區商圈的繁榮,同時打破高雄市「商業發展跨不過縱貫鐵路線以北」的迷信,張國福也因此有了「十八期王」的封號。
張國福在事業上闖出一片天後,開始急速擴張,不過尖美快速擴張的做法看在高雄建商眼裡覺得相當冒險,而且尖美在高雄的推案習慣,也讓高雄在地建商頗有微詞:專門進行價格破壞!這不是低價破壞,而是尖美喜歡以高於行情三到五萬元的價格開預售表價,雖然房屋品質不差,但「不到那個價格」,因此尖美的房價老是在牌價與市場行情之間掙扎,搞得同一地段推案的建商怨聲載道,尖美老闆喜好「膨風」之名也悄悄地在高雄建商之間流傳著。